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宁波东环南路站工程地处深厚淤泥广泛分布地区,该基坑工程采取了地下连续墙围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全面详实的监测,获取了有相当价值的监测资料.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墙后的地面沉降曲线呈明显的正态函数分布,并得到其分布函数曲线表达式,提出一种方便实用的基坑开挖引起墙后地面沉降的估算方法.为今后研究宁波深厚淤泥软土地...  相似文献   

2.
监测数据表明,深基坑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地面沉降。以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基坑降水与开挖过程,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讨论了土体弹性模量、墙体刚度、土体渗透系数对墙后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土体弹性模量增大,墙后地面沉降量增大,而连续墙刚度和渗透系数对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以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明海大道站标准段超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模拟承压水作用条件下的基坑开挖模型,研究了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数值模拟的结果基础上,结合基坑抗突涌验算,预测了地面沉降、地下连续墙的变形以及基坑内隆起变形,并进行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HSS本构模型模拟超深富水基坑开挖工程,地连墙水平变形值和坑底隆起变形均小于位移控制值,与现场实际和工程经验一致;经验算,基坑抗突涌与基坑底部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因此无需进行降承压水处理以及坑底加固,现有施工方案已能满足工程的安全性考虑;参数研究表明,基坑变形对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并不敏感。在宁波地区进行深基坑工程时,不建议采取增加地下连续墙深度的方式来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敏  卢俊义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2):1821-1828
基于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对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状况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基坑开挖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发现,在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下,墙后最大沉降量和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墙后的地面沉降曲线呈明显的正态函数分布,并可拟合得到其正态函数曲线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围护结构变形模式的地面沉降估算方法。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不失为一种方便实用的估算基坑开挖引起墙后地面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工程是高层建筑、地铁隧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工程.深基坑工程对区域地面沉降影响明显,而地面沉降是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通过实例及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降承压水是上海深基坑工程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不同的降水方式,地面沉降效应差异较大.从地面沉降角度进行了深基坑工程类型的划分.结合上海地面沉降防治分区,提出了深基坑工程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为深基坑工程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太原漫滩地质下基坑工程中所存在的地下水位高、开挖面积大、变形控制等级高等问题,通过对车站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并对基坑边角部位和中间部位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该地区墙后地表沉降表现为明显的凹槽形,空间效应显著,开挖过程中墙后地表局部隆起,提前降水和采用强支护可以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给出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墙后地表沉降预估曲线。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渗流将会使基坑周围形成降水漏斗.随着开挖的进行,地下水自由面不断下降,从而使坑外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墙后土体将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沉降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这是一个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计算的一体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头计算值与工程现场的实测值吻合,此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实际工程.还用该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8.
软土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就柔性支护软土深基坑坑周地表位移场的大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根据上海地区深基坑施工实践,给出了软土深基坑柔性围护墙后偏态分布的地表竖向位移表达式,并通过对若干基坑工程实例分析,证明提出的墙后偏态分布地表沉降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降水中墙-井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深基坑涉及承压水控制与降水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在建筑密集区,如何控制基坑降水引发的沉降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第三类深基坑降水中,将墙-井作用划分为4种模式:完全内包型、平齐型、部分内包型和完全外露型。基于墙-井作用改变水流方向、增加渗流路径和减小过水断面,利用地层渗透各向异性实现水位和沉降的控制。上海地铁9号线宜山路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墙-井第一模式控制坑外水位和地面沉降是可行的,可以作为类似深基坑降水工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软土地区中,邻近建筑物的存在将对深基坑变形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结合具体深基坑工程实例,针对邻近建筑物对深基坑变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从而对基坑邻近建筑物对其变形所产生的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邻近建筑物的存在不仅将导致邻近一侧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增大,还将使得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坑外表沉降曲线分布型式由凹槽型转变为三角型分布,且最大沉降点发生在围护墙后,但建筑物的存在却减小了坑外地表沉降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现有关于基坑变形、控制技术和标准、实验和经验数据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实践,并基于14个深基坑工程实测数据,对宁波地区软土深基坑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宁波地区深基坑监测过程中的预警指标体系,确保了基坑安全。进而,利用风险分析理论对深基坑工程开挖期的主要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分级,并采用基于权重的专家调查法进行调研,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宁波轨道某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度,并判定了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漫滩地铁深基坑的变形实测资料,采用理论分析、经验公式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总结了悬挂式帷幕基坑变形规律,给类似工程设计和监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悬挂式帷幕基坑地表沉降曲线呈凹槽形,地表沉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大于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地下连续墙的最终形态为内凸胀肚型,墙顶水平位移不完全是朝坑内移动,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与基坑挖深的比值和全止水帷幕基坑差异不大,最大水平位移点深度位于坑底附近;由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占总沉降量的比值约为0.54;地表沉降范围可以划分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和微弱影响区;地表沉降曲线可根据影响分区选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最大地表沉降点位置大于同等条件下全止水帷幕基坑约1.0~3.0 m。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上海、宁波软土深基坑开挖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 ,利用Maxwell模型预报墙体变形 ,并结合上海黄浦江行人隧道浦东竖井基坑工程对墙体变形进行了预报 ,实践证明 ,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 ,从而为软土深基坑开挖墙体变形的及时预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乃山 《四川建材》2011,37(6):56-58,60
本文针对宁波区域地面沉降的历史和现状、地面沉降特征、地面沉降危害、区域地面沉降对宁波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的影响及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区域沉降的危险性预测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析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科学防治区域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产生的影响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瀚 《土工基础》1999,13(4):13-15
本文根据武汉地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大基坑大量涌现,同时因城市立体空间设施的密集化,使得基坑周边环境趋于复杂,在此背景下因浅层承压水降水而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事故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地下水人工回灌是控制因降水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方法之一,目前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主要应用于深层承压水的回灌。本文通过上海某地第一承压含水层的回灌试验,研究分析了浅层承压含水层回灌井的结构、回灌过程中地下水的流态变化规律、水土应力变化及对控制地面沉降作用的效率,证明了浅层承压水回灌在基坑环境保护中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对基坑建设中的地下水浅层承压水回灌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区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定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武汉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 ,结合工程实际 ,对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及其定量预测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深基坑内支撑式支护结构水平刚度系数不动点调整系数着手,探讨了非对称荷载条件下深基坑内支撑式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归纳了非对称荷载的5种典型类型;总结了非对称荷载条件下,内支撑式支护结构受力变形以及坑外地面沉降的差异特征;为实现不动点调整系数量化取值,提出了非对称荷载土压(力)比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根据非对称荷载土压比的大小,建立了不动点调整系数与非对称荷载土压比的线性关系式;利用内支撑两端轴力相等原理,提出了内支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设计方法。并用本文推荐的不动点调整系数计算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了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土沉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表沉降将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破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预测基坑周围土体未来一段时间的沉降,对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GM(1,1)模型地面沉降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沉降值,比单独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的沉降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余新明  钱梅芳 《山西建筑》2010,36(4):123-124
对某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的实测数据,如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圈梁沉降及水平位移、围护桩体深层水平位移进行了整理,分析了监测数据产生异常的原因,并据此对基坑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积累了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