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将黄芩甙提取液作为抗菌剂应用于纯毛针织物的抗菌整理中,分析了抗菌剂用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次数对抑菌率的影响,结合整理织物的白度和透气量,确定了最佳抗菌剂用量为8%、最佳焙烘温度为80℃。试验证明,纯毛针织物经黄芩甙抗菌剂整理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好,抑菌率在90%以上;且耐洗涤性能良好,水洗15次后对这3种菌的抑菌率仍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棉织物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造成棉织物霉变并威胁人的健康,利用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WS-8810对棉织物进行抗菌防霉整理,测试了经整理后棉织物的溶出性、抑菌率、防霉性,以及机械强力和白度等性能。结果表明,非溶出型抗菌剂WS-8810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简单,使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测试菌种,经抗菌剂WS-8810整理后的织物都未产生抑菌圈,证明WS-8810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洗涤50次后对3种测试菌的抑菌率均>90.00%;防霉等级达到0级,洗涤20次后防霉等级依然为1级,非溶出型抗菌剂WS-8810对织物的色牢度和强力以及白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材提取物WG-CT为天然抗菌剂、MHZ微胶囊为芳香整理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和芳香复合整理,研究了不同复合整理工艺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芳香整理对织物的抗菌效果影响不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9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8%,数值略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抗菌整理工艺,采用中药材提取物WG-CT和KF-CT按2∶1的比例复配,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抗菌性,当抗菌剂按2∶1复配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进一步研究WG-CT和KF-CT复配抗菌剂和芳香整理的复合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实验方案下能使织物保持抗菌性(抑菌率90%以上),当WG-CT和KF-CT以2∶1复配做抗菌剂,再经芳香整理后的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抗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壳聚糖-银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考察了壳聚糖的用量、银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整理工艺.结果表明,以壳聚糖整理的织物抑菌效果不理想,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临界抑菌用量为0.5%.壳聚糖与银复配可极大地提高织物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可达100%,经20次洗涤后抑菌效果依然极佳.对织物进行了SEM微观分析及ICP-MS银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CA)作为溶剂,壳聚糖0.25%,硝酸银10 mg/kg时,整理织物的抑菌效果和手感较好.  相似文献   

5.
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采用纳米级无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了抗菌整理试验,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抗菌效力测试和服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的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5 h后,抑菌率均在90%以上;且其透气性、悬垂性和顶破强力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使纺织品及使用者免受微生物侵害,选用十六/十八烷基叔胺与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制得抗菌剂GD-2,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抗菌剂GD-2的合成和抗菌应用工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十六/十八叔胺∶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的摩尔比为1∶1.1∶2,80℃下反应36h.应用工艺条件为:抗菌剂GD-2质量浓度20g/L,pH=6,预烘温度80℃,焙烘温度120℃.整理后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74%和99.37%.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纯天然生物抗菌剂,本实验将辣椒素抗菌液、壳聚糖抗菌液、辣椒素/壳聚糖抗菌液分别采用二浸二轧的方法整理在棉织物、尼龙织物和丝织物上进行定性抗菌探究试验,研究表明抗菌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棉织物丝绸织物尼龙织物,且抑大肠杆菌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辣椒素的抑菌性能弱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持久抗菌功能,制备了一种聚磺酸甜菜碱(PSPB)抗菌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PSPB质量浓度、浴比、浸泡时间、烘焙温度与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抑菌圈大小的影响,得到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采用活菌计数法对经优化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及耐洗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SPB质量浓度54 g/L,浴比1∶30,浸泡时间50 min,烘焙温度170 ℃,烘焙时间150 s。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征证实PSPB成功合成且成功接枝到棉纤维表面。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7%、99.99%,且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PSPB抗菌棉织物的强力与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茶叶水浸提取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和银氨溶液反应制得稳定的纳米银溶胶抗菌剂。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Nano-Sizer)、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表征了所制备的纳米银;利用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采用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分析(EDS),观察载银整理后纤维表面银颗粒的分布和形貌,分析纤维表面元素成分;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抑菌效率、白度及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得溶胶中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基本在20 nm左右,放置一个月后纳米银仍然保持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经纳米银整理后,银成功地负载到棉织物表面,但是织物表面的纳米银颗粒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团聚;整理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3%和99.69%,经过20次洗涤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能达到98%以上,具有较好的耐洗涤性。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15,(11)
分别以两种叔胺中间体与γ-氯丙基甲基硅油通过季铵化反应,制得有机硅季铵盐N,N-二甲基-N-辛基氨丙基聚硅氧烷氯化铵(POASC)和N,N-二甲基-N-十三氟辛基氨丙基聚硅氧烷氯化铵(PFASC)。探讨了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季铵化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为:以DMF为溶剂,100℃下反应24 h,季铵化产率可达88.2%。将合成的有机硅季铵盐应用于棉织物抗菌整理,通过XPS和SEM确定两种抗菌剂均已成功整理到棉织物表面。经有机硅季铵盐POASC和PFASC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光滑、柔软的手感。抗菌试验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有很大提高,其中经有机硅季铵盐PFASC整理后的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9.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49%。  相似文献   

11.
载银硅丙乳液抗菌剂对棉针织物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双氨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络合银离子,制得稳定的抗菌整理剂.该整理剂用于棉针织物抗菌整理可以获得优良的抗菌效果[抗菌剂用量为4%(owf)时,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3%和99.0%,且耐洗性能较好],并能保持织物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抗菌,以氯苯咪唑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比较了轧烘焙、电子束辐照及等离子体预处理等方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将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电子束辐照工艺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整理剂浓度15%、浸泡时间60 min、辐照剂量65 kGy。对经轧烘焙工艺(PDC工艺)、电子束辐照工艺(EB工艺)、基于等离子体预处理的电子束辐照工艺(P-EB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红外光谱表征、抗菌性能及其耐洗牢度测试、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工艺整理的棉织物均有效接枝氯苯咪唑,经P-EB整理的棉织物抗菌性能最优,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且织物强力及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贺元  黄劲旭  陈丽娜等 《印染》2014,40(1):44-47
采用AEM5700、AGP、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壳聚糖以及乙二醛5种抗菌剂分别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抑菌圈法)与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分别经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和乙二醛整理的织物,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定性测试时出现了抑菌圈,其它3种试剂均没有产生抑菌圈。分别对AEM5700、AGP和壳聚糖整理织物进行定量测试,结果表明这3种都具有抗菌效果;其中AGP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细菌减少率分别为99.6%和93.9%。测试结果证明,溶出型抗菌剂适合抑菌圈法测试,而非溶出型抗菌剂适合定量法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棉织物抗菌剂的种类、优点、抗菌机理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状况。讨论了各种抗菌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测定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抑菌率。结果表明,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整理棉织物的抑菌率均可达90%以上,洗涤20次、50次后可分别达抗菌纺织品AA级、AA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棉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存在银离子利用率低和耐水洗性差的问题,采用棉织物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抗菌整理织物。研究整理工艺因素对硝酸银利用率、整织物纳米银含量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考察整理织物的耐洗性。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可提高硝酸银利用率和织物纳米银含量,接枝率15.05%时,硝酸银利用率最大,织物纳米银含量最高;硝酸银浓度0.1mM时,整理织物纳米银含量为102.9 mg/kg,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50次洗涤后,银含量保留率为83.19%,两种菌种的抑菌率仍超过97%。研究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的纳米银整理工艺,银离子利用率高,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及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2-正辛基异噻唑啉酮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性异噻唑啉酮类抗菌整理剂。性能测试表明,当抗菌整理剂乳液用量达到10%(owf)时,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5.90%,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顶破强力指标变化较小,表明制备的整理剂适宜棉织物的耐久抗菌整理。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地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制备的抗菌棉织物耐久性能不佳的问题,提高无机纳米粒子的整理技术,对黏结剂结合棉织物表面无机纳米粒子耐久抗菌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抗菌耐久性的评价方法、黏结剂固化无机纳米粒子在棉织物表面的后整理方法等,并分析了耐久性,对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抗菌效率、抗菌效率下降趋势和洗涤过程中无机纳米粒子的损失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氨基和巯基基团可与无机纳米粒子形成配位键,有效地将无机纳米粒子固定在棉织物表面上;微波辐射和超声波可应用于增强无机纳米粒子在棉织物表面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性聚酰胺超支化聚合物(PNP)在水溶液中制备纳米银,探讨了其还原、控制制备纳米银的机理,研究了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的抗菌性能,并利用PNP在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以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表明:PNP中的氨基能够主动诱捕、还原银离子,并通过PNP的分子网络结构对纳米银的生成起控制作用。通过调节银离子的量,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为13.23、4.34、2.66 nm的纳米银水溶液,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利用PNP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在99 %以上,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19.
纳米TiO_2在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俊玲 《纺织学报》2006,27(1):99-102
讨论了纳米TiO2在纺织品抗菌、抗紫外线辐射整理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经30次水洗后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100%,对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率大于90%,整理后染色布和未染色布的紫外透过率为5%,达到了最小饱和值;纳米TiO2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抗紫外效果,且服用性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从废弃虾壳提取的壳聚糖作为黏合剂用于棉织物染色,对染色织物色值、牢度及抗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壳聚糖进行颜料染色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色值和牢度;可通过增加壳聚糖质量浓度提高略微下降的摩擦牢度;而较差的摩擦牢度也可较好地用于实现衣物的即洗即褪效果。利用壳聚糖染色的棉织物水洗20次后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良好抗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