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介绍1994年发起的洛杉矶"巴士乘客联盟"的交通公平运动,分析了美国社区规划的典型特征,并以上海社区规划为代表,对此了中美社区规划在社区性质、规划内容、公众参与和社区规划师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最终提出了相应的中国社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社区的更新规划逐渐增多、乡村社区崛起及治理改革呼声渐高,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从文献时间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内容5个方面切入,利用Citespace软件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14年近15年间关于社区规划的1681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社区规划研究的爆发年份为2002年;管治、参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等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从早期规划探索到主题多元化并逐渐将社区规划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最后系统梳理了"社区协作和参与""、物质规划内容""、特殊社区""、社区安全""、社区情感与身份""、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复兴""、GIS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等8大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我国社区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五联社区进行的社区研究和社区规划工作,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城中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社区规划的工作方法;从社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需求出发,探索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与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的合理关系;关注社区规划在体现社会公平、构建社区归属感等方面的有效性,关注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强调社区规划应该成为法定规划的重要构成要素,社区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再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区生活圈和社区综合体建设成为建设宜居城市、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社区中心的营造逐步从围绕管理、服务转向以生活为中心,参与式社区规划理念和实践逐步兴起,强调社区规划建设相关的功能策划、空间设计和场地运营中应充分考虑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共享。以清河生活馆项目设计为例,对作为其工作背景的"新清河实验"和参与式社区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和特点概述,继而从清河生活馆的项目背景、调研评估、项目策划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展开介绍,总结多元、共享和参与的三大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其中,最后对未来运营管理和外部环境一体化优化等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作者团队参与的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的重要突破——睦邻门为例,分析了以社区花园促进社区规划的专业参与行动、参与机制和未来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角色的变化,对美国、英国及台湾地区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所承担的角色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社区规划进行思考,认为应将社区规划融入现有规划体系,建构以社区为主体,政府、规划师、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协作的社区规划,并实现政府从“主导”到“引导”,社区从“客体”到“主体”,规划师从“主导”到“组织、沟通”,非政府组织参与、推动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社会转型时期村庄空心化、产业不景气等系列问题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厦门提出了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行动计划。本文以乡村社区为研究基本单元,在阐述社区发展过程中,物质环境、人的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社区规划的工作路径;以厦门市海沧区西山社为案例,从空间环境、群众参与两个方面展现了公众参与促进农村社区活动,空间营造重构社会关系的新社区规划过程;并得出结论:新社区规划是行之有效的村庄规划与治理模式,村庄规划应向社区规划转型,从"蓝图导向出发"转向"问题导向出发"、从"注重空间结构"转向"注重社会关系"、从"编制物质规划"转向"商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从地方到全球:美国社区规划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城市规划者以社区规划为尺度和规划手段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回顾美国百年以来社区规划历程及演变,关注改变社区物质环境来服务于宏观社会目标。本文综述了六种对规划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社区规划形式。佩里的邻里单元模式,为规划者提供了设计好社区的模板,并且引入了社区设计能够影响社区感的概念。城市更新计划,让规划者理解了采取空间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的局限性,并且认识到邻里社会网络的重要价值及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社区行动计划为市民参与提供了新的形式,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社区行动计划也引入了真正综合的再开发规划。社区经济发展,展示了社区规划及其实施活动能成功地委派给社区组织。市政府支持的社区规划为近来提升的市民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机制。而最新的社区规划形式,将关注点转向了鼓励步行、利用公共交通、促进社会交往以及创造社区感。回顾美国百年来社区规划的启示在于,它使规划者关注邻里设计是怎样影响城市宜居性和社会行为的,如何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将市民参与制度化,以及如何在物质开发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相关话题。进入21世纪,社区规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它除了传统上关注贫困和社会歧视等社会平等话题之外,更结合城市面临的新挑战,强调融入能源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本位是社区规划的价值基点,在社区规划的编制.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认为应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元的公众参与渠道.培育社区公民社会的力量.提高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社区自治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 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 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 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 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 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 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 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 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 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 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 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 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 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 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 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郭紫薇 《城市规划》2021,45(1):54-61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 “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经历的“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并建立起“制度-生活”视野下社区治理的解析框架,指出在基层社区中,制度与生活的互动推动了社区中权力的再生产.只有建立起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多元参与、找到通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制度应该顺应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主动寻求合作;生活主体应通过合理扩大张力空间,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认为社区规划作为导向品质空间的社区治理工具,应当与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相结合:首先,在不同介入模式及工作阶段中,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应当在制度主体、生活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灵活转换;其次,社区规划路径应当围绕重构社区公共领域展开,通过搭建不同主体间对话协商的平台,促进异质群体的共识形成;最后,社区规划应当依靠“社会逻辑+商业逻辑”建立起社区活力的良性机制,使生活主体从旁观、享受到参与、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刘君德 《城市规划》2002,26(3):39-43
上海的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开展社区服务 ,创建文明社区 ,推行“两级政府 ,三级管理”新体制。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多以“街道”为地域单元 ,社区规划的内容比较广泛。随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迅速推进 ,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规划、建筑、艺术等学科在内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君德 《城市规划》2002,26(3):39-43
上海的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开展社区服务,创建文明社区,推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多以"街道"为地域单元,社区规划的内容比较广泛.随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迅速推进,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规划、建筑、艺术等学科在内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老龄化社会"这一时代,以重庆渝北古路镇老年养生社区为例,从该项目的发展战略、规划理念、建筑布局与景观交通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未来新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策略提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I focus on community plan making in Israel in the face of ethnic conflict, examining ways in which community-level planning processes are embedded into larger decision systems and how attention to multiscale, institutional linkages and parallel processes can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efforts. I present a community development case about a dispute over a local Bedouin land claim in a Jewish community in northern Israel, mediated over more than a decade. My research is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12-year case study of this planning dispute. There were three phases to the plan making: facilitated strategic plan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and direct negotiations. Community planning is inevitably a lengthy endeavor, embedded in concentric decision contexts. The first 10 years of the dispute were devoted to achieving shared agreements among community members at the table, ignoring the interfacing and partnerships with state, national, or other nonlocal stakeholders. Only in the last two years did the community finally forge these relationships and reac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that parallel processes (occurring outside of the community) would have on the local dispute, leading to a community plan and resolution.

Takeaway for practice: Community planning agendas must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all relevant stakeholders, paying attention to multiscale, nonlocal players. Planners need to maintain and understand the links to and knowledge of other ongoing planning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how they might affect the community plan-making process at hand. Ethnic conflict cannot be ignored. Continuing with the business of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 face of ethnic conflict in some ways helps minim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thnic dispute.  相似文献   


16.
虚拟交往社区是对传统社区的发展,紧随时代脚步.然而传统社区在交往方面具备的优势也不可替代.公共型住宅模式,作为一种集虚拟交往社区和传统社区两者优点于一身的住宅设计新探索,对城市发展、社区规划和住宅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嘉妍  阎瑾  王京 《城市规划》2019,43(11):128-134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社区"相关术语成为社会各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围绕"公共空间"的主题研究也在业内广泛展开。基于我国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对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缘起、概念、研究方法及理论、研究方向及动态进行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理论创新性尚不完善,为此提出相应的思考:多学科融合,方法论创新;深入不同类型的乡村社区研究;重构公共空间考虑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提升应用性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之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是两个相互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规划,注重宏观经济效益,而社区规划实质是一种社会规划,着眼于微观的社会效益。两者都是决策—实践的连续统一体,在规划内容上有交叉和重叠,同时彼此相互制约甚至尖锐冲突,在规划手法上又不乏相通之处,在操作层面两者面临共同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还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保障。规划设施与实施设施在空间上的错位,反映出规划编制与实施存在严重的脱节。以控制的符号方式规划的社区服务设施是否能满足市民对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规划编制是否有改进的空间?该文通过对各地的经验分析,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对改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及管理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的新阶段,公众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如何在社区规划基础上探索覆盖面更广和更具有推广性的参与式规划途径,是当前规划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我国参与式规划归纳为组织化、个体.化和自组织三种类型,构建“参与动机-参与过程-参与结果”框架进行评估,进而结合北京“新清河实验”公共空间治理实践,利用在线地图互动平台探索了将组织化、个体化和自组织相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模式,最后从规划程序、参与平台和实施单元等方面对实施路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