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激光淬火齿轮组织和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应力分析系统,对齿轮宽带激光淬火后淬硬层显微组织和应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硬化区依其组织特征,大致分为3层:第1层为表面完全淬硬层,其主要是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第2层为过渡层,由马氏体和基体上分布着回火析出的碳化物混合组成;第3层为高温回火区,由回火索氏体组织组成.激光淬火硬化层应力状态为压应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WELDOX 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MAG与SMAW法得到良好成形的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裂纹试验(硬度、拉伸、弯曲、冲击)和金相显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方法所得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均较高;SMAW需提前预热,且热影响区有软化现象;二者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相似,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粗晶区组织粗大,为M-A组元和少量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3.
激光淬火齿轮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40CrNiMoA钢激光淬火齿轮淬火区组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其组织分为淬硬层、过渡区和基体三层。淬硬层为马氏体组织,过渡区为马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的混合组织,基体为四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凝处理对轧辊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3KW连续CO2激光器对轧辊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用金相用显微镜、、SEM及71型显微硬度计,进行湿微组织分析和显微微硬度测试。结果发现,其剖面组织区域分为熔化区(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奥氏体)、相变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热影响区和基体4个部分,各区域的尺寸及显微硬度与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有关,且激光处理后硬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应力分析系统,对齿轮宽带激光淬火后淬硬层显微组织和应力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其组织分为:淬硬层、过渡层、高温回火区三层.淬硬层主要是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过渡层为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混合组织;高温回火区由回火索氏体组织组成.激光淬火硬化层应力状态为压应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304/Q235B热轧复合板复合界面处的显微组织特征、元素分布以及过渡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304/Q235B热轧复合板复合界面附近的组织由不锈钢基体的奥氏体、5μm厚的过渡层、50μm厚脱碳层的铁素体和碳钢基体的铁素体+珠光体等4个部分组成;界面存在Cr、Ni、C等合金元素的扩散区,并形成明显的元素分布曲线;过渡层的微观组织含高密度位错的板条马氏体,且马氏体板条中存在大量细小的针状M3C型碳化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用奥氏体焊条OK69.45焊接的9%Ni钢接头熔合区和HAZ的组织;设计了特殊的试样测试了熔合区和HAZ过热区的断裂韧性COD值,并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合区马氏体层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熔合区的断裂韧性COD值与HAZ过热区COD值相差不大,马氏体层的存在并没有恶化接头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8.
以火电厂中大型水泵紧固部件用1Cr17Ni2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显微组织中碳化物形貌和分布随低温回火的温度变化及其对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7Ni2钢经油淬后显微组织为δ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回火后显微组织由δ铁素体、板条马氏体、M23C6组成。在280~360℃温度区间内回火,随回火温度上升,材料强度和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值逐渐减小。分析认为,板条马氏体中碳化物的形貌、分布和δ铁素体与基体的协调是影响1Cr17Ni2钢冲击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马氏体钢与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特征,采用钨极氩弧焊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和15-15Ti不锈钢进行焊接。接头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焊态焊缝由板条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组成,硬度在407 HV~463 HV之间。CLAM钢热影响区分为完全淬火去和不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有明显的软化现象,15-15Ti不锈钢热影响区是整个接头硬度最低的区域。热处理后,接头高硬度区减小,焊缝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物增多,硬度相比焊态下降了约2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自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含W的Cr15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中的逆变奥氏体两相组织,形成的逆变奥氏体与马氏体板条符合K-S关系.在基体上弥散析出的纳米级金属化合物Laves相以及富铜相ε-Cu起到强化作用.该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洛氏硬度为26~36,抗拉强度为895~1 009 MPa,延伸率为17%~21%.  相似文献   

11.
铸铁激光表面改性的组织与性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讨论了组织对硬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球墨铸铁熔化层组织为先共晶奥氏体(快冷后转变为M+AR)+莱氏体,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灰口铸铁的熔化层组织为细小树枝(M+AR)+弥散分布的树枝间层片状变态莱氏体(M+AR+Fe3C)的变态亚共晶白口组织,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片状石墨在相变区,球状石墨周围的组织较复杂,靠近熔化层处的石墨球周围出现双壳层组织,由一层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包围,再围以莱氏体或先共晶奥氏体+莱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2.
研究C90油井管调质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钢的组织主要由回火屈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组成。且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屈氏体含量降低,回火索氏体含量增加,第二相粒子析出增加。钢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钢的抗腐蚀性能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C90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70℃淬火,650℃回火。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S690Q高强钢对接节点的焊后性能.利用手工电弧焊焊接了3个厚度为8 mm的S690Q高强钢对接节点,焊接过程中对3个节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焊接热量.在微观层面上,用微观结构测试和微观硬度测试研究焊接对于节点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拉伸试验研究焊接对于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表明,S690Q高强...  相似文献   

14.
研究40Cr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40Cr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经850 ℃保温60 min正火,试样硬度约为200 HBS,正火后组织为索氏体;再经780 ℃淬火保温30 min后水冷,试样硬度约为52 HRC,淬火所得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最后经200 ℃低温回火后,试样硬度维持在50 HRC以上,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淬火及回火后,试样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体Nd:YAG激光器焊接拉伸强度级别为650MPa、厚度为1.2mm的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薄板,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不同焊接速度下对接焊缝的形貌和组织特点。测试了接头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借助杯凸试验对比研究了激光焊接接头和母材的成形能力,并分析了焊接速度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RIP钢的相组成主要是大量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激光焊缝金属则主要由马氏体构成。焊缝金属或焊接热影响区的近缝区具有最高的硬度。焊缝金属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在垂直于焊缝方向与母材基本相同,但在平行于焊缝方向明显高于母材。与母材相比,激光焊接TRIP钢薄板的冲压成型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40Cr钢加碳激光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Cr钢进行表面加碳激光合金化处理,得到深0.25-0.35mm的白口铸铁层,白口铸铁层主要由莱氏体和树枝状结晶组织组成,晶粒明显细化,显微硬度高达1200HV以上,热影响相变区组织为马氏体,并存在有针状马氏体到隐晶马氏体的分层,硬度为710-780HV,比常规淬火明显提高,采用高的激光密度,快的扫描速度,有助于晶粒的细化,从而使硬度提高。磨损实验表明,白口铁层的磨损性能比常规淬火样品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热处理工艺对27SiMn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了9种热处理工艺,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与回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回火温度低、时间短时,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马氏体;当回火温度高、时间长时,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同时,回火温度和时间对27SiMn钢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回火温度为450℃,时间为45 min时力学性能最高,抗拉强度为1 175 MPa。当热处理温度为490℃,时间为75 min时力学性能最差,抗拉强度为975 MPa.综合分析27SiMn钢热处理最优工艺为900℃淬火+475℃回火75 min。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铬铸铁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主要是由于其基体为马氏体组织,碳化物类型为六方晶系的(Fe,Cr)7C3,碳化物呈六角棒状、针状、条状分布,显著地改善了材质的力学性能.煤粉对管道的磨损,属于软磨粒低应力的磨料磨损,这种高铬铸铁用于此工况下能发挥出其优良的性能.经金属X射线分析证明碳化物是(Fe,Cr)7C3,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其基体组织为奥氏体、板条(位错)马氏体与孪晶马氏体.用电子探针对金相组织中的黑色区进行了分析,发现此处贫铬而易被腐蚀.通过磨损试验证明高铬铸铁耐磨性好,成本低,与稀土高铬镍氮相比,成本降低60%,与钨铬合金相比,成本降低70%.  相似文献   

19.
对比研究淬火回火工艺及正火回火工艺对P80沉淀硬化塑料模具试验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m方块试样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正火后得到马氏体与少量贝氏体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硬度先升高后降低,500℃回火时硬度最高,但淬火回火试样的最高硬度(45 HRC)高于正火回火试样(42 HRC);100 mm方块试样在淬火加500℃回火后主要是板条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范围为42~45 HRC,平均硬度为44 HRC;正火加500℃回火后主要是板条贝氏体组织,硬度范围为39~43 HRC,平均硬度为41 HRC。实际生产中采用热轧控冷加回火工艺生产P80的厚钢板能够满足用户的硬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