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习俗,不论在其观念、性质,还是在其方式、对象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从事西式餐饮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求,当然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而言,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饮食观念、习惯,形成具有一定差异的饮食文化。因此,本文笔者从成因方面着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旨在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清月 《食品工业》2021,(1):I0039-I0039
饮食活动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与此同时,饮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研究饮食文化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字出现之初就发挥着记录的作用,自国人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我国的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汉字和当时的文化、经济息息相关。而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又可以作为这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汉字也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饮食文化。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面纱被逐渐揭开。本文拟通过汉字这一神奇的存在,浅谈汉语与饮食文化的关系以及我国饮食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许康平 《中国食品》2009,(21):30-31
提起广西的饮食文化,自然要提起桂菜。由于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区位的不同、民族的各异造就了广西饮食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文化性,构成了桂菜"城乡有别,风味不同,清甜、微辣、鲜香、脆嫩"的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因此,壮民族文化的民族肴馔,历史文化的传统菜肴,土司文化的土司饮食,  相似文献   

5.
尚静雅 《食品工业》2021,(1):I0036-I003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者,至高之尊谓,也就是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出发点。儒家认为民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传统文化注重从饮食角度看待社会与人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之下,我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开始传播,但受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对同一菜名的翻译也出现一些差异。王学泰先生的《华夏饮食文化》以历史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的大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加以探讨:重点介绍了各时代的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调、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情况,并论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饮食生活。本文拟根据《华夏饮食文化》的基本思路,刍议中西方菜名翻译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从其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无不显示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水准。“民以食为天”,饮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从食物材料的采集、生产、加工、储运、摆上货架、销售到烹调方式、饮食风俗习惯,都能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产模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审美时尚、创造能力,以及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不仅如此,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还带有特殊的地方文化色彩。中餐和西餐文化就  相似文献   

7.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西文化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从饮食习惯、饮食观念、菜肴加工、座位的安排、洋快餐等方面进行了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并指出了中西餐饮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饮食活动是人类的基础活动之一,不同个体的饮食实践所积累和创出的饮食文化不尽相同,作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摄取也是如此.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和口味偏好的追求,也体现在对调味品的使用和品尝上,由此也衍生出了绚丽多彩的传统调味品文化.食物烹制过程中调味品的搭配使用产生了“调味文化”,而对特殊口味的区域性偏好则生成了独特“口味文化”,这两者是中国传统调味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即从这一视角出发进行论证,以期对现代调味品的使用和加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英、汉语中存在大量饮食隐喻,英汉饮食隐喻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存在差异。探讨英汉饮食隐喻存在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文化原因,对加深认识隐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爪、指甲和牙齿啃生肉下解除的饥饿。”也可以这样说:人饿了要吃,与动物饿了要吃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吃的内容与方式,人和动物都不同。因为人有文化观念和精神要求,对饮食不仅要求满足自己的实用需要,而且要求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还要符合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情趣追求。因此人类的饮食是一种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观念,也有不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琳薇 《食品工业》2021,(1):I0061-I0062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历过岁月的沉淀,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其所代表的文化能够体现在词汇内容上,饮食文化与我国的文化相辅相成,也是我国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与饮食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对汉语中所体现出来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真实面貌,展现出中国人真正的"吃"的生活。《汉语饮食词汇研究》是针对汉语中的饮食词汇进行研究的书籍。  相似文献   

12.
酱作为佐餐食品和美味调料在中华民族的餐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各个民族由于居住地区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酱食图景。文章主要从瑶族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展示瑶族酱文化的全貌。对于这一山地民族饮食生活的研究,将有利于各族人民更好的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色,沿海、山区、草原等各自显现了不同地域风格.在地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域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背景来开发特色餐饮项目,可以成功打造本地区的餐饮文化品牌.地处古都南京城南的秦淮河两岸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秦淮文化,文化色彩丰富的秦淮饮食可以在回归传统基础上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吃"的内涵,或叫做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植根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这是反映中华饮食文化本质属性的因素,是中华饮食文化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缤纷家居》2014,(4):192
正饮食对于社会文化的探究是一个既普通又有趣的切入点。风花雪月的丈人雅士或粗俗不堪的下里巴人,对于"食"都有基本的需求。只是在这饮食的附加意叉上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餐饮方式曾经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相应改变了饮食文化一一在唐代之前,实行的是"分餐制"而之后变为了"会食制"。由一人一份席地而坐的分餐筵席,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火锅、冒菜、伤心凉粉、腊肉与腊肠等四川饮食都被赋予一种文化隐喻,带有移民的文化印痕,呈现出当地人与外地人的文化融合、情景交融。川菜出川,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征服”中国,乃至“征服”世界。在融合共存、多元文化的聚集中,四川饮食熔铸了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主观意识和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17.
《肉类研究》2019,(7):78-79
<正>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道即天道"的说法,关于饮食的必要性不言而明,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几千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从最初火的运用,让人类饮食摆脱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阐述各个地方传统服装艺术文化的特点、特色、特征和区别,但因为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及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的传统服装艺术文化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此,文章通过中东西方传统服装艺术文化观念的审美特征对比、中东西方服装艺术的表现形式差异对比,具体说明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为了生存所必须进行的基本生活行为。随着时代发展与文明进步,饮食早已不仅仅代表着充饥饱腹的功效,而是受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无法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食物叙述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写作特征,在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中,不仅记载了这一时期我国饮食的发展历程,还能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到各地饮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周静 《烹调知识》2005,(4):F005
近来在餐饮上进行中西饮食交流成为了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必然会有交流。有了交流,饮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逐渐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