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时工件的应力状态对球铁高温变形起着重要作用。在纯扭条件下,在不同湿度和变形速率下对铸铁型材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950℃不同变形速率下与45#钢和低铬白口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850~1000℃),提高变形温度有利于球铁变形,得出0.435S-1为本试验条件下球铁的特征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落球和冲击磨损试验,测试了斜轧低铬白口铁磨球的抗小能量多冲击破坏能力和耐磨性,并对其破坏形式和磨损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球经适当的余热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抗多冲击破坏能力与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Ti-5553合金在变形温度800~860℃、应变速率0.1~10 s~(-1)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推导出加工硬化率θ与临界应变ε的关系曲线,应用曲线的拐点判据得到了合金在不同条件下变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值。应用Sellarsn模型建立了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落球试验,测试了斜轧低铬白口铁磨球的抗小能量多冲击破坏能力,并对其破坏形式和磨损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球经适当的轧后余热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抗多冲击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锰钢铬钼白口铁制造球磨机衬板西安冶金建筑学院(710055)鲁玺芳抗磨钢铁材料有高锰钢、低合金钢、白口铁及马氏体球铁,各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高锰钢(Mn13)强而韧,适用于受高冲击、高压及高谷曲负荷的工况,而将其用于受低冲击、高磨料犁削磨损的球磨...  相似文献   

6.
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铁素体基球铁在700~1000℃温度区间,应变速率0.001~1 s-1之间进行了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流变应力与热变形参数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一定的条件下,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变形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也增加.在低应变速率(0.001~0.01 s-1)的情况下,球铁的热变形行为与低碳钢的相似;但在高应变速率(0.1~1 s-1)的情况下,球铁的流变应力比低碳钢的明显偏高.铁素体基球铁热压缩变形受热激活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 s-1,最大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对15Cr16Ni2MoN钢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试验。根据应变硬化速率θ-应力σ曲线的拐点以及-dθ/dσ-σ曲线计算得到临界动态再结晶(DRX)的临界应力σc与温度T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1和10 s-1)下观察到较为稳定的流动行为,在低应变速率0.1 s-1时,DRX程度更充分并显著改变了真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DRX发生需要的临界应力σc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提升。基于Arrhenius模型预测了合金钢的组织演化规律,绘制了在不同应变量下的热加工图,确定最佳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为1030~1070℃,应变速率为0.10~0.22 s-1,并通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提高对辊机辊圈耐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开钧  乐川 《铸造》1994,(8):7-11
通过对耐磨球铁辊圈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在保证冲击值αk为4-6J/cm^2的前提下,辊圈的硬度达HRC55-57的工艺方案。即在白口铁液中加入适量铬,提高硬度,同时加入适量的钼和铜,经热处理后,获得了一定淬透性的模拟辊圈。结果表明,合金白口铸铁的耐磨性明显优于耐磨球铁,可在冲天炉中熔炼,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圆柱体等温热压缩试验对AZ80镁合金的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200~350℃,应变速率为0.002~1s-1,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和变形温度的降低,合金的流变应力增加;通过线形回归获得了AZ80镁合金高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发现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同时采用力学方法直接从流变曲线确定了AZ80镁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量,并回归出临界应变量与Zenner-Hollmon参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杨雪梅 《上海金属》2001,23(6):14-17
对经不同热变形量的低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40%-50%热变形量的低铬白口铸铁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2016,(2)
正铁素体球铁在低温下的抗拉强度随温度下降而升高,珠光体球铁则反之。这两种铸铁的断后伸长率在低温下都有所下降,但铁素体球铁的下降幅度较大。球铁在低温下的冲击值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将冲击值开始急剧下降的温度作为韧性—脆性转变温度。铁素体球铁的冲击值远高于珠光体球铁,韧性—脆性转变温度远低于室温(在-50℃)。珠光体球铁的韧性一脆性转变温度在室温以下。铁素体球铁的低温冲击值随含磷量的升高而急剧降低;提高含硅量使低温冲击值迅速下降,并使韧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快速镦粗试验,研究了水平连铸球铁和白口铸铁型材在快速变形过程中未达到极限变形量而开裂的工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热塑性一样,高温强度同样是影响球铁高温成型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以综合热塑性来评价球铁的高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冯小明  王贻青 《铸造技术》1992,(5):45-48,38
本文是为开发一种磨球成型新工艺——水平连铸白口铸铁棒材料轧成球所做的基础研究。本文研究了锰白口铸铁的塑性变形能力,测定了温度与临界变形率的关系曲线,并对锰白口铸铁成型能力做了试验。结果表明:锰白口铸铁具有较宽的变形温度区间,在850℃时变形量已超过55%,显示出良好的热塑性变形能力,经高温塑性变形后碳化物成孤立块状分布在基体中,从而使得冲击韧性由铸态的3J/cm~2提高到10J/cm~2。  相似文献   

14.
热变形对耐蚀重轨钢动态再结晶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耐蚀重轨U68CuCr是国内新近研制开发的钢轨新品种,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耐蚀重轨钢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测定了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热变形参数对珠光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空冷得到的珠光体显微组织,测定了珠光体片间距和珠光体球团等显微组织参数,分析了热变形参数对珠光体组织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变形温度升高、变形速率降低、变形量增大的条件下,利于耐蚀重轨钢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当变形温度和变形量一定时,变形速率越低,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可能性越大,应力峰值和临界应变减小;发生动态再结晶后得到珠光体组织,其珠光体片层间距和珠光体球团尺寸比未发生再结晶得到的珠光体更细小.  相似文献   

15.
杨意萍  关小军 《锻压技术》2011,36(4):130-133
基于09CuPTiRe钢高温双道次热模拟实验,采用lnθ-ε关系曲线确定了二道次变形条件下的临界应变,探讨了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对二道次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道次动态再结晶后的二道次,其热变形行为不同于单道次;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提高,二道次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减小.研究结果与二道次数值模拟反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模拟实验方法获得了AZ31镁合金热变形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工艺参数对AZ31镁合金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随着塑性变形应变速率的增大,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随着塑性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增大。基于Yada模型,建立了AZ31镁合金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变形工艺参数关系模型,以及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与变形温度关系模型。晶粒尺寸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8.5%。临界应变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8.1%。建立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预测模型和临界应变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为变形温度250~400℃,应变速率0.01~1.0 s-1。  相似文献   

17.
王文才  李海鹏  刘根生  王立辉  高术振 《铸造》2002,51(11):671-675
探讨了在水淬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及其加入量对球铁组织、性能和淬透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铜、铬、硼、钼、锑等元素的联合应用效果最佳,可获得高韧性、高硬度的马氏体 奥氏体复相球墨铸铁,冲击韧度可达30J/cm2以上,洛氏硬度HRC>5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在水淬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及其加入量对球铁组织、性能和淬透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铜、铬、硼、钼、锑等元素的联合应用效果最佳,可获得高韧性、高硬度的马-奥复相球墨铸铁,冲击值可达30J/cm2以上,洛氏硬度HRC>53.  相似文献   

19.
TA15钛合金β区变形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1050~1100℃,应变速率10-3~1s-1的条件下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采用加工硬化率处理方法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处理,结合lnθ—ε曲线的拐点及-(lnθ)/ε—ε曲线最小值的判据,研究TA15钛合金β区变形时的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TA15钛合金的lnθ—ε曲线均出现拐点及-(lnθ)/ε—ε曲线均出现最小值;临界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及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之间基本保持恒定值εc/εp=0.62;临界应变预测模型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εc=0.92×10-2Z0.0843。  相似文献   

20.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Incoloy825高温合金在应变为0.92、温度为9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依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方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Incoloy825高温合金热变形对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整体满足硬化-软化-稳态的流变过程,动态再结晶是Incoloy 825高温合金材料的主要软化机制。在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呈减小趋势。对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再结晶百分含量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表明高变形温度和低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