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性加脂剂LDF—1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生华  梁国正 《皮革化工》2002,19(4):15-16,35
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和乙二胺为原料,脱水合成了双油酰基乙二胺,再与氯乙酸钠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双油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型加脂剂,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以乙二胺为联结基团的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验证了其Gemini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氧漂(H2O2)活化剂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Warwick国际公司开发出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作棉织物氧漂的活化剂。他们在研究中发现,TAED能在碱性介质中和较低温度下与H2O2反应形成过乙酸根阴离子而起漂白和消毒杀菌作用。通过对棉纤维及棉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猪胰脂酶催化油茶籽油与亚油酸甲酯酯交换反应过程中酯交换量和酰基位移的变化。结果显示,反应时间、酶的水活度、加酶量和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和酰基位移都有影响。加酶量和反应温度对酰基位移和酯交换量有直接影响,反应时间和酶的水活度通过影响酯交换速率来影响酰基位移。对猪胰脂酶来说,酯交换时酶的水活度在0.12~0.55之间,加酶量不大于10.0%,温度在40~45℃之间,控制合适的反应时间可使产物甘三酯的酰基交换程度较高(24%左右),酰基位移较小(小于5%)。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由硬脂酸与乙二胺合成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的反应条件。得出:乙二胺加入温度应控制在80~100℃间,胺全部加入后保温20分钟;铵盐脱水反应温度为170~180℃间;脱水反应时间以2~3小时为宜。作为造纸消泡剂用原料,硬脂酸与乙二胺投料比可控制在2.05:1(摩尔比)使乙二胺转化率大于98%,有利于原料的利用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的合成(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由硬脂酸与乙二胺合成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的反应条件。得出:乙二胺加入温度应控制在80 ̄100℃间,胺全部加入后保温20分钟;铵盐脱水以应温度为170-180℃间;脱水反应时间以2-3小时为宜。作为造纸消泡剂用原料,硬脂酸与乙二胺投料比可控制在2.05:1(摩尔比)使乙二胺转化率大于98%,有利于原料的利用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两性皮革加脂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饱和脂肪酸、乙二胺和丙烯酸合成制得N -酰胺基乙二胺 - β -氨基丙酸型两性加脂剂 ,最佳合成条件为两步反应温度分别控制在 80 - 90℃及 10 0 - 110℃和两步反应时间分别为 1h和 2h时 ,n(高级饱和脂肪酸 )∶n(乙二胺 )∶n(丙烯酸 )为 1∶1∶1,进行了加脂剂的应用试验及讨论了加脂剂对皮革中六价铬含量的影响 ,用FT -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樟树籽仁油为原料,通过皂化、酰氯化,碱性条件下与谷氨酸钠反应生成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盐.研究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丙酮与水体积比以及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对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合成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pH10~11,丙酮与水体积比2∶1,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2∶1.在此条件下,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合成率为89.2%.经质谱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为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9.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水解及氨化过程合成一种含磷阻燃剂。考察了目标产物对不同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织物整理液对织物的阻燃效果、断裂强度及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对毛织物、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比较明显,对涤纶、棉织物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对混纺、腈纶织物阻燃效果不明显。整理液质量浓度为300 g/L时,毛织物的阻燃效果好,抗断裂强力最大,且对白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性皮革加脂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生华 《西部皮革》2003,25(4):30-35
用高级饱和脂肪酸、乙二胺和丙烯酸合成制得N—酰胺基乙二胺—β—氨基丙玻型两性加脂剂,最佳合成条件为两步的反应温度分别控制在80℃—90℃及100℃—110℃、两步反应时间分别为1h和2h及反应物的物质量的比为:n(高级脂肪酸):n(乙二胺):n(丙烯酸)=1:1:1。进行了加脂剂的应用实验并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使用目标产物对棉、毛、锦纶、涤纶、涤/棉混纺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水洗次数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阻燃测试。结果表明:抗静电剂质量浓度为3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时,抗静电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2.
日本花王公司1999年推出以双酰基甘油为主成分,并被日本厚生省批准为特定保健食品的“健康 烹调油”,系世界首创能抑制血中中性脂肪上升,并使体内脂肪不易积累的健康食用油。其以大豆油、菜籽油为原料。经特殊脂肪酶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再继续添加甘油,通过控制脂肪酶专一性及其反应条件,增高双酰基甘油含量,目前可达83%以上。双酰基甘油在甘油上有两个脂肪酸酯键,呈有1,2位和1,3位异构体,两者在自然界存在比为3:7。在食用油(包括植物油、动物油)中含有1—10%双酰基甘油(见表1)。 双酰基甘油外观、性质与…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β-环糊精为壁材,用包络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微胶囊化产物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用量为3.0 g,猕猴桃籽油0.5 mL,包络反应120min时,产物收率为70.79%,微胶囊化产物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高油酸葵花籽油来源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采用Lipozyme RM IM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酸解反应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并采用液质联用对巴沙鲶鱼油、酸解巴沙鲶鱼油、市售Betapol~(TM)的sn-OP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6,酶用量12%,反应温度60℃,水分含量3.5%(基于酶质量),反应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酸解产物中sn-2棕榈酸分布和sn-1,3油酸含量分别为73.18%和71.11%。酸解产物中sn-OPO含量从23.35%提高到34.28%,高于市售Betapol~(TM)的33.24%。  相似文献   

15.
巴沙鲶鱼油由于其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良好原料。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首先选择芝麻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初步调节巴沙鲶鱼油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及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提高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酶法酸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3(巴沙鲶鱼油与脂肪酸比),停留时间1 h,反应温度50℃。其次,通过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酶法酸解产物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油脂混合的条件为:酶法酸解产物与棕榈仁油、亚麻籽油、微生物油脂、藻油摩尔比为1∶0.1∶0.07∶0.007∶0.006。  相似文献   

16.
甘油三酯(TAG)为母乳中含量最高的脂质,1,3二油酰基-2-棕榈酰基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和1-油酰基-2-棕榈酰基-3-亚油酰基甘油三酯(1-oleoyl-2-palmitoyl-3-linoleoylglycerol,OPL)为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两种TAG,与欧美国家母乳中OPO含量高于OPL含量不同,中国母乳中OPL含量高于OPO,但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多是通过添加OPO来模拟母乳脂质,这与中国母乳TAG组成不完全相同。为进一步研究OPL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从脂肪酸和TAG结构上分析了OPL的功能,比较了国内外以及中国多地母乳中OPL的含量,介绍有关OPL异构体的检测方法,主要为银离子色谱和带有手性色谱柱的液相色谱结合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总结OPL功能、含量和现有的检测技术,旨在为开发符合中国母乳特征的人乳替代脂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棕榈酸和山茶油酸解反应中,棕榈酸在产物甘油三酯中Sn-2位的相对含量分布以及酰基转移规律。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酶水分活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水分活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棕榈酸在产物甘油三酯中的含量影响不大,对酰基转移影响较大;在酶水分活度0.55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 h的反应条件下,酰基转移的程度最小;底物摩尔比和酶用量对酰基转移的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在生长的可可籽微粒体中酶催化生物合成可可脂的全过程(首尾过程).对于三种脂肪酸供体(棕榈酰—辅酶A,硬脂酰—辅酶A,油酰—辅酶A),两种酶:酰基—辅酶A:S_n —甘油—3—磷酸酯O—酰基转移酶(EC2.3.1.15)和酰基—辅酶A:1,2—二酰基甘油O—酰基转移酶(EC2.3.  相似文献   

19.
以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为原料,合成了2,3,4,6-四-O-异丁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Ⅰ)、2,3,4,6-四-O-异戊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Ⅱ)、2,3,4,6-四-O-3′-甲基戊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Ⅲ),并根据1H NMR和HRMS进行了糖酯结构确证。结果表明:①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②葡萄糖苷与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4.4或1∶4.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目标糖酯的合成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1,3-位专一性酶Lipozyme RM IM催化棕榈油与甲醇醇解过程中酰基转移的情况,包括1,2-甘二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甘二酯和2-单甘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单甘酯,探讨了反应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加酶量对酰基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小于3∶1时,酰基转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在50~60℃之间,酰基转移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酶量从4%增加到8%时,酰基转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