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村落既是历史脉络和地方文化的载体,亦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认知传统村落时,从集群视角切入,探讨各村落单元之间的关联,平衡区域文化要素和具体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是衔接过去与当下的重要途径。研究样本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其所处"河汾地区"的"大传统"指向性不足,而基于村落自身所梳理出的"小传统"更能够代表其沿革历程和发展方向。根据村落群形成演化的环境、经济、宗教、组织等影响要素,归纳文化形态的外向和内向特征。外向特征体现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运转,内向特征包括民众在区域内部形成的共同空间意象、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文教活动的展开形式。外向特征与内向特征共同附着于村落群的文化形态,形成了云丘山地区特有的文化属性,为村落的传统延续和日常生活运转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于家石头村是河北省惟一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垒石成墙、劈石为瓦",村落在崇山峻岭环抱之中而慢慢内向演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村落风貌。村落空间体现了传统山居文化、宗族文化特点,大量极具当地特色的石质建造分布于村落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心理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文化的外化,该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风水观念、徽商心理观念等是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形成的文化心理基础,并分析了这三种文化心理在现存古村落民居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 空间环境包括建筑内部、建筑外部、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以至整个建筑群及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她的变化与发展,系统地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民族文化意识有着纵向的关联。这种文化意识,有时甚至左右和支配了她的构成模式,形成了各地区的不同特色。宏观与微观并重,静态与动态共存,内向与发散互补、人  相似文献   

5.
云水居茶室位于长沙市晓园公园内,是该园三组主要的园林建筑之一。 晓园座落在长沙交通繁忙、旅客云集、人口稠密的繁华地段,被现代比高楼大厦环抱在狭小的天地里。为创造出可游、可停、可观、可坐的诸多景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从而孕育了该园“闹中取静、门掩无哗”的内向封闭空间;朴实、淡雅、恬静的湖南乡土风貌,在市井之地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晓园的环境风貌要求置身于其中的园林建筑从地域文化中寻找灵感。这是由于乡土建筑轻快、灵活的特色吻合了中国园林再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9)
《白鹿原》运用文化心理结构的理论来刻画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体现出了文化对人物心理结构的深层影响,以及知识分子与农民两大形象由此形成的文化心态上的共通性与疏离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142-145
乔典运的小说一方面是对于农民心理痼疾的揭示,另一方面是对于健全人格的呼唤。作者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他强烈地感受到农民文化心理中的那些负面因素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碍,因此,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其中也寄寓着对于社会深层变革即文化变革的期盼。  相似文献   

8.
中西差别何在?——中西文化与建筑比较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差别,不仅仅在人为的“东”与“西”的差别,重要的还在于中,西各自存在着文脉、机理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中、西有“软”与“硬”、封闭与开放、内向与外向、感性与理性的差别,建筑文化堪称为人类的“灵魂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判别使中西方建筑走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各自的体系。本文试图将中西建筑放在文化的大座标系里进行大纲式的鸟瞰,奖中西建筑的大体系勾勒出一个大的轮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2)
该文作者认为,以水彩绘画的形式介入汕头商埠老街的文化宣传,有效结合潮汕地方文化和风俗等方面,有利于提升商埠街区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潮汕人在历史文化层面建立心理归属感,形成本土意识,从而创造文化保育的契机,为形成潮汕特色城市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要素凝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传统文化的心理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要素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提供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要素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玎  王越 《园林》2020,(1):39-44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同时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议以杨浦图书馆新馆和江湾体育场为源空间,绿瓦大楼等为拓展空间,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并由道路和滨水带组成环形体验线路,旨在为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产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论述了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园区的关系。认为随着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城市产业空间模式由一般开发区向特色产业园区转变,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园区已成为城市产业空间新的发展范式。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DCS和PLC在历史发展、核心概念、技术特点和使用领域等方面的比较,说明DCS和PLC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薛军鹏 《福建建筑》2009,(12):36-38
连续玄武岩纤维相对于其它纤维,在许多方面具有更优越的特性。本文介绍了连续玄武岩纤维的性能、基本理论、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情况及用途。  相似文献   

15.
文益民  胡湘辉 《山西建筑》2006,32(18):29-30
从民间文化、饮食业、特色景观三方面分析了民风民俗对武汉商业街的影响,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更完善地构建武汉商业街的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16.
中山古镇风韵独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重庆市江津中山镇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突出地表现在城镇形态格局、街巷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开合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童乔慧 《华中建筑》2005,23(Z1):103-105
澳门城市景观独具特色,特别是澳门半岛传统的道路环境,它具有尺度宜人、结点状布局、依地势自由发展的特点.该文对澳门传统街道空间特色进行分析,指出在保护澳门城市建筑遗产的同时,应该注意保留和发扬传统街道的空间特色,从根本上保护澳门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8.
陈建红  李茹冰 《华中建筑》2007,25(4):105-108
甘南临潭西道堂大房子是中国伊斯兰教早期"乌玛"制度在中国确立并付诸实践的历史见证.该文根据作者的实地调研,总结了甘南临潭西道堂大房子的建筑形态特征与装修特色,分析了大房子建筑特征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从办学特色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特色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的特色项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办学特色,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配制不同贝壳含量的淡化海砂配制成混凝土,测试其拌合物性能,以分析贝壳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贝壳含量对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抗压强度是有利的,但当贝壳含量超过8%之后,其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