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所周知,多环芳烃(PAH)是致癌性物质,但PAH的结构与致癌性之间有密切关系。例如,苯并(a)芘有强致癌性,但其异构体苯并(e)芘无致癌性;苯并(b)萤蒽是致癌物质,而其异构体苯并(K)萤蒽未发现致癌性,等等。因  相似文献   

2.
五环多环芳烃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属于高环多环芳烃,降解难度高、危害大,其中苯并[a]芘危害性最大,具有很强的致毒性和致癌性。通过竖式电炉模拟制备炼焦烟气,采用微波和吸波介质协同处理的方法,以二氯甲烷和玻璃纤维对多环芳烃进行收集,通过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炼焦烟气产生的五环多环芳烃,研究了微波-吸波介质处理五环多环芳烃实验时微波温度,以及吸波介质的质量、粒径、种类等实验因素对4种多环芳烃各分量及总量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温度400℃、碳化硅吸波介质6 g时,总的降解率为72%,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降解率分别为79%、75%、72%和48%,处理效果较好,尤其苯并[a]芘降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某焦化厂地块为调查对象,通过资料搜集、污染识别及采样检测分析,查明了地块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地块污染初步概念模型,识别了潜在污染物种类及污染源分布特征,布设土壤采样点位127个,采集418件土壤样品送检,进行了污染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块共有乙苯、苯、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k]荧蒽、石油烃(C10-C40)等10项指标存在超标;超标指标主要分布在备煤炼焦工段区、硫铵工段区、煤焦油氨水储罐及冷鼓电捕工段区三个区域;地块浅层无地下水,污染物进入地块土壤,横向扩散迁移速度较慢,垂向上污染物可能会随着大气降水逐步向下层土壤迁移扩散,场地土壤存在环境风险。分析结果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及污染管控提供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程序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15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萘、苊和芴的检出限为0.5μg/kg,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的检出限为2.0μg/kg,其余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在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菲、蒽、芘、苯并[a]蒽、崫、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0.001~0.5 mg/L浓度范围,其余化合物在0.002~1.0 mg/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5;当样品加标水平分别为2、10、100μg/kg时,回收率在71.1%~98.4%,RSD10%。该检测方法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焦化过程中焦化固废的潜在环境风险,利用GC-MS和ICP-MS等高精度测试技术研究了某煤焦化企业产生的煤焦化固废(焦油和焦油渣)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典型有害元素的浓度特征,分别评价了PAHs和有害元素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煤焦油和焦油渣中PAHs的总量为174650 mg/kg和69010 mg/kg,并主要以萘、苊烯、芴、菲、蒽、荧蒽和芘为主;煤焦油和焦化渣中的PAHs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均以2-4环的PAHs为主,占比分别为91.5%和93.2%,其中3环的PAHs的占比分别达41%和48.5%;单体PAHs的等效致癌毒性中,致癌毒性贡献较大的主要有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a]蒽和二苯并[a,h]蒽这些中高环的PAHs;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6600-2018规定的有害元素风险筛选值相比,发现煤焦油和焦油渣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  相似文献   

6.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群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5种较难降解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和能源,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焦化厂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50株PAHs降解菌。通过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这些PAHs降解菌分为15个种群,分别属于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Methylobacterium(甲基杆菌属)、Burkholderia(伯克霍尔德氏菌属)、Rhodococcus(红球菌属)、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Phyllobacterium(叶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Microbaterium(微杆菌属)8个属,其中优势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纯菌株降解能力测试表明,培养12 d后,菌株3-6-12降解效果要优于其他菌株,对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降解率分别可达39.64%、33.52%、38.57%、25.37%、31.17%。实验结果可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高效的降解菌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茶油加热过程中累积的18种多环芳烃残留进行了检测。对不同加热模式(加热时长、加热次数、加热温度)对山茶油中多环芳烃累积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加热时长为6 h,重复加热次数为12,加热温度200℃接近山茶油烟点时,山茶油中的PAHs总量为183.389μg/kg,其中苯并[b]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苝这三种高致癌性PAHs含量达到本实验的最大值。加热时长延伸、重复加热次数增多或加热温度提升均对山茶油中PAHs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山市农田土壤有机物污染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1个土壤样品,对17项有机物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分析了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污染物均全部达标,菲(PHE)、苯并[a]蒽(BaA)和苯并[b]荧蒽(BbF)存在超标,其中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蒽,超标率为16.4%;全市超标率为23.0%,尚不存在普遍性的污染;苯并[a]蒽以"轻微污染"为主,轻微污染率为14.8%,局部地区存在重度污染;苯并[a]蒽的污染点位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中山市东部地区;局部高污染点位位于中山市港口镇;以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中山市土壤有机物主要污染级别为"清洁"水平,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6,(9):1789-1791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色谱(U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这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后用甲醇溶解,采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并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实验,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相对标准偏差为0.56%~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115.04%。与其他检测柴油中多环芳烃方法比较,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及准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9):1789-1791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色谱(U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这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后用甲醇溶解,采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并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实验,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相对标准偏差为0.56%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115.04%。与其他检测柴油中多环芳烃方法比较,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及准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二甲亚砜作萃取溶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测定环保型橡胶填充油中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溶剂萃取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多环芳烃和HPLC测定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多环芳烃组成的条件。结果表明:二甲亚砜萃取多环芳烃的最适宜萃取温度为(23±2)℃,萃取重复性最大偏差值为0.27个单位,标准偏差为0.190个单位;萃取回收率最低的90.1%,最高的109.8%;HPLC分析以ZORBAX PAH色谱柱可对16种多环芳烃实现分离,可将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b]荧蒽基线分离,芴和二苯并[a,h]蒽两种芳烃能够被检出。HPLC重复性的最大标准偏差为0.39个单位,最小的为0.01单位,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可满足环保型橡胶填充油技术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茂名市茂南区石化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对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分析了其分布特征,采用轻重比和特征比值法对其来源作了解析,并采用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工业园周边土壤中的16种PAHs总含量为451~7899ng/g,均值1690ng/g,大部分点位PAHs单体均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限值,仅1个点位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含量超过了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未超过一类用地管制值;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区周边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非交通源的石油燃烧源,同时生物质和煤燃烧源也有部分贡献。生态风险评价表明16种PAHs的TEQBaP的范围为97.3~1540 ng/g,平均值为378.3 ng/g,7种致癌性PAH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其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贡献率最高。茂名市茂南区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数都符合国内建设用地土壤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某汽车厂总装车间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调查,采集了0~6.0 m深度的243个土样以及4个地下水样,检测了总石油烃、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并研究了它们在车间内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总装车间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地下水几乎未受污染;(2)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为总石油烃(C_(15)-C_(28))、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重金属砷,可能来源于清洗汽车零部件过程中渗入土壤的含油、含重金属混合废水;(3)车间内的污染物基本集中在0~0.5 m的浅层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及其性质改变,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浓度逐渐减小,砷的分布因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规律。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等标准对该场地进行评估:车间内多环芳烃、总石油烃和重金属砷含量均超出商住用地筛选值,点位超标率达18.5%,存在较大风险。结合调查数据和后续利用规划,该场地可以选用化学-植物联合法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晏凤霞  张珉  王晓婷 《浙江化工》2013,(12):10-12,17
通过发展一种高效合成14-芳基或烷基取代-14-氢-二苯并[a,j]氧杂蒽的方法,可高收率地合成一系列目标产物。此外,该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仅为1~1.5h)、便于操作、环境友好、使用的铁催化剂价廉易得等一系列优点。因而,为合成该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选取了3个浓度值进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爆炸后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液化石油气爆炸后气体除含有大量烷烃和烯烃类物质外,还舍有并四苯、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析结果对在相关火灾爆炸事故的救援、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以及事故后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城市环境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发展规划等需要,大多污染企业经搬迁后须进行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针对超过土壤污染管控值的建设用地还需做治理修复。本文以江苏省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的土壤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土壤实施修复的应用现状,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表明:氯苯、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a)蒽、茚并(1,2,3-c,d)芘和二苯并(a,h)蒽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某地块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确定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加热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并对修复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实验证明,在加热300℃以上且加热时间在1 h以上条件下,5种目标污染物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能够有效被去除;在工程中当热脱附系统控制反应温度350℃且加热反应时间1 h时,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均符合效果评估要求,修复后土壤采用原位回填的方式处置。该应用案例对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苯并(a)芘(BaP)的特殊性质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环境中产生苯并(a)芘(BaP)的污染来源进行了详细叙述,重点介绍了炼焦排放苯并(a)芘(BaP)的研究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苯并(a)芘(BaP)的特殊性质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环境中产生苯并(a)芘(BaP)的污染来源进行了详细叙述,重点介绍了炼焦排放苯并(a)芘(BaP)的研究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产微晶纤维素膜和滤纸作基质,以乙酸亚铊作重原子微扰剂建立了测定痕量芴和苯并[a]蒽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实验表明,MN-C 和 MN-P 两种型号的微晶纤维素膜是比较适宜的基质材料。铊盐和铅盐是很有效的重原子微扰剂,尤以乙酸亚铊最佳。苯并[a]蒽所需要的重原子浓度明显比芴的大,这可能与其较低的三线态能量有关。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检出限达 ng/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