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笔者在应用218Po测量法找水定井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在测量条件和工作环境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排除方法;并且提出关于重视安全,保护仪器,保证工作质量,增强地质和水文地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根据试验资料,对Q1断面引水引沙情况及引水引沙过程进行分析,并研究河势变化、引水典型时段、间断引水过程、放淤闸位置及闸门运用方式等因素对引水引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引水引沙情况与大河的水沙条件、河势变化关系密切;做好水情预报工作,尽力避免试验工程出险,抓住有利、连续的引水时机,有效提高“淤粗排细”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测试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对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低压条件下饱和原状土的粘聚力在大于2 kPa时与黄土抗冲系数Kc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小于2 kPa时,Kc严接近于0;天然原状土、饱和扰动土的粘聚力与K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试验黄土的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对Kc没有直接的影响。这说明低压条件下饱和原状土的粘聚力是影响黄土土壤抗侵蚀能力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潘口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工程弃渣主要堆放于冲沟与河滩上,极易因雨水冲刷流入河道而影响水环境;施工道路利用省道,将导致运输繁忙,产生大气与噪声污染;移民安置点众多,安置工程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加强潘口水电站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业主单位针对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别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并采取了具体保护措施,既减轻了施工对坝区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和泥沙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北方河流的泥沙问题,使我国江河治理的工作异常复杂,江河治理工作必须结合考虑水资源、泥沙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人类剧烈活动对河流的来水来沙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河床演变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提高江河治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加强江河治理中的科技创新,将是 21 世纪我国江河治理与泥沙研究中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泥沙作为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泥沙与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治理;(2)将泥沙作为一种资源,研究水沙资源综合利用与调控;(3)人类剧烈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河道整治及工程泥沙研究;(4)加强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应用的泥沙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江河治理与泥沙研究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和泥沙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北方河流的泥沙问题,使我国江河治理的工作异常复杂,江河合理工作必须结合考虑水资源、泥沙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人类剧烈活动对河流的来水来沙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河床演变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出江河治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加强江河治理中的科技创新,将是21世纪我国江河治理与泥沙研究中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泥沙作为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泥沙与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治理;(2)将泥沙将作为一种资源,研究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调控;(3)人类剧烈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河道整治及工程泥沙研究;(4)加强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应用的泥沙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原因和表现特点,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企业对各种“非正式组织”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文章从“非正式组织”行成的缘由及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提出正确合理引导,利用“非正式组织”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沿海挡潮闸闸下泥沙淤积问题较为突出,传统清淤方法对受季节、现场条件等众多因素影响,清淤效果有待提高。针对新沂河海口枢纽挡潮闸闸下淤积问题,采用了气动冲沙减淤防淤技术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排气气压和喷嘴角度是影响闸下减淤效果的重要因素,排气气压与冲沙坑体积成正相关;喷嘴角度90°适用于清淤范围小且淤积深度较深的情况;喷嘴角度45°适用于清淤范围大且淤积强度中等的情况。综合考虑防淤效果和经济成本,2 mm喷嘴孔径更适用于日常防淤工作。  相似文献   

9.
珊瑚砂微生物固化影响因素众多,选取颗粒粒径、脲酶活性、底物溶液浓度和配比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对珊瑚砂进行了微生物固化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珊瑚砂微生物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干密度增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固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颗粒粒径、脲酶活性、底物溶液配比、底物溶液浓度;对固化体干密度增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脲酶活性、颗粒粒径、底物溶液配比、底物溶液浓度;综合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增量结果得到珊瑚砂微生物固化的最优条件为:颗粒粒径取粗粒组,脲酶活性取1.85mmol/(L·min),底物溶液配比取0.75∶1,底物溶液浓度取1mol/L。  相似文献   

10.
以某水库的加固工程为研究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文献总结、专家意见等进行分析,得出3大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因素为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安全管理的4大因素为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工作、安全检查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4大因素为质量工作、技术工作、保障工作、激励工作因素;影响环境管理的3大因素为规章制度、环保教育、监督管理因素。根据AHP确定各因素相应的评价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并以工程项目为例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出了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的最优施工组织方案能得到正确的评估,且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可为其他类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排水条件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黏性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固结排水和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加筋对黏性土体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下的加筋效果。结果表明,在排水条件下,筋材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相对充分,明显提高了土体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且峰值后强度的降低幅度较小,改善了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随加筋层数和筋材拉伸模量增大,加筋效果明显提高。而在不排水条件下,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筋材与土体的作用相对复杂,加筋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以及加筋效果与排水条件下的大不相同;在剪切初期,筋材的作用几乎被超静孔隙水压力抵消,加筋甚至对强度起相反作用,使加筋试件的强度低于素土试件;仅当应变较大时,加筋对抗剪强度才有轻微的增强作用,同时,在不排水条件下,筋材拉伸模量和加筋层数提高对加筋土体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加筋土工程中,排水条件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和气候变化对大坝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事实,在总结影响大坝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和气候变化对大坝安全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指出了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抗冲能力较差的深厚覆盖层的河床截流时,底部覆盖层的冲刷可能加大戗堤失稳风险。以乌东德水电站截流模型试验研究为基础,概括总结了深厚覆盖层河床截流试验研究时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龙口的确定及裹头防护需考虑覆盖层稳定;其次,截流困难段与危险区域的判断受覆盖层因素影响;第三,戗堤进占量计算需考虑覆盖层流失,并提供了计算方法。通过三个问题探讨,增加模型试验研究数据可靠性,为深厚覆盖层条件下的截流试验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孙伟  韩凝玉 《人民长江》2023,(3):1-8+15
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境规制是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分析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别是探讨存在技术创新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选取2004~2019年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展开分析。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技术创新视角下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其中,对长江经济带下游的作用力度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在环境规制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成果可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及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粘性土的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剪仪针对塑性指数不同的三种粘性土,在不同的固结状态下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大变形粘土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残余强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采用的环剪仪无论对于粉质粘土还是粘土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测试精度高,因此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2)对于塑性指数不大的粉质粘土,应力历史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3)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粘土,应力历史对残余强度没有影响,而峰值强度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最终接近粉质粘土的峰值强度;(4)塑性指数是影响残余强度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残余强度显著降低;(5)粘性土剪切沉降曲线的类型与塑性指数和超固结比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地应力地区大型地下厂房洞群围岩稳定是当前岩石力学重大技术问题之一,也是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拉西瓦工程为背景,以围岩稳定为条件,以地下厂房优化设计为目的,对高地应力地区大型地下厂房洞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敏感度概念,对影响围岩稳定的诸因素按敏感度排序。人中找出主要因素,制定出正确研究方法;对工程区地应力背景及地应力设计模拟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以模拟洞开挖试验为主的原始地应力状态下岩体特性研究,探讨了高围压下岩体力学特性及其相应的计算模型;并在上述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了拉西瓦地下厂房优化设计,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沿海核电海工工程地基土的动力特性现状进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近些年完成的实际核电抗震分析项目为依托,对沿海核电地基土的静、动力特性进行了统计归纳,统计结果表明各土类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其三轴排水剪试验与三轴不排水剪试验的结果呈规律性变化;各类土样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其动模量与动强度随着围压值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然而其相互的比值呈递减趋势;通过静、动力三轴试验分析得出最大动弹性模量与初始弹性模量的比值范围在2~20的区间内。该论文的研究和统计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抗震设计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弥补中国现有环境流量评估方法仅将重点放在特定目标物种上的不足,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评估环境流量的整体法——结构单元法(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 BBM)。该方法依照科学基础和实际需要将整个研究区域的研究对象和影响因素准确划分为不同“块”,然后探寻各个不同影响因素的“块”与每一个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最后对整个研究区域拟定一个合理的环境流量方案。其工作步骤主要分为3个部分:(1)研讨会前收集基础资料;(2)研讨会期间各学科专家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应的解释、讨论,最终就推荐的环境流量达成共识;(3)研讨会后生成流量修改的方案,并制定监测计划。并结合印度的Sri Ram Sagar水库和挪威的Daleeleva河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该方法能更好地保证环境流量确定过程中河流生态价值和服务价值,为其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