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玉堂  匡胜严 《材料导报》2006,20(12):42-45
纳米胶囊相变材料(NEPCMs)是将纳米胶囊化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综述了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的结构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
无机/相变定型储能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变材料的封装技术是相变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从相变材料的热力学过程入手,分析了相变材料封装技术在微观热力学层面的必要性,比较了相变材料插层、接枝和微胶囊化3种典型的封装技术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以无机物封装的定型相变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大、阻燃性好、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机物掺杂或直接以无机物为封装载体的无机/相变定型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机相变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有机相变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综述了部分新型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阐述了有机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军事伪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在军事伪装领域应用的技术难题及克服难题可能的方法,并展望了有机相变材料在上述两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春光 《硅谷》2008,(3):60-61
建筑节能是实现环境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相变储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在对相变建筑材料的特征与制备技术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描述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定形相变材料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定形相变材料的应用,总结了定形相变材料主要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真空吸附法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此复合材料调温功能稳定,有机相变材料被无机多孔材料吸附到孔道中,并且相变材料在孔道中分布均匀.经热重法分析,此真空吸附方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在100℃以下相变性能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微胶囊相变材料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而形成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文中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特性,并就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结构组成、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相变吸热材料的概念、分类及部分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并探讨了其在冲压发动机热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无机熔融盐具有较高的相变温度和较大的相变焓,适于作为冲压发动机热防护热端相变材料;热防护层冷端选择多元醇作为相变材料,可通过相变吸热有效减缓冷端升温速率.以纤维多孔陶瓷作为基体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可解决无机熔融盐的液相流动渗透问题,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贮能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超  剧霏  侯海燕  朱冬生 《材料导报》2005,19(Z2):261-264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节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贮能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能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高效贮能相变材料的开发.介绍了贮能技术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特别是相变贮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相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尚燕  张雄 《材料导报》2005,19(Z2):265-268
相变储能材料将暂时不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再将其释放,从而可以缓解能量供与求之间的矛盾,节约能源,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介绍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建筑、纺织行业、农业等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应用,概括和评述了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超声波的促进作用下, 以正硅酸乙酯为溶胶前驱体、 硬脂酸为相变组分,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硬脂酸/SiO2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为了研究硬脂酸/SiO2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 考察了不同超声功率对材料制备过程中加强两相传质作用的辅助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催化剂对材料制备过程中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 最后确定出具有良好定形效果下材料的最大硬脂酸质量分数为60%。超声辅助酸碱复合催化法制备硬脂酸/SiO2材料具有无需添加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凝胶速度快、 方法简便的优点。对硬脂酸/SiO2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进行了FTIR结构表征和DSC、 TG热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 产品的相变焓值达91.46 J/g, 在低于17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作为封装材料,十八烷为相变材料,以自制纳米氧化硅作为稳定剂与成核剂,采用原位封装的方式实现封装。通过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发现,所制备的聚氨酯定型相变材料具有微纳米级均匀的微观结构,相变材料均匀地分布在聚氨酯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聚氨酯与相变材料间属于物理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不受聚氨酯的影响,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定型相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建筑节能材料结构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同时,对能量的利用率依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s,PCM)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材料,它在蓄热与温控等领域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相变储能材料在温控与蓄热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PCM的性能是制约其深入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PC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功能复合等新技术优化材料性能、设计新材料体系、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是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铁生年  柳馨  铁健 《材料导报》2015,29(11):138-143
相变储能材料通过相变过程释放热能。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今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技术人员选择包装材料对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封装,以便相变材料释放的热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封装材料和封装技术的有效选择往往决定实际应用效果。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相变材料对存储材料的腐蚀性及相变储能材料的封装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空气源热泵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房间供暖与空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冬季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和除霜是影响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概括了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霜条件、无霜化以及各类热力与非热力除霜方法,重点阐述了采用相变蓄热装置的各种热泵系统及除霜方法,对研究报导中应用的相变材料、蓄热换热器结构进行综述。最后对实现空气源热泵产品的无霜化或除霜高效化和持续供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可靠的吸附材料及其再生方法研发是通过干燥方法破坏除霜条件的技术需求;高压电场和超声波除霜方法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稳定性和经济性;蓄热除霜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需优化系统及蓄热换热器设计,并深入相变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平面手征超常介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面手征超常介质(Planar chiral metamaterials, PCM)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能获得大旋光性进而控制光偏振的新颖介质.综述了PCM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结构、全介质结构以及单层和双层结构等几种不同情况,这些PCM都能产生非常强的旋光性,在光子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并且有可能成为手征负折射光学材料中有前途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RTP)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RTP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预浸料制备工艺、碳纤维(CF)表面改性技术及CRTP成型工艺3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了不同预浸料制备工艺、CF表面改性技术和CRTP成型工艺的优缺点及对所制备CRTP性能的影响;最后对预浸料制备工艺、CF表面改性技术和CRTP成型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Many cells express a membrane-coupled external mechanical layer, the pericellular matrix (PCM), which often contains long-chain polymers. Its role and properties are not entirely known, but its functions are believed to include physical protection, mechanosensing, chemical signalling or lubrication. The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PCM, with polysaccharides as the main structural components, is therefore cruc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function. We have here applied microrheology, based on optically trapped micrometre-sized colloids, to the PCM of cultured PC3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is technology allowed us to measure the extremely soft response of the PCM, with approximately 1 µm height resolution. Exogenously added aggrecan, a hyaluronan-binding proteoglycan, caused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the viscoelastic layer and also triggered filopodia-like protrusions. The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PCM, however,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区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相变微胶囊的应用背景及其制备方法,按0~10℃、10~20℃、20~30℃、30~40℃、40~50℃五个常用不同温区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相变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并列举了相变微胶囊在功能流体、节能建筑材料、可控温纤维、太阳能存储、红外伪装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阐述了纳米相变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