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淮南矿区井田小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田小构造要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它综合影响其他因素,会造成不同破坏程度的煤体结构.对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点构造资料的统计表明,突出点受构造控制的占近64%,而煤、岩巷中的构造控制突出占近72%,突出点由小断层引起煤层产状及煤体结构强烈揉皱的占100%.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点的构造组合形式分断层构造、断层与褶皱叠加和褶皱构造三类,其中断层组合又分地堑型、阶梯型、断层交汇型、挤压构造型和顺层断层型五种.小构造发育是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平面分区性和空间分带性的主要原因,构造煤发育程度是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直接原因;必须进一步加强小构造对构造煤发育控制范围的研究,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地质构造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构造破坏煤的煤化程度及其瓦斯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北宿东矿区和淮南谢二矿的某些煤层采到过强烈的后生构造破坏,煤体的破碎强度与矿井瓦斯及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存在正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对湖南利民煤矿煤与瓦斯弱突出区域、强突出区域和未突出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作详细分析后,发现煤层顶底板断-褶构造发育不协调、边界条件不一样,引起Ⅰ、Ⅱ、Ⅲ、Ⅳ各区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构造复杂程度具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探讨了构造应力场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认为构造应力决定着突出强度的大小,进而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密度、强度的差异性.所得结论为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南利民煤矿煤与瓦斯弱突出区域、强突出区域和未突出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作详细分析后 ,发现煤层顶底板断 褶构造发育不协调、边界条件不一样 ,引起Ⅰ、Ⅱ、Ⅲ、Ⅳ各区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构造复杂程度具一定的差异性 ;同时探讨了构造应力场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 ,认为构造应力决定着突出强度的大小 ,进而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密度、强度的差异性 .所得结论为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7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个高瓦斯矿井、32个低瓦斯矿井煤矿区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华北板块构造控制河北省瓦斯分布,区域构造控制各矿区瓦斯分布,矿井构造控制采区、采面瓦斯.厘定出开平煤田北西翼高突带、下花园八宝山高突带、邯邢煤田鼓山东侧深部高瓦斯带和兴隆-宽城-松树台高瓦斯带4个高瓦斯带.研究表明:河北省内煤矿区高突瓦斯矿井的分布受控于EW向燕山褶皱带和NNE太行山构造带两大构造带,具有分带特征,太行山东麓的瓦斯由于深大断裂和地下水的控制而呈现"西低东高,南小北大"的态势,燕山褶皱带受燕山期NW-SE向水平挤压作用发育有逆冲推覆构造,密集发育的逆断层造成煤层叠瓦式分布有利于瓦斯的保存,80%矿井含煤地层集中在石炭二叠系,石炭二叠系瓦斯突出危险性要比侏罗系煤层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水城矿区隔档式褶皱对该区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影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考察等手段研究了水城矿区隔档式褶皱演化分析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影响机理及特征.研究表明:水城矿区先期断裂存在及燕山期挤压力学作用形成了水城矿区隔档式褶皱,背斜区域造成煤层及瓦斯缺失,向斜区域煤层及瓦斯得以保存,隔档式褶皱形成过程中由于层间滑动、沿断裂滑动等造成了煤系地层破坏,形成了构造煤,挤压应力环境形成了瓦斯封闭系统,造成了瓦斯富集,越靠近向斜轴部,煤与瓦斯突出次数越多,灾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煤体结构为基础的煤与瓦斯突出简化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计算了煤与瓦斯突出中作用于煤体的动力和煤体本身的阻力,建立了以煤体结构为基础的煤与瓦斯突出简化力学模型,定量讨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力学过程,并给出了其构造煤临界厚度判据  相似文献   

8.
海孜煤矿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厚变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海孜煤矿岩、煤层组合特征 ,总结了 7,8,9,1 0煤层的断层、层滑构造和煤厚变化情况 ,探讨了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构造变形对煤厚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7,8,9,1 0煤层等软弱层属于塑性层 ,而各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及构造变形又有较大区别 .在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7,8,9煤层以层滑构造发育为主 ,形成煤层急剧增厚变薄带 ,并见压剪和张剪性两种层间断层 ;1 0煤层以中小型剪切式断层为主 ,层滑构造发育程度次之 ,煤厚变化幅度较小 .断层和层滑构造又存在密不可分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两软一硬煤层特殊的瓦斯地质条件,以云盖山井田一矿二1煤层为例,探寻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突出预测指标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变动,云盖山一矿二1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地应力集中;受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具有突然增厚、变薄以至尖灭、挤灭现象;二1煤层构造软煤呈连续层状发育.因此,在煤层薄、厚交接处(煤层急剧变化带),小断层附近,应力集中,瓦斯积聚,煤体破坏严重,易发生突出.此项研究,可为地质条件类似矿井开展瓦斯地质研究和瓦斯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贵州织纳煤田比德区块6号主采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选取构造曲率、断层强度、断层密度、断层分形维数等4个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分形理论及区块内断层、褶皱发育和分布情况,对6号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和评价,划分了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程度类型主要为简单和中等,构造复杂区多集中在区块边缘断裂和大型褶皱发育地带;构造复杂程度主要受控于岩脚向斜及阿弓向斜等大型褶皱,断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储层的复杂性,说明区块内构造对6号煤储层的控制作用极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已愈来愈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作者对平顶山十矿影响突出煤层瓦斯赋存和突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煤体结构、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体积含量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井田内厚度小于2 m的单一煤层一般不具突出危险性,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发生突出;戊9-10煤层分叉合并线附近为煤与瓦斯突出带,其他煤层分叉合并线附近可能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displaying rules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controll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Pingdingshan mining area,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features in outburst sites were investigated emphatically. The combination type, orientation and least seam thickness in outburst sites were put forwar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geological mark for forecasting gas outbursts in deep mining.  相似文献   

13.
构造煤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高空隙率、低透气性使构造煤能够保持较高的瓦斯压力 ;破碎性、“隔离”作用及“气垫”作用 ,使构造煤抵御外力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 ;构造煤变形幅度大的特性 ,为瓦斯的迅速解吸、放散和快速流动创造了条件 ;构造煤薄弱分层或“通道层”的存在 ,则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初始激发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 ,影响和制约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和分布 .尽管如此 ,一定厚度的构造煤的存在只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龙永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石门沟煤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煤层瓦斯质量体积(含量)是煤层瓦斯主要参数之一,是矿井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瓦斯抽放设计的重要依据.只有摸清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才能对采掘面瓦斯抽放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为避免石门沟煤矿瓦斯治理的盲目性,笔者通过分析煤层瓦斯质量体积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并结合矿井地质构造,研究了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总结得出石门沟煤矿3号煤层瓦斯质量体积受地质构造控制,在远离地质构造区域,瓦斯质量体积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并推出其关系式,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煤层瓦斯质量体积(含量)是煤层瓦斯主要参数之一,是矿井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瓦斯抽放设计的重要依据.只有摸清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才能对采掘面瓦斯抽放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为避免石门沟煤矿瓦斯治理的盲目性,笔者通过分析煤层瓦斯质量体积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并结合矿井地质构造,研究了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总结得出石门沟煤矿3号煤层瓦斯质量体积受地质构造控制,在远离地质构造区域,瓦斯质量体积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并推出其关系式,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突出预测与防治原理,论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的硬件组成和关键电路的设计,并完成了软件设计。通过井下实验证实了该监测仪可实现与煤体无触监测,且信息接收、舆较为可靠,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分析和预报提供了正确的原始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mast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as disasters in Huaibei coalfield, based on data analysis,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gas parameters in Huaibei min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aibei coalfield is located in Xu-Su arcuate tectonic circle, and the coal seam and gas occurrence took on bipolar-distribution. The domin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as outburst were tectonic structures, tectonic stress, magma intrusion and mining depth.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Huaibei coalfield were very complicated, and almost all the outburst accidents occurred in tectonic structure zones. The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outburst accident. The thermal evolution and trap effect of magma intrusion controlle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gas occurrence and outburst.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the possibility of gas outburst accid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arrying out several effective regional measurements, the gas control effect was obvious and could ensure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mining in outburst coal s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