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晓芸 《家具》2011,(4):56-59
2011年7月18日,"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物得其宜"出自《诗经小雅》"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材美而坚"的黄花梨制成的"工朴而妍"的明式家具,其自然和谐,正是此次展览所突出的中国家具文化之美好内涵。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表情     
藤、竹,都是一种自然的材料。用藤、竹制作的家具工艺品非常环保,轻巧耐用,且流线性强、舒适自然,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绿色"风,让人心旷神怡。设计师也认为,其清高淡雅之感,更是其他材料的家具无法相比的。设计师无意中发现了这家家居店,店里都是出自菲律宾设计师之手的藤艺家具和饰品,有着浓郁的异国特色。万佳轩推荐者:凌子达  相似文献   

3.
材料是家具设计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历来是家具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家具用材的演变过程,指出木材被选为主要用材的原因有以下6点:源于建筑的选材观、对"生"的追求、符合阴阳五行之道、"木"文化的影响、木材优越的材料特性、"自然"的美感。然后从木材颜色、色泽度、纹理三个方面对传统家具木材的视觉特性进行审美评价,指出木材具有亲和的色调,宜人的光泽度以及丰富多变的纹理。  相似文献   

4.
苏作家具以轻巧、俊秀、素雅的造型、饱含的文人气质以及精工细作的制造工艺而著称,是我国家具发展史乃至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无论是材料、造型、装饰还是工艺,都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崇尚清雅素静,自然天成的君子之韵,是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本文探讨苏作家具的文化精神,指出这是今天新苏作家具传承创新必须要吸收的营养,是具有最高文化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家具的形态有“状态”、“情态”、“意态”之分。家具形态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家具是生活的元素之一;家具是一种工业产品;家具是一种艺术形式;家具应融于自然。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米兰展不管是在设计上或是材料上都体现出真正的创新。每次米兰展的新动态都将预示着家具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家具市场的走向。趋势一:主题与大自然谈心理念2016米兰家具展,"NATURE MADE自然制造"成为新的流行趋势。意大利灯饰品牌VG以"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为主题通过,情感与设计完全融合,透过迷人的插花表达出来,意境创造出对立与统一的自然之美。范思哲(Versace)大玩丛林诱惑,整个家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木材的美学属性及其对家具设计的意义,并以泡桐木材为例探索了木材微观构造美学元素应用于家具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可行性。借助现代显微技术,发掘木材内部构造的天然之美,并把木材的天然构造之美应用于家具设计,这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期待能够为家具设计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程艳萍 《家具》2013,(4):48-54
以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家具纹饰为例,通过对传统家具纹饰的象征性、造型手法和色彩运用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的审美风格特征即象征之美、造型之美、抽象之美和色彩之美。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艺术不重"写实"与"再现",注重"传神"和"意象表现",展现了中国人的形态哲学观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家具》2017,(1)
家具是生活的写照。名著《红楼梦》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生活画面,书中有关家具的记载有助于研究当时家具的"时缘"特征。通过《红楼梦》荣宁两府大量清朝贵族世家室内家具细致入微的情景描写,可以窥见当时家具的品类之广、取材之精和工艺之妙"时缘"特征探析为中国当代家具和陈设设计提供启迪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到享誉世界的明清家具、从欧洲古典家具到后工业时代的现代产品。人们对于‘木’的热爱从未改变过。无论的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木’作为一种材质与情感的寄托,是其他任何媒材永远无法取代的。"张克非的家具设计中充满了对木这种天然材质的研究与尊敬。"取之自然,用之生活"这种最原始且朴素的特质,大概是木材之于人类亘古弥新的魅惑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原生态一词出发,分析了运用于家具设计中原生态理念的涵义及其理念对家具设计理念的影响,并由此阐述其理念在家具造型设计及其在家具设计程序中的运用,以推动家具设计以遵循自然为前提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当下现代"中国风"家具的设计必须紧跟时代趋势、满足客户需求。本文以当下的视角,全新诠释了现代"中国风"家具的时代寓意及设计要素,从用户的需求、"中国印象"的构筑、制造技术、工业原材料、表面装饰工艺等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风"家具设计的现代体系架构,目的是实现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家具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对现今家具生产的方向以及材料的研究,论述了家具自然化的现状.分别从家具的材料、加工工艺及回收利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家具设计自然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许丽娟 《家具》2014,(1):47-50
"仙作"家具制作技艺可追溯至宋代,"仙作"是由装饰建筑艺术的木雕逐渐演变成为家具雕刻艺术,传统的"仙作"家具制作技艺巧妙地融合了国画艺术、雕刻艺术及莆仙人民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仙作"家具已成为中国主要家具流派之一,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阐述了莆仙与家具的渊源,进而对莆仙家具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浅分析。从而着重利用莆仙地域文化、地理区位、品牌资源等优势条件探寻当今莆仙的家具文化、莆仙雕刻工艺、人才培养等资源如何与古典家具设计结合,使仙作家具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家具企业造型设计存在的形式主义、拿来主义的设计手法,导致目前国内家具企业,造型设计存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后续无力、设计的产品缺乏内涵的两个问题;指出尝试用蘑菇式、审美物化的设计手法加以改善,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家具的意匠     
宫崎清 《家具》2014,(6):36-38
家具不仅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而且包含着"保护家族的生命财产、孕育新生、使人们像回到故乡一样,能安心过日子的生活用具"的意思。笔者从"家"和"具"两个汉字的意思出发引伸出"家具"的含义,强调对"家具内涵"应深入理解,并根据作者本人的经历阐述了"意匠"的含义,得出家具设计不仅要探究家具的形状或色彩等有形的方面,也需要深入理解家具中具有丰富内涵的意匠,要自然而然地考虑到使用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快速发展,东作家具的研究也迫在眉睫。虽"东作家具"是2009年才正式提出的概念,但其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红木雕刻家具一直存在,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东阳地区对于东阳木雕的研究,国内已有诸多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员研究探讨,并有资料或文献记载,可供后人参考。然而对于"东作家具"在学术界可供参考的资料或文献尚属空白区域。本文就影响东阳家具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东阳家具的设计、制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余静贵 《家具》2014,(3):47-50
家具设计是创造一件能满足人们需求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为了让用户在起居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消费体验,并以此而想起旧有的经验来唤起更多的相似记忆与情感,而对生活充满美好的联想。在家具符号编码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符号的语义分析,设计符号的"蒙太奇"处理等手段实现家具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语境创造。家具设计中意境的创造,需充分利用以形写神的手段,让被设计的家具属性和特征通过所选定的大家所熟知的属性及特征的意象得以体现,再通过用户的想象实现实境到虚境的转变。家具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再造意境于人类日常生活的过程,而意境的形成是家具形式符号与用户真挚思想情感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儿童家具存在的缺陷,并且指出儿童家具在家具市场的重要性。进而从坐卧类、储藏类和凭倚类三类家具分析人体工程学在儿童家具中的应用,提出儿童家具具有改进的空间,希望能为今后的儿童家具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然而其成就并非朝夕而至,在这个沉淀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影响、推动了明代家具达到了中国家具设计史上的巅峰。所以,本文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人思想"、"家具设计的发展"、"物质基础条件"等几大方面,从根源剖析并论述了明代家具兴盛的成因及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