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吸水剖面不均程度日益严重,油井水淹快,水驱动用程度低。针对这一开发矛盾及油井高温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开发出高温化学堵水技术,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抑制边底水快速锥进,同时调整油井吸气剖面,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2.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川口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开发过程中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分层采油技术,并取得了提液增油的效果,表明分层采油技术在该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解决各层动用程度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多层油藏开采时的层间矛盾,对油田高效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锦45块(Ⅱ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但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油藏层间矛盾突出。蒸汽驱过程中出现蒸汽波及效率低,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衡,吸汽不均和汽窜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油藏地质、蒸汽驱开发动态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实施双井分注、化学调剖、双井分采、小型压裂等措施缓解层间矛盾,改变蒸汽流向,较大幅度的扩大注入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生产井周期采油量,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蒸汽驱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家寺稠油油藏经过二十多年蒸汽吞吐开发,目前面临着周期产量下降快、油气比降低,地层压降大、汽窜严重,纵向油井吸气差异大、动用不均衡等矛盾。滨南采油三矿实施了"分井区、分井段实施均衡注汽",改善单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港西西4X-3断块属于小断块油藏,构造较破碎,由于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纵向上高渗透层动用程度高,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加上井距过大,影响了该断块的开发效果,后期通过综合调整治理,该断块的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YJB油田储层平面发育不稳定,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动用程度不均匀。本文结合多项资料,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评价油田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为该块及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一个长井段、高丰度的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经过16年的注水开发,油藏已经进入中高含水期,注采矛盾日益加大,水淹复杂,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逐年降低,剩余资源分布复杂;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关键技术研究是该油藏现阶段开发的必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降低含水上升速度、缓解油藏自然递减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砂岩油藏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综合现场测试、数值模拟以及油藏工程计算统计分析,油藏纵向动用程度为85%以上。油藏平面上东部单井累产相对较高,在加热半径40m内的油藏可以得到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纵向动用程度达到70%以上,平面上受控于蒸汽波及的不均匀,平面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于Ⅰ组1和2小层平面动用程度较高;试验区油藏压力及注采压差基本保持平稳;蒸汽驱开发效果主要受注采井所在沉积相、注采井的压差范围以及分注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区块开发矛盾,通过对地质体特征的再认识,结合数值模拟,实现对目标区块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分布的准确认识,利用水平井对杜99块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同时对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影响水平井横向动用程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水平井动用程度的系列配套措施,提高了水平井动用程度,并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95块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针对该油藏层间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的状况,通过细化剩余油认识,以沙三中油藏为重点,通过立体层间精细调整来全面优化重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二类层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同时,兼顾文95块沙一下、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下油藏,采取上下连动的方式充分挖潜文95块剩余油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卫22块主要受分层动用不均衡及井况损坏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的状况,主要开展了油藏构造精细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提高分层动用程度配套技术适应性研究及提高分层动用程度开发对策研究等工作,明确了调整挖潜的方向和思路,针对提高分层动用程度制定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推广内容,油藏注采井网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优化、分层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文79小块油藏属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油藏注采井数比由1∶1.2提高到1∶1,储量动用程度由47.2%上升到54.3%,增加7.1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12%提高到1.15%,提高1.03个百分点,油藏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文东高压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异大、构造复杂,局部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井况损坏严重,储量控制程度不断降低、二三类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采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东高压低渗油藏剩余油潜力较大,剩余油主要为断层遮挡、层间干扰、注采不完善三种类型,但不同区块剩余油类型有所不同。根据剩余油研究成果,在矿场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精细工艺配套技术,并结合精细注采管理,实施了各类注采调整挖潜措施,提高了文东高压低渗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三叠系油藏开发主要以注水开发。良好的水驱状况,是油藏高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油藏水驱的动用程度直接影响油田的稳产。本文针对目前盘古梁长6油藏吸水剖面存在问题,通过分层注水、化学堵水调剖、酸化调剖等有效措施,有效的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沙二下油藏是濮城油田的主力开发单元之一,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状况差,井况损坏严重,影响油藏的进一步开发。为了合理的开发油藏,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提出了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9.
雷11块莲花油层分层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11块莲花油层属于复杂断块低阻底水稀油油藏,纵向上存在多套储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及各套储层油藏类型不同,导致油井大套井段合采后储量动用不均,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此2011年提出分层开发的理念,即细分开发单元,针对不同类储层制定相适宜的开发方式,解决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问题,但实施分层开发之间,有必要对其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牛心坨油田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的一个断块,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分选状况差,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水井注水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纵向无稳定的隔夹层,注水矛盾日趋突出。坨30-34井组是该油藏中西部的一个注水井组,通过实施调补层压裂,动态调配注、调剖等,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深挖剩余油潜力,极大程度上改善水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