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炉支承结构的构造方案,就目前已投产的高炉来讲,大致如图1所示,并可划分为五种类型:a)带托圈和炉缸支柱的; b)带炉身支柱、托圈和炉缸支柱的;c)设在塔式大框架内的自立式高炉;d)全自立式高炉;e)其它类型高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无料钟高压炉顶设备具有节能、增产等优点,目前国内外新建或改建的大中型高炉都积极地采用这一新工艺。某大型高炉本体承重结构原为下部设有炉缸支柱、厚壁炉腹、高托圈及炉身支柱的框架体系。炉顶为钟阀结构,由四个立柱组成刚架支承。在1981年大修时决定采用无料钟炉顶新技术,上部仍用斜桥供料。无料钟炉顶工艺要求同原有大小钟阀式结构相比,变更甚大,炉顶设备及其操作平台明显增加,故不能沿用旧  相似文献   

3.
<正>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我国建成了一批苏联和西欧传统型的“炉缸支柱和托圈式”承重结构的高炉,见图1。这种高炉实际上在开炉生产不久,由于受高温膨胀,炉缸支柱便与托圈脱开,有的甚至将φ48螺栓拉断,此时这种结构的传力方式为:  相似文献   

4.
某高炉大修改造工程,原设计为1260m3高炉,经过一次改造扩容为1350m3高炉,本次改造拟扩容为2000m3高炉,需要对高炉炉壳进行拆除后更换,施工方法拟采用高炉整体推移技术。本次高炉大修改造工程炉本体部分,主要涉及到高炉地基承载力、高炉基础的改造、炉体框架的加固与改造、高炉推移基础的设计、高炉整体推移等几个问题。文章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 宝钢一号高炉基础系日本设计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块体基础。其下部为大方脚,支撑在144根直径为914.4毫米、长60米的钢管桩上;中部是四方棱台;上部是圆台。另外,在四角有四个炉缸支座(见图1)。混凝土工程量共计5518米~3,标号采用60天强度225公斤/厘米~2。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高炉朝着大型、高效和长寿化发展,并逐步采用富氧喷煤、高风温操作、高压炉顶等新的炼铁技术。武钢、邯钢为适应这些技术的发展,对1800m^3高炉进行扩容(2200m^3)性大修,选用β’—赛隆结合刚玉砖为高炉炉缸、炉腹“陶瓷杯”炉衬材料,以实现减少炉底、炉缸的热损失,提高铁水温度,使等温线向炉内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宝钢二号高炉炉体框架的加固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宝钢二号高炉大修时采用了炉体整体提升的方法,炉体框架在高炉大修时要承受整体提升50000kN的荷载作用,远远超过其现有的承载能力,必须对原框架进行加固处理。仅为满足承受50000kN荷载作用时,框架很容易加固,但在大修过程中由于运输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的变化,使得炉体框架的局部构件的内力发生变化,又由于高炉框架上连接的附属结构众多,因而使得加固工作变得复杂。本文根据高炉大修时的具体工艺,将高炉大修时的荷载作用情况分为4个工况进行计算,得到结构的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的炉体框架进行了内力计算,并按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进行了强度、稳定和变形验算。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爬架     
多功能爬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一种脚手架装置,它由导轨、架体、附着支承及制动装置构成,其架体是由主框架与杆件、扣件及导轨搭设成的单跨式结构;导轨为主框架一侧的主肢;附着支承由防倾升降、可旋转升降和可旋转固定支座构成;防倾升降、可旋转升降支座依次以导向架与主框架导轨滑动配合连接;可旋转升降支座与导向架间、主框架下部的可旋转固定支座与主框架间以可拆卸双铰轴式结构连接。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好,可满足建筑结构中的阳台、悬挑梁、墙、柱结构施工的多功能爬架装置。中国建筑六局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实业…  相似文献   

9.
<正>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为使生铁的日产量不断提高,对高炉的设计均趋向于炉容大型化。特别是对高炉炉体的承重结构,各国均纷纷追求比较理想的结构形式。高炉承重结构既是构筑物,又是生产设备,这就决定了结构形式与高炉生产的密切关系。高炉结构形式的设计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均趋向于设计成圈梁支承炉体框架式或炉体大框架内自立式的。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炉体下部跨变大框架内的自立式高炉结构(图1、图2(c))。  相似文献   

10.
邵力群  黄振民  余志祥 《四川建筑》2009,39(3):98-99,101
结合钢结构网架图审工程案例,分析了目前网架支座选型及与支承框架分开设计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网架支座选用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网架根据不同支座形式、不同下部支承结构,采用上下部结构分开设计或整体协同设计中网架边界条件的处理,提出了下部支承框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工程包括一个容纳40000人的体育场和一个容纳2000人的游泳跳水馆,建筑面积约75244平方米,体育场屋盖形状沿纵向近似为马鞍型,大悬挑屋盖长轴约262米,沿径向的悬挑长度最大达40米,屋盖上端支承在体育场下部看台结构的塔拄上,下端支座支承在钢筋涅凝土墩台上,建筑造型轻盈结构受力合理。游泳跳水馆位于体育场的东侧,屋盖形状与体育场屋盖遥相呼应,呈微微上翘的扁形平面,最大跨度60米,屋盖上端支承在两排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端落地支座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墩台上。两个结构体系都采用平面管桁架结构平面管桁架间沿纵向用四道三角形空间管桁架结…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2016,(10)
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双层曲面球形网壳结构在下部支承框架发生不同沉降时杆件受力及整体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双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单个支座发生沉降的情况下,随着沉降量的增加,杆件的最大轴力不断增加,单个支座沉降量应控制在25 mm以内较为安全。多个支座同时沉降比单个支座沉降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要大;网壳结构支座从两侧向中间发生有梯度的沉降,比从一侧向另一侧发生有梯度的沉降对网架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橡胶支座、悬臂柱支座、刚铰支座三种支座的受力性能,并对三种支承条件下的网架位移、杆件内力进行对比,通过对三种支座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橡胶支座条件下网架结构虽然容易发生竖向位移,但是有助于降低网架结构杆件内力,可以减少其受力,为工程的科学设计施工打下基础,同时为相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尚斌 《四川建材》2012,38(5):76-77
当前我国交通建设中悬臂现浇连续梁的桥梁布置形式在铁路、公路和市政工程建设中被广泛的采用,笔者就悬臂现浇连续梁支座安装施工中支座预偏量的计算、调整以及支座安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解决办法,为今后连续梁施工中的支座安装起到了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方艺术中心幕墙具有大跨、超长及弧形等特点,为了克服传统支承结构构件多杂的缺点,本文提出钢架-支撑-索网结构支承体系。其中椭圆杆立柱与圆杆横梁铰接(边部刚接)形成钢架,钢架背后通过一系列有规律布置的支撑系统来减少立柱的断面及增加支承体系的刚度,钢架与玻璃之间设置预应力索网以增加支承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刚架下部通过铰节点支承于底部混凝土支座,上部通过水平链杆与长悬臂屋架上弦杆相连以消除屋架位移对结构的影响,并通过设置于支座及水平链杆上的碟形弹簧来减小温度应力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该设计理念的形成作了阐述,其次运用ANSYS程序对结构在恒、风、温度及地震等荷载作用下进行了静力、动力分析及线性和非线性的整体稳定分析,最后对该结构中主要节点的处理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上部大跨空间桁架结构与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体系是常见的大跨结构形式。对于此类混合结构体系,现阶段的工程设计大多将上部大跨钢结构与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分开进行设计计算。在对上部大跨钢结构单独进行计算分析时,边界条件采用简化的支座模型以模拟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准确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因此,通过整体建模进行此类混合结构的计算分析以揭示其静动力特性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比武汉银河汇主入口屋盖工程的单独计算结果与考虑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协同工作的整体计算结果,得出考虑协同工作与不考虑协同工作两者在周期振型、支座反力、杆件内力、单元应力和构件位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采用简化的固定支座或铰支座模型不能完全模拟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对上部大跨钢结构的约束作用。论证了对于混合结构体系考虑协同工作的必要性,并对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离心成型)国家标准规定;锥形杆采用悬臂式试验方法,如杆长小于10米,采用一个滚动支座,杆长大于或等于10米,采用两个滚动支座。  相似文献   

18.
<正> 包钢一号高炉大修工程的炉体框架设计,自风口平台以上改为直径1.1×27米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四根。钢管内浇灌300号混凝土,而且不得在钢管壁开浇灌孔。以往有类似的情况,一般采用混凝土高空抛落法施工,但是不能进行混凝土振捣的连续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与地下室悬臂柱组成的串联隔震体系的P-Δ效应及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动问题,通过简化建立考虑P-Δ效应、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动及悬臂柱柱身变形的上部结构与独立悬臂柱串联隔震体系的力学模型,推导出考虑P-Δ效应及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动共同作用下的串联隔震体系的频率方程,然后通过数值的方法求解该串联隔震体系的频率与振型。根据Betti定律,推导出考虑P-Δ效应及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动的串联隔震体系的广义质量及广义荷载,然后通过振型叠加法求解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最后应用该地震响应求解方法对一实际工程进行仿真及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本文考虑P-Δ效应、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动及悬臂柱柱身变形的串联隔震体系动力响应求解方法能方便地计算悬臂柱的变形、柱顶转角以及结构的动力响应;悬臂柱水平名义刚度与隔震支座水平刚度之比较小时,悬臂柱与隔震支座组成的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与隔震支座底部固结直接积分法得到的响应差别较大,随着悬臂柱刚度的增加,差别迅速减小,可根据刚度比确定独立悬臂柱的截面;在保证隔震效果的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刚度应尽量加大,以减小隔震支座转角;当悬臂柱支撑的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底部按固结计算时,P-Δ效应主要影响下部独立悬臂柱的响应,计算独立悬臂柱的响应需考虑P-Δ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的支承形式包括单排支承和双排支承,本文主要分析了双排支承结构形式小箱梁在支座刚度、支座间距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力及反力的变化规律,为双排支承结构的研究、设计以及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