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防老剂RD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半定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较准确地进行防老剂RD中多聚体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国家标准规定检测项目无法体现防老剂RD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样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防老剂WH-02与防老剂BLE-W、RD进行了应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热氧老化方面,防老剂WH-02与防老剂RD相当,比防老剂BLE-W好;在大气天候老化方面,防老剂WH-02比防老BLE-W稍好,比防老剂RD明显好;在变色性方面,防老剂WH-02与防老剂RD相当,比防老剂BLE-W明显好;价格方面,防老剂WH-02比防老剂BLE-W每吨便宜近4000元,稍低于防老剂RD,使用该防老剂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小配合试验分析防老剂WH-02的物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防老剂WH-02对胶料的抗疲劳和抗老化性能与目前常用的防老剂A、防老剂RD相近,可以作为防老剂A、防老剂RD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4.
对高二聚体含量防老剂RD胶料性能与普通防老剂RD胶料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二聚体含量防老剂RD有效含量和二聚体含量比普通防老剂RD更高,分子结构基本一致;高二聚体含量防老剂RD胶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优于普通防老剂RD胶料;高二聚体含量防老剂RD用量比普通防老剂RD用量减小1/3时胶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防老剂RD的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老剂RD的反应机理。总结了防老剂RD主要的两种合成方法:两步合成法和一步合成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对国内防老剂RD的工艺技术现状和产品质量进行了剖析,认为“无溶剂一步合成法是迄今为止生产防老剂RD的最佳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对粉状防老剂RD及粒状防老剂RD进行了理化分析,并将这2种防老剂用于NR/SBR/BR并用胶中,对胶料物理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状防老剂RD与粒状防老剂RD中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含量相当,胶料耐热氧老化性能也无明显差异。粉状防老剂RD比粒状防老剂RD更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7.
董兴旺  张小飞  任福君  叶李青 《轮胎工业》2020,40(10):0614-0617
研究混炼工艺对防老剂RD残余量及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过程中,防老剂RD发生分解反应,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质量损失增大;防老剂RD在高温(155 ℃)混炼阶段加入比在低温(110 ℃)混炼阶段加入质量损耗增大20%;与在高温混炼阶段加入相比,防老剂RD在低温混炼阶段加入,胶料在老化前的物理性能相当,但是在热老化后的物理性能、耐磨性能和抗切割性能等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卢佳  王璨  董栋 《橡胶科技》2016,14(3):45-48
采用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防老剂4020,3100和RD进行检测和分析。防老剂4020的鉴别可按国家标准指标和GC谱进行;防老剂3100的鉴别除检测国家标准指标外,还应检测3种对苯二胺质量分数和铁质量分数;防老剂RD的鉴别除检测国家标准指标外,还应检测二聚体质量分数和二、三、四聚体总质量分数。建议下游企业用GC或HPLC对防老剂有效成分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在轮胎胶料中分别使用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防老剂R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防老剂RD对胶料的老化前物理性能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老化后胶料性能影响较大,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防老剂RD胶料的耐老化性能明显优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防老剂RD胶料。  相似文献   

10.
介绍防老剂RD的反应机理及防老剂RD主要的合成方法,如一步合成法、无溶剂一步合成法、二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改进法。对国内防老剂RD的工业技术现状和产品质量进行剖析,认为二步合成改进法是迄今为止的最佳工艺路线。通过液相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用二步合成改进法生产的高有效成分含量防老剂RD和普通防老剂RD以及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印刷油墨清洗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印刷油墨清洗剂选用了一种新型溶剂,其清洗效果好,使用安全,气味轻。在清洗剂中加入了抑制剂、防老剂,使挥发性减小,溶胀性减弱,墨辊上的纸毛、灰尘等残留物更易清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菌株与国际常用卡介菌亚株(巴斯德1173P2株、法国F6株、丹麦1331株、丹麦2株、日本172株、Connaught)在分子遗传学上的差异。方法应用PCR和多重PCR方法,对国内外不同卡介菌的各缺失区(RD1、RD2、RD8、RD14、RD16、nRD18、RDDenmark/Glaxo)、插入序列IS6110拷贝数及基因座SenX3-Regx3串联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菌株(BCG Chinese)缺失RD1和RD2,不缺失RD8、RD14、RD16、nRD18及RDDen-mark/Glaxo,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SenX3-Regx3基因座有3个串联重复序列,PCR产物为353bp;巴斯德1173P2株缺失RD1、RD2、RD14和nRD18,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SenX3-Regx3基因座有2个串联重复序列;法国F6株缺失RD1、RD2和nRD18,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SenX3-Regx3基因座有2个串联重复序列;丹麦1331株缺失RD1、RD2及RDDenmark/Glaxo,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SenX3-Regx3基因座有2个串联重复序列;丹麦2株与丹麦1331株相似,只是SenX3-Regx3基因座有2个串联重复序列和3个串联重复序列并存的现象;日本172株只缺失RD1,RD16只显示401bp的产物,含有2个IS6110插入序列;Connaught株缺失RD1、RD2、RD8及nRD18,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SenX3-Regx3基因座有1个串联重复序列。结论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菌株与国外其他卡介菌亚株在分子遗传学特性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介绍和评述了目前国内防老剂RD的工业生产技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RD和SRC过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侧反应器与精馏塔集成(SRC)是塔内耦合反应精馏(RD)的新拓展,同时适用于反应与精馏处于相同工况和不同工况两种情形。以甲苯氯化连串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RD和SRC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相同总塔板数和塔釜上升蒸气量条件下,计算了相同工况下(反应与精馏压力均为101.3 kPa),RD与SRC过程的气/液流率、温度、组成分布,发现两者性能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产品氯化苄的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标志系统产能的氯气进料流率和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对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相同工况RD与SRC过程、不同工况SRC过程(反应压力为101.3 kPa、精馏压力为10 kP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工况下,优化得到的RD与SRC的装置产能与产品质量一致;但在不同压力工况下,SRC的产能明显提升、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反映出不同工况SRC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抗氧剂种类及其添加量对聚乙二醇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指出,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聚乙二醇的热分解起始温度和顶峰温度等增加;具有高阻碍酚基团含量且耐热的抗氧剂,对聚乙二醇的热氧化保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RD净水剂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Regenerate Decohere)净水剂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形成RD生物吸附氧化工艺。试验结果证明:该工艺能有效提高污泥浓度,不产生污泥膨胀,强化处理效果又减少曝气时间,除磷降氨氮效果显著稳定,又能降解难生化有机物。经济技术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赖佳宁  高鑫  从海峰  李洪  李鑫钢 《化工进展》2021,40(7):3584-3590
针对丙酮缩甘油的传统生产工艺单程转化率低、生产设备投资高、后处理过程长及环境污染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反应精馏(RD)生产工艺。基于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数据,建立丙酮缩甘油反应精馏严格数学模型对反应精馏工艺全流程进行理论探究。通过对塔内浓度分布的分析,揭示了产物水对丙酮缩甘油反应精馏合成效果的影响。探究不同丙酮循环量对全流程生产工艺的影响;并以反应精馏塔和丙酮回收塔塔釜再沸器负荷为目标函数,对全流程的参数进行探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全流程优化后相比单塔优化的总能耗可节约3.6%。同时与工业传统先反应后精馏流程相比,优化后的反应精馏全流程节约能耗15.1%。该结果可为丙酮缩甘油工业化生产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Neuroinflammation is a pathological hallmark of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It has been implicated as drive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s observed in ALS patients, as well as in the transgenic SOD1G93A mouse model. Here, we explore and valid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 d-enantiomeric peptide RD2RD2 upon oral administration in SOD1G93A mice. Transgenic mice were treated daily with RD2RD2 or placebo for 10 weeks and phenotype progression was followed with several behavioural test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plasma cytokine levels and glia cell markers in brain and spinal cord were analysed.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formance in behavioural and motor coordination tests and a decelerated neurodegenerative phenotype in RD2RD2-treated SOD1G93A mice.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retardation of the average disease onset. Treatment of SOD1G93A mice led t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lial cell activation and a rescue of neurons. Analysis of plasma revealed normalisation of several cytokines in samples of RD2RD2-treated SOD1G93A mice towards the levels of non-transgenic mice. In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qualify RD2RD2 to be consider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towards a disease modifying AL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株在传代过程中分子遗传学特性的稳定性。方法应用多重PCR法,对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株工作种子批及其不同代次菌的各缺失区、插入序列IS6110及基因座SenX3-RenX3串联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株的工作种子批及其第6、9、12代菌均缺失RD1、RD2,未缺失RD8、RD14、RD16、nRD18及RDDenmark/Glaxo;含有1个IS6110插入序列和3个SenX3-RenX3基因座串联重复序列。结论我国生产用卡介菌上海株在传12代以内,其分子遗传学特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