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材料动态》2007,(5):21-22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它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性和前瞻性。该所在高技术陶瓷研究的动向是: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它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性和前瞻性。该所在高技术陶瓷研究的动向是: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  相似文献   

3.
梅林 《材料导报》1990,(4):31-32,7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和举世瞩目的特殊开发领域,因此研究开发极为活跃。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能够克服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和显著提高性能而倍受重视。因此,不少国家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竞相开发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就材料特性而言,陶瓷基复合材料可分为机械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就使用的原材料来讲,陶瓷基复合材料又细分为陶瓷纤维增强陶瓷材料、金属纤维增强陶瓷材  相似文献   

4.
可加工陶瓷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程陶瓷因为具有极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耐蚀性和很高的脆性,使其成为难加工材料,现存的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均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和对材料损伤性大等问题。通过陶瓷自身显微结构设计来增强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是解决陶瓷难加工问题的关键。综述了国内外对可加工陶瓷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材料工程》2007,(7):73-73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是其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它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性和前瞻性。该所在高技术陶瓷研究的动向是: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该所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人工合成陶瓷关节材料。  相似文献   

6.
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明  钱士强  王伟 《材料保护》2011,44(1):38-41,7
目前主要研究的热障涂层陶瓷材料分为氧化物稳定的ZrO2钙钛矿结构ABO3陶瓷、焦绿石或萤石结构A2B2O7陶瓷、磁铁铅矿结构MMeAl11O19陶瓷及其他先进陶瓷材料5大类.概述了各类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热障涂层陶瓷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氧化物稳定的ZrO2在热障涂层中的应用地位必将被使用温度更高的新型陶瓷材...  相似文献   

7.
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东祥  吕文中 《功能材料》1994,25(3):193-196
本文阐述了复会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复会机理以及典型应用,并对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的发展方向作一简单的介绍。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主要分为固溶型、机械混合型、晶界偏析型、包覆型、两相反应型等。其复合机制主要有加和性、乘积性、多色渗滤等,未来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的发展方向主要有:1.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制造;2.多功能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制造;3.无污染、可再生的复合氧化物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的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永力  李龙士 《材料导报》2000,(Z10):195-196
从电化学的角度,解释了铅系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三层镀后低压失效的机理。通过SEM、EDS等分析手段,分析了三层镀过程中氢的析出对铅基陶瓷的还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电镀过程中析出的活性很高的氢原子能够很容易地穿透疏松结构的银端电极,并对陶瓷基体产生还原作用,导致陶瓷材料中出现金属态的铅,从而使陶瓷材料中参与导电的电子数目增多,降低陶瓷材料的绝缘性能,引起低压失效。  相似文献   

9.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近日发布了陶瓷研究的新动向,其项目包括: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该所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人工合成陶瓷关节材料。由于陶瓷与人类的骨头组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因此,陶瓷人工关节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先进陶瓷材料指用精制高纯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工艺烧结而制成的高性能陶瓷,又称为高性能陶瓷、高技术陶瓷、精细陶瓷或特种陶瓷,是相对于传统陶瓷材料而言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美国、欧盟对先进陶瓷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兴趣浓厚;日本在先进陶瓷材料的产业化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本对重点国家在先进陶瓷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简单介绍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布局,以期对我国陶瓷领域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陶瓷材料的纳米改性机理,重点评述了结构材料中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陶瓷以及功能材料中的电子陶瓷、生物陶瓷和磁性陶瓷的纳米改性进展,并展望了陶瓷材料的纳米改性.  相似文献   

12.
戚冰  陈国华 《材料导报》2007,21(9):20-23
在无铅陶瓷研究领域,铌酸锶钡体系陶瓷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钨青铜型铌酸锶钡陶瓷的晶体结构,着重讨论了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并对铌酸锶钡陶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在化学组成不同的两种煅烧料共混制得的陶瓷材料中可能存在“两相结构”与“壳芯结构”共存的化学不均匀分布状态。电子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工艺条件可以使陶瓷材料的介电温谱呈现“双峰效应”,满足彩电国产化对中高压陶瓷电容器的多方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进陶瓷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综述了中国在先进陶瓷,包括结构陶闪必功能陶瓷的研究概况及其展望。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即开展先进陶瓷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在这一领域听研究趋向,即多相复合陶瓷,纳米陶瓷和陶瓷材料的剪裁与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计算机模拟的预期结果,通过适当控制配方和工艺参数,获得了具有明显“双峰效应”介电特性的陶瓷材料,并制备成功符合彩电要求的低损耗中高压陶瓷电容器。有关的介电性能检测、微观结构分析、显微形貌及其微区元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此陶瓷体内可能存在“两相结构”与“壳芯结构”共存的化学不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有机聚合物衍生陶瓷(PDCs)技术是陶瓷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之一。作为制备高性价比陶瓷材料的理想原料,聚硅氧烷(PSO)衍生SiOC陶瓷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异质元素改性可进一步提高SiOC陶瓷的热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SiOC陶瓷微观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热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特性的角度,综述了异质元素改性PSO衍生SiOC陶瓷的研究现状。结合原子局部化学环境的演化行为来揭示异质元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加强改性SiOC陶瓷的应用研究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氮化铝(AIN)陶瓷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一代先进陶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AIN陶瓷的高热导性和低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使之在大功率微电子领域成为高密度集成电路基板和封装的理想候选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但是普通AIN陶瓷因为相对低的纯度和烧结性而不能满足高热导的期望.国际上关于AIN透明陶瓷的报道极少[1,2],而国内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开展了透明氨化铝陶瓷材料的烧结及其热性能和结构的表征研究.从研究氨化铝低温烧结所需的烧结助剂出发,根据在不同烧结助剂体系下,氨化铝表现出的不同烧结行…  相似文献   

18.
用TEM和EDS相结合的测试手段,研究了低电阻率Ba0.92Ca0.08Ti1.02O3PTCR陶瓷材料的界面元素分布。根据界面元素分布的情况,对低电阻率Ba0.92Ca0.08Ti1.02O3PTCR陶瓷界面可能存在的缺陷态进行分析,认为在低电阻率Ba0.92Ca0.08Ti1.02O3PTCR陶瓷界面上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结构:Mn“Ti,Mn‘Ti或Al‘Ti,V”Ba。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前新材料的开发和材料科学发展向多功能、小型化、复合化、低成本制备等要求出发, 并就现有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材料制备工艺上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碳化硅(SiC)陶瓷、 添加Nd的钇铝石榴子石(Nd-YAG)陶瓷、掺有稀土的氮化硅(RE-Si3N4)陶瓷等几种具有结构和功能一体化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优良性能,可能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制备科学上今后应予以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冯春霞  陈建华  张其土 《材料导报》2004,18(Z2):355-357
多相复合陶瓷已经成为陶瓷材料研究的热点,ZrO2陶瓷及ZrO2基陶瓷复相材料在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在简要讨论ZrO2的基本性质和ZrO2陶瓷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ZrO2基陶瓷复相材料的研究近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