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锭子弹性管传统加工工艺易造成其变形、同轴度精度差等问题,对弹性管加工工序、装夹方式、夹具及刀具等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测试结果表明:锭子弹性管加工工艺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弹性管锭底孔相对外圆的同轴度,保证了锭子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成套锭子高速运转时的振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自动夹纱器锭子的质量,对锭盘的加工要求及现行工艺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改进锭盘滚齿的工艺流程,并引入切削滚齿工具.结果表明:应用新工艺和切削滚齿工具,加工工序减少,避免二次装夹导致的锥孔变形、孔形不良,既提高锭盘质量和制造效率,又降低制造成本.指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十分重要,能提高企业制造和管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机加工过程中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人们常常利用气动夹具来夹紧工件。在此介绍一种加工缸套的气动夹具 ,该夹具可用于车床及外圆磨床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该气动夹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气缸 1、气缸联接支座 2 (用于在机床上固定夹具 )、接套 4、定位销 5、向心轴承 8与推动轴承 9、拉杆 11、莫氏锥套 12、拉簧 13、胀紧片14、活动锥套 15。安装后 ,只要调整好活动锥套 15与拉杆 11之间的尺寸 ,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缸套外圆的加工。加工时 ,当气缸活塞左行时 ,胀紧片缩小 ,可安装缸套 ;气缸活塞右行 ,胀紧片胀开 ,夹紧缸套 ,即可进…  相似文献   

4.
翁明  刘刚 《纺织器材》2014,41(6):20-22
为了保证成套锭子使用寿命,保持纺锭轴承的清洁度,介绍了锭脚的作用和锭子的安装要求,分析了现有锭子的装配要求及锭脚的加工工艺。提出:使用数控机床,采用工序集中的工艺加工方法,可提高锭胆的校直精度,可保证锭脚"正平面"对锥孔的跳动要求,满足锭胆和锭脚的压配要求,且不需进行磨反平面加工,避免了因纺锭轴承不清洁导致的非正常磨损,达到了设计要求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一、环锭细纱机锭胆防尘盖 毛精纺环锭细纱机小平车时,一般卷捻部分是拆车后先将锭杆拔出,放在插锭子车上。然后检查锭胆和平修其它部位。待平修完毕,用锭子清洗机清洗锭胆并加油。为了防止平修过程中有飞花和尘埃落入链胆,我厂自己设计了一种锭胆防尘盖,如图1。使用方法是将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外锭钩锭子在纺纱过程中容易挂飞花、棉絮,给清理带来不便的缺陷,对锭子的外锭钩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创新设计出两种新型的内锭钩锭子。重点分析了内锭钩锭子的设计思路、局限性、结构与特点;指出:内锭钩有两种形式,一是将内锭钩套装在内锭钩座上再套装在轴承座上,其加工精度要求低,零件加工方便,成本较少;二是直接加工于轴承...  相似文献   

7.
陈强 《轻工机械》2010,28(4):111-112,122
台虎钳是常见的夹具之一,传统台虎钳丝杠每转1圈,钳口只变化1个螺距,夹持速度慢,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快速夹紧台虎钳。把传统台虎钳的传动螺母改为固定底座,在底座上增加了1个锥套和带螺纹的弹簧卡头。把螺纹杆改为圆杆,通过弹簧卡头卡爪的张合实现对圆杆的夹紧和松开,从而完成工件的快速装夹和拆卸。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图5参10  相似文献   

8.
直齿磨盘在制浆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没有统一的设计方法。本课题在广泛研究现有直齿磨盘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比边缘负荷理论(SEL)提出了等距直通齿磨盘及等距环形多级分区直齿磨盘的设计方法,对于直齿磨盘的参数化高效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机为单面窄机,可加工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粗纺纱和废纺纱,改变锭距后也可纺地毯纱、毛毡纱,毛毯纱以及细支粗纺纱,支数范围从2000特克斯至50特克斯(0.5~20公支)。卷装最大可达2公斤(净重)以上。 机器结构: 1.锭帽 本机采用SIKA型锭帽无气圈纺锭(如图示)。两种型式均可减少拈区纱线张力,增加产量。这样有可能在高速下少断头或一般速度下不断头。在整个纺纱过程中,纱线系通过锭帽、锭颈滑下筒管,张力小而且稳定,甚至可纺精细的纱。 2.退卷装置 无边盘粗纱卷的退绕可采用连续退卷 滚筒。而有边盘粗纱卷也可安装在退卷装置上。退卷滚筒 …  相似文献   

10.
翁明  史翔 《纺织器材》2013,(5):13-15
为了降低锭子制造成本,介绍了加工整体锭胆式锭子弹性管、轴承座的传统工艺及其装配时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滚纹技术及其加工优势。说明采用滚纹工艺,可以节约原材料,降低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清洁度的要求,轴承座装配孔口不需砂光且只需将零件分两档进行对档装配,杜绝了在规定压力内装配不到位的现象。试验核算表明利用滚纹技术可节约材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锭子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倍捻锭子振动量大、运转不平稳且去重量大的问题,通过测量铝轴承座相对于轴承心轴的跳动和带轮内孔对外圆的跳动,对倍捻锭子带轮外圆相对于铝轴承座的跳动超差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带轮的制造和压配工艺。指出:带轮内孔对外圆的跳动过大,是造成带轮外圆相对于铝轴承座的跳动超差的主因;改进后的带轮制造及压配工艺、动平衡加工效率、纱线质量及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寻高精度、高效率的制造工艺以提升Lyocell纤维喷丝板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介绍Lyocell纤维纺丝特点,分析对比熔融法纺丝喷丝板与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干湿法纺丝喷丝头在结构形式、基体材质及制造工艺的区别,指明Lyocell纤维纺丝属于溶液纺丝中的干湿法纺丝。以圆环形Lyocell纤维喷丝板的制造工艺为例,阐述其选材、制坯、冲孔、表面抛光及清洁技术,即圆环形Lyocell纤维喷丝板选用厚度为1.2 mm的1Cr17不锈钢板材,冲孔时将坯料安装在自动冲孔夹具中,冲孔程序设定为由外至内逐圈按坐标信息冲孔,清洗吹干后再进行第二道冲孔;全部冲制三道孔的喷丝板,在平面抛光机上进行砂光和抛光处理。指出:微孔单孔多次冲挤法冲孔可保证微孔的直孔长径比,减少断针数;采用数控冲孔可减少人工误差,提高一致性和加工效率;喷丝板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申请公布号:CN 108824059 A发明人:徐亚维申请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一种造纸烘缸上的辊壳结构,方便端盖和缸体之间的安装连接。如图1所示,该种造纸烘缸上的辊壳结构包括缸体和两侧的端盖,缸体的两端均成型有外齿圈,外齿圈露出缸体两端的内壁上成型有内螺纹,端盖插接有缸体的外齿圈内并抵靠在缸体的端面上,外齿圈内螺接有环形的外螺纹套,外螺纹套上螺接有若干个螺栓,螺栓穿过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3分夹头胆受切割变形、设备精度和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其失去精度,从而影响车床产品加工精度的问题,设计出夹套孔可多次自镗,既能用于弹性管加工,也可用于铝杆外圆、轴承座孔等工件加工的分体式自镗夹头胆。指出:该夹头胆仅适用于较小切削量的产品加工,大尺寸产品需多次加工,多次自镗后夹头套失效,需要更换;夹头胆基体与不同夹套孔配用,可加工多种尺寸产品,更换新夹套时装卸方便,节约工时,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可应用于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  相似文献   

15.
HY369A型倍捻机油浴锭座锭子的节能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降低气动穿纱短纤倍捻机的能耗,研制了油浴锭座气动穿纱短纤倍捻机.通过对比油浴锭座与传统的双轴承锭座的锭子结构,从轴承外轨道运动直径、润滑油粘滞阻力、轴承运转游隙控制等几方面分析了油浴锭座比双轴承锭座节能省电的原因.对研制的HY369A型油浴锭座气动穿纱倍捻机进行的试用结果表明:在8 000 r/min的运转条件下,在不改变原有的气动穿纱倍捻机纱线加捻部分结构的情况下,达到了整机200锭功耗降低6 kW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薄壁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与编程并针对典型零件设计专用夹具。该夹具以锥体与主轴锥孔配合定位的方式来加工薄壁外圆,夹紧可靠、方便,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薄壁零件在加工中出现的变形问题。本文通过SINUMERIK 802D数控系统对某典型薄壁零件的加工进行了合理验证,确定了加工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力学方法,对退圈过程中旧线圈的运动及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针舌座曲线的倾角是影响织物上浮,存在退圈空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横机舌针外形设计与制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人工装夹测试电动执行器电路板的离散生产方式,文章以M8000系列电动执行机构主控电路板诊断测试为目标,设计了一套柔性装夹夹具及设备.通过分析电路板诊断测试范围及要求,确定了柔性装夹工艺及夹具总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步设计了各个夹具模块,并最终完成了该诊断测试设备的生产制造.结果 表明,控制电路板柔性装夹测试设备运行稳定,极大地优化了测试工艺及测试效率,达到了两化融合智能产线工艺提升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直齿廓锥双螺杆转子复杂的几何特性,利用UG系统所提供的三维参数化造型功能和内嵌的UG/Open GRIP开发环境,实现了参数化创建锥双螺杆功能段实体模型的目的,为锥双螺杆的造型设计及仿真加工提供了依据。图4参11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一种某企业采用的表头铝支架类零件的夹具设计方法,阐述如何解决铝支架类零件加工装夹时易变形的问题。通过采用支架三个定位柱被放置于夹具三个直孔内的偏心凸轮沿零件中心线压紧方式及采用相互平行与垂直的两工位坐标系为定位基准的两种夹具设计方案,解决了实际问题,并提出在产品生产装夹时应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