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稀井网区开展储层研究,会面对缺乏井资料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和测井重构曲线对储层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现场生产的检验,能够达到油气田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同时也为稀井网工区开展储层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论述了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对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作了探讨。同时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及反演资料的多解性,故对约束反演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了客观评价并提出提高反演效果的策略。该文对X851井区进行了测井约束反演研究,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及反演结果对储层做出评价,预测了该区须四段砂体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首先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充分利用研究区内取心井永66-24井的分析化验资料,建立研究区测井解释孔隙度模型及渗透率计算模型;在录井、试油等资料基础上,开展油、气、水层综合测井响应特征研究,获得了油、气、水层的储层电性特征及规律,进而采用测井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的逐点数据为基础,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实现随机模拟,提供了更符合油藏特征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4.
齐37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6,(6):25-26
通过对曙103井区钻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研究,认识了该井区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对该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进行沉积相及微相划分,分别描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和物性特征,讨论了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开展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与储层预测,搞清葡南一、二断块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分布特征,分沉积单元研究井震联合砂体预测方法,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开展高精度的沉积微相描述及刻画,描述砂体的展布特征,并在储层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加密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油气藏勘探程度较高、埋藏深、储层较薄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利用现有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基础上,对本地区的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地震数据体在目的层附近提取子波,调整井旁地震、测井分层,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并对层位进行加密,追层,利用层位和断层数据体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建立砂岩厚度与波阻抗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储层参数。储层预测成果为该区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测井储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储层研究工作尤为重要。沉积相控制储层的空间展布和储层的物性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是储层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测井储层沉积相分析方法:在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分析测井曲线特征,提取储层参数,进行单井沉积相划分,最后根据沉积学理论和油田具体地质背景编制沉积相带平面图。利用此方法对辽河油田更黄66井区进行了测井储层沉积相分析工作,作为最终成果的沉积相带平面图能够指导油田部署开发井。  相似文献   

8.
随着苏54区块天然气开发的深入,区内的苏374井区天然气有利富集区井网基本完善,优质储量基本完成动用,气田开发已经进入稳产阶段,加之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下一步如何有效落实苏374井区内优质剩余储量,这对“井位优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对该井区长期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地震、地质、测井、动态结合,重点针对构造特征、储层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开展优质储层再认识,预测有利区,为下步的井位精细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文奇 《辽宁化工》2020,49(7):783-786
苏北盆地古近系部分油藏近年来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老井潜力挖掘成了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为建立苏北盆地古近系油层老井测井解释方法,给老井挖潜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分析了储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储层测井参数计算模型,确定测井解释标准。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属于中低孔、中等渗透率储层,建立的储层的孔渗饱参数经过验证,精度满足国家探明储层参数计算要求。通过二次测井解释梳理出了含油潜力井,有效的二次开发了潜力层位。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油藏中钻遇洞穴型储层的油井是主要的产能贡献井,对该类储层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地震、测井等静态资料和录井、生产等动态资料特征,初步判断油井钻遇洞穴型储层,进而得出典型的试井曲线特征:井储效应阶段时间长;晚期压力导数曲线随着远井区物性变差而上翘,与压力曲线呈"三角形"状,呈现复合油藏的试井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沈家铺油田孔一段储层复杂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影响储层预测的复杂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测井资料进行了预处理,选择合理参数,综合井资料及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孔一段储层进行了测井随机反演,较好的预测了该区纵横向上储层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测井约束反演可作为储层识别及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川西须家河组储层是国内典型的致密非均质储层,储层流体测井评价面临的问题特别突出,研究分析表明:超低的储集空间和"广义"非均质性是影响川西致密非均质储层流体测井评价的关键因素,储层流体测井评价已超越了传统测井研究领域。通过测井、地质、地震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研究,突破传统测井评价界限,形成了"线、面、体"多信息综合、多尺度融合、多手段结合的"三维储层流体测井评价方法",确立了致密储层流体测井评价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欢喜岭油田齐4块大凌河油层由于沙三段浊积体沉积特点,构造复杂,砂体变化较快,测井解释电阻率偏低,油水关系复杂,井区开采程度低。为此开展了复杂沉积储层特征研究、断块构造特征研究、低阻油藏成因及测井二次解释等综合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发建议,为同类油藏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静北潜山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特点的裂缝型块状灰岩潜山油藏,储量规模大,主体部位采出程度高,为22.99%,边部井控程度低,且直井生产采出程度低,导致边部“有油采不出”。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测井二次解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储层特征研究、目标区精细刻画等,利用水平井提高老区静北潜山边部难动用储量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反演资料分辨率低,识别薄层精度差。本文根据地质、测井资料,以波阻抗反演资料为约束条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薄互层储层模型。结果表明,在薄互层储层建模中合理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能够发挥地质统计学优势,综合井资料的纵向高精度信息和地震资料的横向信息,提高了储层模型的纵向分辨能力,建立的模型能够解决开发阶段的薄互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裂缝对沙一段底部席状砂体油藏增产增效的影响,在透析沙一段席状砂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沙一段席状砂储层成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高产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地球物理识别,结果表明:(1)席状砂体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具有良好横向连续性,储层与非储层互层,非均质性较强;(2)油源一部分来源于凉高山组的油气通过裂缝运移,另一部分来源于大断层沟通凉高山组甚至大安寨段油气,断层与裂缝叠加发育极大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3)50 Hz分频相干计算结果显示,沙一底共发育41条断层,以公1井大断层为主,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在公1井大断层的南部发育临近断层的次一级断层或小断层,与主断层在平面上形成斜交组合;(4)基于结构梯度张量的裂缝因子区域内进行定性预测裂缝发育特征显示,在公1井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外,高产井处的裂缝发育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庆国  张磊  庞文涛  王志远 《当代化工》2015,(2):268-270,274
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对于剩余油挖潜也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油田本油田的实际情况,二次测井解释的关键利用取心井分析化验、实验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参数的精度,为该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及精细注水指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SKZ油田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取心、岩电、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建立了SKZ油田砂岩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其研究结果与岩心物性数据及区域地质背景符合完好,为SKZ油田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测井储层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龙湾筒凹陷火山岩储层的预测中,将钻井、测井信息和地震资料有机结合,通过对井点火山岩储层特性的研究,找出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进而推广到无井地区,较好地解决了火山岩储层的识别和展布规律的问题,为火山岩油气的勘探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就叠前地震储层预测而言,AVO方法的应用可分作两个部分:一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基于地震反射原理通过AVO正演模拟来研究含气储层的AVO异常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对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反演AVO异常属性的解释;二是基于叠前地震资料进行AVO反演,提取AVO异常属性参数,基于泊松比和流体因子特征来预测储层的分布和含气性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