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历史风貌的保护,引入规划控制与引导的方法.首先在对历史文化村镇广泛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反映历史风貌的导控要素;然后分别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布局功能、空间感知、环境容量、营造方式和新要素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引导措施;并结合定性、定量、图则和导则等表述方法构建起历史文化村镇风貌保护的导控体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合力构建了闽北历史文化村镇适宜的人居环境,其价值特色通过村落选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和地方民俗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方式得到完美呈现,集中体现了闽北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和生态观。历史文化村镇应当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创新思路,突破保护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的意识淡漠、资金短缺、措施不力的难题,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寓保护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挖掘扩大历史文化村镇的社会影响,形成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促进遗产资源持续和多方位地释放出文化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通过实地调查,对地处贫困山区的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柞水溶洞的生命周期进行详细研究,以1985—2011年游客数量、游客增长率和滑动平均数等指标数据为依据。对柞水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划分,编制其生命周期曲线,分析影响曲线的因子,提出柞水溶洞旅游地开发、经营的若干相关建议,对贫困地区溶洞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旅游开发。与此同时,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也使少数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发展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具有耗散性特征,民族文化村寨系统只有保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动态耗散性保护发展模式,在旅游开发前实施耗散性保护、在开发中采取动态性保护、在开发后采取系统性保护,通过实施阶段性、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实现民族文化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核心“游”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其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兴衰。要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必须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寻出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子尤其是对阻碍其发展的限制因子,认为旅游资源、市场区位等是其发展的促进因子,而旅游产品、空间竞争则是其发展的阻碍因子。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村落在现代社会经快速增长,城市化极度扩张的背景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记载了村落产生和发展历程的村落肌理或被破坏和割裂,或是被城市化浪潮所吞没,地方特色、文化传统逐渐消失,村民对村落的亲切感、归属感日益减退。因此挖掘历史文化村落独特的肌理特点,分析其内涵,找出其规律,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浙江丽水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村落肌理特点及内涵进行总结,探讨了社会发展、经济因素对肌理延续可能存在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村落肌理的对策和建议,试图探寻一条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Arcgis软件以及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等数学方法,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市域上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湘西州与永州市,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湘西、湘南;从空间结构类型上来看,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呈凝聚型且出现区域集中现象,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的湘西州、怀化,湘南地区的永州、郴州,湘中地区的邵阳、娄底等地,并且形成湘西州凤凰县—永顺县—龙山县与郴州汝城县两个高度聚集中心区以及邵阳、永州等地区的次级聚集中心区。基于此,建议政府扶持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形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系统,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各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村镇。  相似文献   

8.
通过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普者黑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和特征,并选择相关模型对其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普者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普者黑景区发展经过了探查和参与阶段,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到2018年游客将达到262.37万~314.27万人次.最后针对景区所处的阶段,提出了延长普者黑景区生命周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各地的民族文化村旅游开发热,对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受金钱本位、管理缺乏、粗制滥造、商业化扭曲、生态空间受摧残、同化严重等影响,造成文化急剧萎缩,难以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放眼长远,实现开发“本位”的转变,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多种开发保护方式齐下。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投资与旅游地“三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开发投资因为旅游自身具的特性和规律决定了其具有较其他行业投资更为复杂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旅游开发投资的风险加大。旅游开发商在进行旅游投资时,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地定位,要对旅游地定位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对旅游地定位理论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旅游开发投资对旅游地定位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聚落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落因其礼法规制使得在聚落空间的形态上呈现出其特殊性,传统聚落在空间形态上的特定样式在当代乡村旅游中转变成为旅游的资源禀赋,并进而成为村庄功能转型的重要推动要素.在此过程中,聚落的旅游资源容量测算就成为了研究聚落空间承载能力和今后对聚落实施保护的关键点.聚落的空间承载力作为衡量旅游资源容量的标准,也就成为了聚落在当今旅游影响下的研究重点.本文选取诸葛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测算方法对其空间承载力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聚落现有基础设施的种类和规模分析影响设施承载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首先必须克服制约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本文从九个方面总结了陕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六条发展思路,系统地说明了陕西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前的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生态旅游是在敏感环境和特定设施中的旅游,组织者要为游客提供环境教育的宣传,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珍视,提高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也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可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及旅游交通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城市进行生态位评价,并根据结果构建了以两个特色旅游区为主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郫县“农家乐”旅游深度开发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郫县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其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受到社会认同。但是郫县“农家乐”旅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面临着旅游产品老化等诸多问题。文章就郫县农业旅游的深度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郫县“农家乐”旅游再获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了变压器比例制动差动保护在系统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的动作行为 ,并针对现场经常发生的 ,由变压器区外故障转化为变压器区内匝间短路的情况对保护的影响做出了重点的研究 ,定性分析了低压侧流出电流对差动保护动作灵敏度的影响。最后以一个实例 ,就如何在保证保护安全性的前提下 ,提高保护的灵敏性的方法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王莽岭的国内客源市场从人口、行为、心理及地域结构进行了细分,找出了对景区具有显著影响的五个核心变量,即年龄、收入、旅游方式、旅游动机及地域结构,然后根据以上五个核心细分变量对景区的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民族文化产权制度和加强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等保护措施,是可以实现两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扩展,以农业为依托、农旅效益并重的休闲农业旅游的载体作用变得愈发明显,深化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于实现乡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 10.2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反映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江苏省休闲农业旅游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集聚型,并且区域间差距显著,苏南地区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  相似文献   

19.
张敏  苗红 《宁夏工程技术》2011,10(4):373-377
通过分析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认为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合,将城市遗产转化为城市旅游产品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径.同时,针对不同城市遗产类型,提出了可供选择的3种具体转化模式:直接转化、修复型转化和艺术加工型转化.通过转化,一方面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避免由政府单一主导的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弊端,为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此外,在树立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根据文化和旅游政务网、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地理空间数据云等给出的数据,对影响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态势上由西南偏东北走向逐渐演化为西北偏东南走向,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渐向南偏移;社会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波动变化;经济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而自然因素影响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