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小波变换与二维独立元分析(WT-2DICA)能有效提取人脸图像的高阶统计信息,但不能很好地识别受污损的人脸图像。改进Fisher算法充分考虑了类别信息,避免了传统Fisher算法造成的小样本问题。该文结合2种算法的优点,融合改进Fisher算法的最佳投影方向与WT-2DICA算法的独立基子空间,获得了融合投影方向。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多角度静态图像识别拼接方法存在图像拼接精准度低、识别准确率低和拼接时间、识别时间长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AGV机器人多角度静态识别图像智能拼接方法。对中心矩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获得多角度不变矩,利用不变矩对静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采用对数几率回归分类算法进行分类;采用最大似然法估算图像中的参数;利用梯度下降法判定参数最小值,得到图像识别结果;利用AGV机器人,将图像的识别结果投影到变换矩阵中,将矩阵中的重叠图像划分成一个缝合部分和两个过渡部分;通过多分辨率图像融合算法和加权平均图像融合算法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融合,得到完整的图像,实现静态图像智能拼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拼接精准度较高、识别准确率始终在80%以上,拼接时间最高仅为36 s,识别时间始终低于20 s,该方法的准确性高、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线性回归分类LRC(Linear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Fisher准则改进的线性判别回归分类算法。首先根据Fisher准则最大化类间重建误差与类内重建误差的比值,为LRC找到最优投影矩阵;然后利用最优投影矩阵将训练图像及测试图像投影到各个类的特征子空间;最后,计算出测试图像与各个训练图像之间的欧氏距离,并利用K-近邻分类器完成人脸的识别。在FERET和AR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回归分类算法,该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2DFLD的手背静脉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背静脉识别技术采用非接触式,为了避免在采集图片时由于手背的旋转和平移给识别带来干扰,提出一种手背静脉有效区域的定位方法,在手背截取出一个包含静脉信息最多的矩形。该算法主要利用基于不变特征点的图像定位方法来寻找手背外侧边缘的特征点,然后定位分割出手背静脉有效区域的图像。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定位准确,速度快。由于经典的Fisher线性判别算法类内散度矩阵通常会是奇异的,提出一种基于二维Fisher线性判别(2DFLD)的手背静脉识别方法。该方法直接进行图像矩阵投影,避免高维运算。对于手背静脉图像库,用2DFLD方法提取静脉特征空间,再将测试图像投影到该特征子空间上,最后用最近邻欧氏距离方法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率达98%。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外热成像中目标识别和跟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小波变换的局部对比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多尺度树状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已配准的源图像在相应的能量准则下进行分解,克服了小波变换的移变性;对于分解后的低频子图像采用加权平均的融合规则,对于高频子图像采用局部对比度量测的融合规则,融合图像既保持了源图像的细节信息,又滤去了红外成像中的各类噪声。采用交叉分辨力评价算子量测红外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衬比度;通过仿真及基于客观的图像融合评价标准,分别从信息熵、标准差、平均梯度和交叉熵四个参数对图像融合效果进行评估,证明了对于双波段红外辐射图像的融合,提出的融合算法优于小波融合算法、形态学区域分割融合算法。算法尤其适用于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相似文献   

6.
李茜  克达尔  王朔中 《计算机工程》2007,33(10):225-226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投影的记分卡识别算法,与扫描装置配合可实现高效准确的卡片信息解读,不仅能达到无差错识别,而且容易实现。系统以扫描仪获取的图像为输入,通过横向和纵向投影实现定位和信息提取。通过搜索纵向投影最大标准差所对应的方向实现角度校正,克服了扫描误差引起图像偏斜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种光照鲁棒的图像拼接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图像拼接方法只能处理光照一致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环境光照鲁棒的全景图拼接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圆环投影来获取待拼接图像的匹配特征序列,不仅克服了传统图像特征提取方法中的区域局限性问题,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光照变化的图像匹配;然后使用统计参数来调整待拼接图像的整体亮度,以解决光照变化问题;最后对于传统图像融合处理中采用线性加权函数通常引起的最终拼合图像重叠区域模糊问题,构造了包含图像梯度的能量函数,用于计算重叠区域的全局最优融合因子。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光照变化图像的拼接融合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影距离模型的遥感图像多尺度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含云及云影遥感图像上的云影进行有效消除,首先构建了遥感云影成像距离模型,并依据遥感云影距离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云影识别算法,用来对有云遥感图像中的云层和阴影进行检测与识别,并生成融合区域图;然后在融合区域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图像融合算法,用来消除云影,即先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几何分解,得到源图像的粗糙和细节分量,然后对云影区域和非云影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进行处理得到融合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新融合算法不仅对薄云的消除效果非常好,而且对厚云及阴影的消除效果也非常好,且不会产生衔接边缘。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稀疏局部Fisher判别分析(Sparsity Loca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SLFDA)。该算法在局部Fisher判别分析降维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参数引入稀疏保持投影,在投影降维过程中保持了数据的全局几何结构和局部近邻信息。在UCI数据集和YaleB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融合局部Fisher判别分析和稀疏保持投影的优点;与现有的半监督局部Fisher判别分析降维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基于最短欧氏距离的分类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核Fisher判别分析在多聚焦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与图像块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源图像进行块分割,计算反映图像块聚焦程度的清晰度特征;再将源图像的部分区域作为训练样本,获得训练后的核Fisher判别分析参数;然后利用已知的核Fisher判别分析获得初步融合图像;最后对位于源图像清晰与模糊区域交界处的源图像块利用冗余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后,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图像融合效果优于常用图像融合方法,可在有效提高图像融合质量与减少计算量之间获得较好的折衷。  相似文献   

11.
一种融合PCA 和KFDA 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才扣  杨静宇  杨健 《控制与决策》2004,19(10):1147-1150
提出一种融合PCA和KFDA的人脸识别方法,即在进行非线性映射之前,首先利用经典的主分量分析(C—PCA)进行降维,然后执行KFDA.为进一步降低整个算法的计算时问,又提出一种I—PCA KFDA方法,它直接基于图像矩阵的主分量分析(I—PCA).ORL标准人脸库的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核Fisher鉴别分析方法相比,两种方法可将特征抽取的速度分别提高3倍和7倍,其识别精度没有丝毫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脸识别系统在人脸被遮挡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人脸在遮挡情况下的识别率,文章提出一种通过图像多方向梯度值,使用融合、补偿等方式产生可以对原图像进行特征描述的特征图像,通过对特征图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实现人脸识别的算法;算法首先计算图像四方位的梯度值;其次对4个梯度值进行融合运算,产生合融梯度、差融梯度;再次以合融梯度、差融梯度作为补偿变量在原图像上进行适当系数的补偿,形成人脸图像特征图;然后对特征图依次进行直方图统计、主成分分析后,使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使用Matlab2016试验仿真平台在ORL、CMU_PIE等多个人脸数据库上进行测试,分别取得100%、92.21%的准确率,结果表明推荐算法在人脸被遮挡情况下的识别率具有很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监督直接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政仪  朱益丹  赵龙 《计算机工程》2009,35(10):190-192
提出一种用于图像识别的有监督直接局部保持投影算法,该算法结合样本类别信息,通过同时对角化的方法求解局部保持投影问题,避免矩阵的奇异性。在ORL人脸库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率高于PCA, PCA+LPP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在LDRC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将改进LDRC算法的准则函数应用到Fisher分类器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BP特征和改进Fisher准则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提取每幅人脸图像的标准LBP直方图特征:把提取到的LBP特征输入到改进后的Fisher分类器中,得到最佳投影矩阵和投票结果矩阵;求解出投票结果矩阵的最大值所对应的类别号,将其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分别在FERET和AR人脸库中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相比,给出的方案可以使人脸识别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软场"效应和病态问题对重建图像精确度的影响,在分析电容层析成像基本原理和成像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能量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以线性反投影、Landweber和共轭梯度算法作为图像重建的基础,利用各个图像的互补特性,经对重建的图像小波分解后,分别采用基于局部能量和加权平均算子融合规则对分解后图像的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进行图像的融合,得到准确度更高的成像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成像精确度得到明显提高,缩小了误差,图像更接近原型,为ECT图像重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路视频融合阶段拼缝线两侧范围内出现的虚影、色彩亮度差异以及高分辨率下无法实时拼接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方向感知的视频融合算法。首先,在图像配准阶段,采用SIFT提取特征点与特征描述子对图像进行配准;然后,在图像融合阶段,使用指数函数构建的权值查找表指导融合过渡,结合视频帧投影位置与拼接缝之间的距离,利用形态学操作自适应地融合图像拼缝;最后,利用GPU平台大量多线程并行运算,整合投影与融合等矩阵运算从而掩盖延时达到实时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消除重叠区域内出现的虚影、模糊现象,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拼接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红外与可见光融合图像融合是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核心功能之一,能够较好地理解光线条件较差时车辆外部环境目标,对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车辆识别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在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中优势显著。针对汽车领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进行综述,分析了现代车辆对图像融合技术的需求;总结了基于数学方法框架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和最新发展;概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结构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最后讨论了车载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邵楠  张科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874-2877
原始定义下的投影熵特征对于图像信息利用不够充分,而且对图像缩放变换不具有不变性,针对这两方面的不足,给出了扩展规范化投影熵特征的定义,并将规范化后图像的局部投影熵特征向量用于图像识别;在进行图像识别时,利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得到训练集图像局部投影熵特征的混合高斯概率分布模型,求取目标图像的相应特征到各个混合高斯函数的Mahalanobis距离,根据距离判别法原理得到目标图像所属类别。实验采用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视觉数据库中的图像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和良好的并行运算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