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弃渣场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周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近些年来,铁路弃渣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铁路环境评价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鉴于铁路施工自然环境复杂、线路长等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出 15 项铁路弃渣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划分等级标准,采用基于矩估计思想的组合权重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运用改进灰靶模型在没有标准模型的情况下对弃渣场进行等级评价,确定各弃渣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以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段沿线 10 座弃渣场为例进行验证,证明了采用组合权重的改进灰靶模型在此类问题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弃碴场的选址建设工程不仅关系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而且对于整个工程施工地理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山区高速公路弃碴场选址和优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弃碴选址的初步分析和选址要点的研究,进而进行了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日后山区高速公路弃碴场的设置提供方向,进一步改善施工项目中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受技术标准、隧道规模和地形控制,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弃渣;而西南山区的河流下切快,沟谷狭窄、地形陡峭,不具备坡面弃渣场的地形条件;而谷坊作为防治泥石流的有效手段,可以抬升泥石流侵蚀基准面,形成沟谷回淤段,降低泥石流流速,应用广泛;因此将谷坊结构应用到山区弃渣场,以弃渣为主要功能,兼顾中、小型泥石流的处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温传雄 《四川建材》2009,35(4):303-304
本文在介绍揭河高速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揭河高速弃渣场的选址及水保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汕湛高速公路清远清新至云浮新兴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相关情况。针对工程土石方调配问题,沿线规划取土场、弃渣场;详细设计取土场、弃渣场的截、排水措施,坡面防护措施及后期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截、排水沟依据集雨面积大小,采用等距法分类设计;弃渣场挡墙选用较生态、环保的生态袋防护。通过本工程取土场、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以实现对项目周边地区最大限度的生态环境保护,为高速公路取、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廖雄 《四川建筑》2022,(1):90-92
文章总结了西部艰险山区的弃碴场种类和不同类型的弃碴场防护措施设计,其中防护措施包括工程防护措施及生态防护措施,同时,以叙永至毕节铁路斑竹林隧道、下坪隧道及下坪车站站场弃碴场为工程案例,介绍了该弃碴场科学正确合理的弃碴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弃碴建议,本文总结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亭口水库北一支沟弃渣场特点显著,在弃渣场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弃渣场位置、地质特点,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渣场排水、弃渣拦挡以及弃渣堆置体中多处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有效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慧芳  樊炜 《山西建筑》2014,(3):237-239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易县段工程概况、弃渣场、永久征地自然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临时通水试运行弃渣场、永久征地水土保持综合利用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及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运行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国平 《山西建筑》2011,37(9):222-223
针对秦岭隧洞3号勘探试验洞弃渣场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介绍了弃渣场的布设、弃渣场挡墙及排水沟的设计,对弃渣边坡、挡墙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是安全的,可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FAST台址区开挖选择弃渣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选渣场的地形地貌、现状条件优劣等进行对比,给出了最终弃渣场的选择方案,以及弃渣场综合利用设计方案。可以给岩溶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山区桥梁工程中斜坡、桥桩、弃渣工程的相互影响及由此造成的安全难题,依托某山区高速公路斜坡桥梁建设路段,利用Phase2D软件,建立考虑弃渣堆填过程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弃渣对斜坡变形稳定和桥桩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弃渣在堆高造成的附加荷载不超过斜坡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对斜坡的整体变形稳定有利,但需及时控制弃渣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隧道弃渣场含重金属渗漏水污染环境事件,进行水质检测及矿物元素分析,合理选取污水处理工艺,确定运行年限,采取生态防护与污水处理相结合的措施高效解决重金属污染水及污泥处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可为铁路渣场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下坝隧道出口弃渣场存在滑塌可能性,采取Geoslope岩土软件分别计算弃渣场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用FLAC3D软件对暴雨工况下弃渣场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将两种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弃渣场在暴雨工况下不稳定,前缘易发生破坏。提出设计方案,再通过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对治理后的渣场进行计算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弃渣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14.
某公路弃渣场紧邻隧道出口,堆填46.3万m;弃渣,安全级别为Ⅱ级,下游敏感目标为弃渣场坡脚下民房。定性分析显示,弃渣场原始地形较平缓,已设置排水系统和防护措施,边坡整体性相对较好,但暴雨将造成稳定性降低。计算表明,正常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弃渣场边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在加固现有排水、支护措施的基础上,在弃渣体表面覆土或实施客土并种植先锋植物,结论可供弃土(渣)场安全稳定性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磊 《山西建筑》2011,37(9):219-220
针对某输水隧洞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情况,提出了从渣场选择到渣场设计过程中所遇问题中的解决方法,详细阐述了临河型弃渣场的设计要点、注意事项等,为解决该工程的弃渣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j  相似文献   

16.
弃渣填埋场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受长期运行及运营期内各种不良地质灾害影响,可能对其稳定性状产生威胁,在各类弃渣场中又尤以山区沟道型最为突出。以汶川县毛安沟弃渣填埋场为例,依据场地等高线数据及现场地质勘察,利用FLAC3D 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场区遭遇强降雨并诱发泥石流形成过流加载的情况;通过模拟结果中的应力及应变变化规律,得出场区受泥石流影响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降雨入渗及泥石流过流加载,引起表层拉应力增加,导致局部出现张拉塑性屈服为主要响应规律;场区潜在破坏形式为因后缘张拉破坏而产生的浅表层滑动。研究成果可为场区治理及类似弃渣场设计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弃渣场稳定性评估方法,以某弃渣场为研究区,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并对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排水设施的变形预测进行分析,发现该弃渣场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8.
西南山区地形地貌险峻,地质复杂,存在工程实施难度大、造价高、工程风险大、工程弃渣难等问题。选线应结合地形地貌、不良地质、工程条件、工程造价等进行综合比较,选出一条经济合理的铁路线路。  相似文献   

19.
金中彦 《山西建筑》2003,29(18):259-260
介绍了万家寨引黄工程概况,从主体工程弃渣、交通工程弃渣等方面,阐述了引黄工程建设弃渣处理情况,提出了弃渣场规划与防护的具体做法,并总结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王志愿 《山西建筑》2015,(3):185-186
针对关虎冲隧道大面积弃渣场自燃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温—灭火—封堵"的灌浆防灭火措施,并对灌浆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详细阐述了弃渣自燃灌浆防灭火的施工方法,从整体上完成了对该弃渣场的自燃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