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岛。它东临琶洲塔公园,西邻体育健身公园和华南快速路,南接新港东路和万亩生态园,北朝滨江至环岛路和珠江。其设计规划将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并兼具展示、演示和宴会等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广州市一座新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总规划用地92万m^2,是广交会现址的两倍多,也是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琶州塔站工程基坑监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市地铁二号线琶洲塔车站及站后折返线主体基坑依据地质条件分段确定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加筋深层搅拌桩与土钉相结合等多种支护综合优化方案。由于该基坑地质条件较差,布置详细监测方案,基坑工程实行信息化施工,及时解决发生的险情,确保了基坑安全。此外依据监测资料总结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琶洲地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区东南部的琵洲岛,行政区属海珠区,北临珠江。琶洲岛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47平方公里。琶洲是广州的南大门,向南部最富经济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敞开,处于广州市区与珠三角经济腹地的结合部,地处广州市未来发展的中心区位和近期城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对会展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展业成为世界各国的朝阳产业。广州琶洲拥有千年商贸的辉煌历史、群体规模全球第一的"一大四小"5个展馆和国家重要的会展定位优势,其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全球会展中心东移、会展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琶洲的会展建设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据此,琶洲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区,致力于打造宜业、宜游,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总体功能定位,以期推动琶洲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区规划策略的有效实施,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无独有偶     
广州的琶洲塔(图1),位于地扼珠江航道的小山顶,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高59m,过去对远洋而来的海船,它是到达广州的地标.英国人钱伯斯年轻时到广州做生意,对他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个中国建筑肯定是琶洲塔.后来他在邱园造的中国塔(图2),高50m,应该是以琶洲塔为模板.过去  相似文献   

6.
张勇 《云南建材》2010,(8):93-96
黄埔村以及与其相依的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东部,旧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其西面是琶洲岛,东面濒临珠江,北与天河区、东与黄埔区、南与番禺区隔江相望,面积2.5km2,是广州市海珠区新活镇辖内的16个行政村之一,属于历史港口村落,西有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塔;南面隔沙尾、官洲有大学城、岭南印象园;西南有古村落——小洲村、瀛洲生态公园;东南有深井古村,历史文化景区——黄埔军校旧址:东面隔水长洲岛有南海神庙,等等。  相似文献   

7.
建设动态     
<正>琶洲第一高楼"天目塔"顺利封顶7月29日上午10点,随着"天目塔"钢结构冠顶上的最后一节钢柱缓缓起吊并安装到位,戴在塔楼顶部的"皇冠"造型完美呈现。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历时3年建设的琶洲第一高楼——保利琶洲项目"天目塔"顺利封顶,达到设计高度311米。它和去年12月冠顶合拢的洲际酒店塔楼一起,勾勒出一抹优美的珠江空际线。"天目塔"顶部皇冠结构封顶后,后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黄洲—新市区间段和琶洲—琶洲塔段调整工程的轨道工程第Ⅰ合同段为例,对轨道架设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对道床施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简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规模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会议展览中心,是一座理念新、造型新、别具风格的建筑物,该工程的建设地点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岛。广州国际会展整体格局似从珠江跃起来的巨鱼,东邻琶洲塔公园,南近即将竣工的地铁二号线,西有华南快速干线,北临珠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会展中心建成后,成为了广州市乃至东南亚的又一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     
正高线公园GAOXIAN GONGYUAN高线公园的"垂直延伸"高层建筑设计"螺旋塔"项目位于高线公园和开拓曼哈顿新西疆的哈德逊大道公园的交汇点。"螺旋塔"将高线公园沿铁路而生的绿化带盘旋着向天空延展——将绿化廊道从高线到天际线。这座高达1005英尺的塔楼是一个独特混合体——每层绿色廊道与办公区域相互纠缠,盘旋着的绿色螺旋链条(休闲空间与露台)从"螺旋塔"在哈德逊大街与34街的入口处开始,沿着塔楼盘旋而上,逐渐变得越来越细。其创造了独特的地面层结构,将为建筑提  相似文献   

11.
玄胜旭 《华中建筑》2013,(10):136-141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寺中的经楼与钟楼布局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由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佛寺布局中的经楼与钟楼,由佛殿后边至佛殿前边、由中心院落以外至中心院落以内迁移,但其左右位置却无定制.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入手,在分析遗产保护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保护文物——山东聊城光岳楼的修复情况,结合其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的具体保护政策、方法和措施,具体论述了光岳楼在历次修复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以及其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面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强  范晓军  金焰 《新建筑》2013,(4):92-95
双子大楼是湖州市苕溪西路整体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区域节点,大楼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历史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整合;从传承历史氛围的角度,保持其色彩与周边的保护建筑相统一,并采用简洁纯粹的建筑形式,使其与原有历史街区中的建筑相互映衬。  相似文献   

14.
王新生 《华中建筑》2006,24(9):121-123
该文通过对文风塔现状勘察测绘.简述覆钵式塔的发展演变,文风塔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建筑造型,体现了文风塔精湛的建造艺术。中国佛塔建筑的传统特色,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5.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兴国  冯棣 《新建筑》2007,(5):77-79
德阳钟鼓楼的重修设计,不仅要唤起德阳人民对钟鼓楼的群体记忆,同时也要反映出这种建筑类型的传统精神和地域文化.在用现代建筑技术重塑传统建筑形态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技术手段,使钟鼓楼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融入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  相似文献   

17.
广州新电视塔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高建筑物之一,其结构复杂,施工、设计等技术难度大,涉及的检测项目较多,甚至有部分检测参数技术指标已超过目前相关现行标准的要求范围.本文主要介绍了本工程的特点,并对相关的检测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检测工作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倪剑  黎冰 《华中建筑》2003,21(5):22-24
通过温州公安指挥中心大楼这一即将完工的建筑,实践了符号、隐喻、象征在城市高层地标性建筑中的运用。文章提出了标志性建筑在完善其特定使用逻辑与科学性的同时,应赋予它更多的、恰如其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单管通信塔是一种新颖的通信塔,它具有占地面积小,体积小,经济,美观等特点.本文对开发单管通信塔CAD软件的前处理、结构计算和后处理部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介绍了据此开发的单管通信塔设计程序SPT2004.  相似文献   

20.
张弦 《建筑与文化》2013,(12):94-95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工程学的蓬勃发展曾刺激了建筑学新理念的生成,之后的发展两者渐行渐远,很多仁人志士不满于两者分离的负面影响而提倡结合与交融,以避免一个在封闭系统中的形式操作对于当代多样化的回馈无力,另一个缺少本质的形式动因而使建筑学沦为纯形式的游戏。针对戴维·P·比林顿教授的《塔与桥:结构工程的新艺术》书中关于结构艺术独立的观点,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提出质疑,进而探讨更加开放的结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