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随机激励下金属橡胶减振器减振机理深入研究,在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结合金属橡胶非线性力学特性,推导金属橡胶减振系统均方根加速度响应近似求解公式。对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正弦扫频及随机振动试验,研究预紧量与振动量级对金属橡胶减振器振动特性影响,并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确定公式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急救车的通用担架支架系统,采用高矮两级组合式钢丝绳弹簧、筒式液压阻尼器和弹性限位装置设计四种新型减振方案。在ADAMS软件中建立包括简化悬架、车身、担架支架、卧姿人体质量块在内的9自由度仿真分析模型,通过对车辆轴头施加实车道路试验测得的垂向加速度信号,在时间域内对仿真模型进行减振分析与优化设计。优化后,最佳减振方案的减振效率达到了31.29%,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减振沟对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减振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毛益明  杨力  沈蔚 《工程爆破》2010,16(2):76-78,90
通过对减振沟开挖前后两个阶段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的监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两种情况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减振沟对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减振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减振沟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减振沟开挖前后两个阶段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的监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两种情况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减振沟对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减振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减振沟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5.
减振沟在强夯施工时的减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淳庆  潘建伍 《振动与冲击》2010,29(6):115-120
为研究减振沟在降低强夯振动效应上的影响因素,首先,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比较了有无减振沟时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布,分析了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不同宽度减振沟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减振沟可减小60%~80%的振动加速度,减振沟的减振效果随其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减振沟的宽度基本不影响减振效果。并通过对理论数据的拟合得出了求解减振沟减振效果的近似公式。然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强夯振动持时在0.2s至0.5 s之间,峰值加速度一般出现在前0.1 s内;径向水平加速度的幅值最大,竖向加速度次之,环向水平加速度相对较小;点夯引起的最大振动通常发生在对同一夯击点的第6下夯击时,而满夯引起的最大振动发生在对同一夯击点的第2下夯击时;减振沟的减振效果达50%~90%,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动力吸振器用于结构减振时,其参数需要经过优化调谐才能获得最优的减振效果;目前,针对用于连续体结构减振的分布式(或多个)动力吸振器还没有很便捷的优化方法。研究了用于抑制含阻尼薄板结构基础模态振动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方法;利用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薄板与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动力吸振器的振动特性推导得到了薄板基础模态与吸振器的简化二自由度运动方程,结合含阻尼的线性系统中动力吸振器最优调谐参数的求解方法,最终得到了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解析优化公式。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优化公式的有效性;数值计算分析还表明优化公式对分布式动力吸振器抑制薄板结构的低频综合振动有很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结构随机响应分析的数值积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直接从控制方程出发计算加速度,其次,给出了位移和速度的一种近似计算公式,最后,推导出响应均方值的离散计算表达式。就两个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卫星飞轮安装支架的粘弹性阻尼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粘弹性约束阻尼减振技术对某卫星飞轮组件安装支架结构进行振动抑制处理。约束阻尼技术能在不对结构作大的修改的前提下,提高结构的阻尼能力。首先建立原型支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动态特性。分析了支架结构关键模态的应变能分布规律,确定出约束阻尼处理的铺敷位置。采用参数优化方法,比较了不同约束层厚度、不同阻尼层厚度设计情况下的结构阻尼性能,在满足附加重量和工艺限制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出阻尼减振设计方案。最后,将阻尼前后支架结构的加速度频率响应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在飞轮安装支架上应用粘弹性阻尼减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采用粘弹性阻尼器替换平面张弦结构跨中撑杆的振动控制方法,开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揭示其振动控制机理,阐明振动控制效果。推导了上弦节点静力位移公式并推广至动力分析,结合撑杆动力学方程,揭示了粘弹性阻尼器替换平面张弦结构跨中撑杆振动控制耗能机理以及阻尼器刚度系数K与阻尼系数C对结构耗能效果的影响规律,依据耗能最大原则提出了实现最佳减振效果的阻尼器参数取值依据和方法。基于该文提出的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取值方法,针对跨度60 m、100 m的张弦梁结构开展了粘弹性阻尼器替换张弦梁结构跨中撑杆参数化数值仿真。由参数化仿真可知,结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和峰值索内应力最大减振效果分别可达42.58%、30.54%和39.05%。减振结构可以满足结构安全以及正常使用需求。证明了粘弹性阻尼器替换平面张弦结构跨中撑杆是有效的振动控制方法,验证了该文提出的振动控制机理的有效性和阻尼器参数取值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张超逸  武飞  丁言鑫  周岳  刘云 《工程爆破》2021,27(6):121-126
为研究多排减振孔的减振机理,基于单一减振孔对应力波传播产生的干扰作用,将多排减振孔视为应力连续位移不连续结构面模型.以P波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P波经过多排减振孔后的衰减公式,对影响透射波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ANSYS/LS-DYNA对P波在有无减振带的条件下的传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组数值模拟中P波的传播过程以及波阵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波与岩石介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排减振孔的减振率随应力波入射角度减小而减小;虽然应力波经过多排减振孔后会产生减振效果,但随着应力波传播距离增加,应力波恢复稳定传播,此时减振孔丧失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