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速器换挡品质对整机动力性能、作业效率、操作舒适性和传动部件寿命具有较大的影响,针对ZLSO变速器的换挡品质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换挡时各挡位油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变速器换挡过程操纵油压的数学建模是操纵阀改进设计的关键理论基础.分析装载机变速器电液换挡操纵阀换挡过程的油压变化,建立压力-时间特性方程,得出理论压力-时间特性曲线;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操纵阀换挡过程的压力测试试验,将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的原因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试验验证.建立的理论方程与曲线为该操纵阀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配备了电动换挡、电比例自动换挡和带闭锁离合器的电比例自动换挡等3种类型变速器的装载机进行Ⅰ~Ⅲ挡全自动换挡速度曲线动态测试,以及在短距离装卸、长距离转运及百公里跑车等3种典型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对比测试,同时对相关整机噪声进行长时间试验跟踪,得出了3种变速器对装载机性能影响的特点,为行业企业选用变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功率电液控制动力换挡变速器的市场现状,自主开发了一款满足国内大型装载机市场需要的300kW定轴式电液控制动力换挡变速器。介绍该变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整机匹配分析、传动原理及结构设计。变速器样机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300kW装载机用动力换挡变速器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与整机性能匹配良好,其技术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满足9t级装载机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装载机自动变速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赵丁选 《工程机械》2009,40(10):23-27
换挡规律和换挡品质是装载机自动变速的关键技术,为了验证自动变速换挡规律的正确性,评价换挡品质并分析出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对所研发的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可靠性和实用性分析,以ZL5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总成为基础,研制了装载机自动变速控制系统试验台。通过台架试验,找出了分离离合器油压降低过快是产生换挡冲击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验证了节能换挡规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装载机自动变速技术的产品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ZLM50装载机变速器换挡过程油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郁  黄宗益 《工程机械》2001,32(3):36-37,42
早期的工程机械变速器,特别是国内的工程机械变速器,主要强调功能的实现,不太注意换挡品质的控制,很少或根本不用平稳结合阀。随着工程机械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人们对于工程机械的各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换挡品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虽然不同的变速器其结构各不相同,但对于换挡过程却有着相同的要求:换挡过程应尽可能平稳地完成,以避免机械产生过高的瞬时加速度,导致传动系统零件承受过大的冲击动载荷,使驾驶员感到前冲后仰的颠簸。 一般情况下,换挡过程包括向离合器液压缸充液、摩擦片片间间隙消除、离合器油压上…  相似文献   

7.
某ZL50装载机采用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具有变速平稳、传动比大、作业效率高和无级变速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其变速器采用行星齿轮式动力换挡变速器,换挡操作系统为液压式。在使用中有时出现换挡冲击故障,即换挡后装载机不能平缓起步,而是出现短暂的动力传递中断而后猛然结合使整机出现荷载冲击的现象。液力机械传动方式涉及到液力传动与机械传动的耦合,故障原因的分析比较困难。本文在分析该变速器操纵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故障的分析与判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许多同类故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为提高变速器的换挡性能,建立了手动变速器选换挡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变速器换挡性能试验台对仿真模型进行试验,并提出换挡时间、最大冲击度、二次冲击力比、同步冲量这4个选换挡性能评价指标。分析了选换挡系统的驾驶员输入力、换挡杆比、软轴刚度、自锁弹簧刚度对变速器换挡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换挡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驾驶员输入力为50 N、换挡杆比为3.25、软轴刚度为2×10~6 N/m、自锁弹簧刚度为2.4×10~4 N/m时,变速器换挡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装载机变速器的换挡操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载机操纵复杂,换挡频繁,因此,装载机变速器采用电操纵和微机控制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以川崎装载机为例,介绍自动变速器自动换挡控制和换挡品质控制的特点,同时指出目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械传动式平地机变速器,给出换挡时间和换挡冲击度这两个评价换挡品质的指标。结合具体测试数据,对典型换挡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途径,对提升机械传动式平地机变速器的换挡品质以及确定变速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并改善ZL15系列动力换挡变速器的换挡冲击,分析影响变速器换挡冲击的各项参数,并提出优化变速操纵阀以改善冲击的方案。建立变速操纵阀AMES im仿真模型,针对空挡切换至Ⅰ挡起步、空挡切换至后退挡工况进行仿真和优化分析,得出影响换挡冲击的关键因子为变速操纵阀阻尼孔的孔径。各工况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准确有效,大幅提升了整机的换挡安全性及舒适性,可以较好地满足市场对小型工程机械较高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轮式装载机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装载机工作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采用三参数节能自动换挡规律,设计开发了一种装载机自动换挡控制系统,并对整机进行了现场铲掘和行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变化准确、可靠地实现自动换挡,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兼顾了装载机工作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轮式装载机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装载机工作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采用三参数节能自动换挡规律,设计开发了一种装载机自动换挡控制系统,并对整机进行了现场铲掘和行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变化准确、可靠地实现自动换挡,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兼顾了装载机工作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电液控制变速系统可实现较精确的换挡品质控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国内外工程机械动力换挡变速器研究基础之上,开发出能满足换挡和使用要求的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换挡策略由经验丰富的工程车辆驾驶员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制定的换挡点科学合理,装车后试用情况良好,换挡冲击小.控制器(ECU)采用高速C8051单片机,整个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15.
某型液压挖掘机采用了高压变量泵配变量马达、二挡液压换挡变速器传动系统,值该机在换挡操作中却经常出现冲击现象,不仅会使驾驶员精神紧张,而且还会降低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分析该机的传动系控制原理,论述液压系统和变速器的具体结构.针对液压系统和变速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液压系统压力低造成的冲击、无同步器啮合套造成的冲击和柔性换挡操纵机构造成的冲击3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避免换挡冲击的3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地使用的建筑机械对可靠性、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日益重视。但这些机械换挡频繁 ,换挡冲击对机械可靠性、耐久性和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对换挡要求平稳、冲击小、响应快。希望机械传动系动载荷小 ,结合摩擦元件的热负荷低 ,操作者所受到的加速度变化 (即冲击度 )小。通常我们用换挡品质这个概念来描述换挡过程的物理特性。对油压操纵的动力换挡变速箱来说 ,换挡冲击的大小取决于结合元件油压上升规律和换挡的搭接。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变速箱的输出扭矩与结合元件传递扭矩TC 成正比 ,而TC 与结合元件的油压成正比。因此大致可以认…  相似文献   

17.
2 装载机自动换挡变速器 下面以装载机为例,介绍自动换挡变速器. 2.1 川崎装载机自动变速器 川崎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其生产的装载机90ZⅢ、97ZⅢ和115ZⅢ装载机上装置了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8.
游四海  俞宁 《工程机械》2007,38(3):30-34
换挡离合器是工程机械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湿式换挡离合器由于其换挡平顺,体积小,换挡冲击小等优点,大量应用在工程机械的变速器中.离合器充放油瞬间其油压的变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能,尤其是在高速情况下,离合器卸油特性直接影响到离合器能否彻底分离.建立了离合器充放油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中Simulink进行了仿真,对不同转速下的离合器工作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发现离合器离心油压是影响离合器高速下不能彻底分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装载机行业选配的变速器,绝大多数为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器.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器的动力换挡,主要由变速操纵阀来实现.随着我国整个装载机行业"三包期"成倍延长,变速操纵阀的使用寿命也必须增加一倍以上.而目前的装载机行业中,变速操纵阀的使用寿命并不能完全满足寿命翻番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汽车换挡品质评价指标,通过以换挡时间为自变量,引入了冲击度及摩擦功对液力推土机进行换挡评价.通过对推土机的动力传动系进行数学模型重建,推导出了评价指标的理论实现方法,从而为建立推土机整机各项参数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