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促进有机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应钦 《广东化工》2011,38(3):232-233,214
微波辐射技术可用于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反应、缩合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烃烷基化反应、烯烃加成反应、羰基加成-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环化和开环反应、Diels-Alder成环反应、取代反应、脱保护基反应、酰基化反应、芳基化反应、自由基反应、Tipson Cohen反应、产生二氯卡宾反应、脱羧反应、磺化反应、催化氢化反应、Bischler Napieralski反应、Fries重排反应、偶合反应、Mannich反应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反应热效应和反应平衡常数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相同的温度下,与苯酚羟基上成醚反应相比,苯酚C上烷基化反应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苯酚C上烷基化反应中,三取代反应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最大,二取代反应居中,一取代反应最小。与气相反应相比,液相烷基化反应放热量较大,其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反应以液相进行更有利。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阐述了以环己胺,间苯二酚,硫酸二甲酯,苯酐为主要原料,经缩合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化反应来合成热敏染料TCT-2,并且给出了最佳操作条件缩合反应206~208℃,回流反应5小时;烷基化反应50℃反应2小时;酰化反应回流反应7小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地沟油中的长链脂肪酸酯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甲基磺酸催化高酸值地沟油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为研究体系,反应中甲醇被持续通入地沟油中,同时不断蒸出未反应完的甲醇与生成的水。测定地沟油与甲醇酯化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甲基磺酸催化高酸值地沟油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76.06 kJ·mol-1,提高甲醇流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都能提高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离子液体在Heck反应、氧化反应、加氢还原反应、傅-克反应和醇的卤代反应中的应用。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的合成丁基苯的傅-克反应中,室温下反应3m in即可反应完全,而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的烯烃加氢反应只需反应6h。离子液体也能加快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
聚甲醛二甲醚反应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甲醛二甲醚(DMM2—8)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绿色柴油添加剂,可以采用三聚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用基团贡献法对聚甲醛二甲醚合成反应体系中主要反应的反应焓变、反应Gibbs自由能变和反应平衡常数以及多种基础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298.15—473.15 K,反应体系中三聚甲醛分解为甲醛单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甲醛与甲醇反应生成DMM2—8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逐渐向不可自发进行转变;以上两步反应耦合后,在整个温度范围内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反应平衡常数减小,但反应均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重实验对含铁粉尘碳酸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碳酸化反应的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分析了反应温度对反应控制阶段动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碳酸化球团的转化;碳酸化反应温度由400℃升高到600℃时,CaO转化率明显增大,800℃达到最大;碳酸化反应的总速率受到内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共同控制,反应前期化学反应为限制环节,反应速率较快,反应后期内扩散为限制环节,反应速率变慢;在200~800℃的反应活化能为11.091 kJ/mol.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经计算指出:在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气化反应过程中,碳与氧的氧化反应、水煤气反应和CO还原反应各消耗总用煤量的33.2%、47.5%和16.0%,随灰渣排出炉外的煤占总用煤量的3.3%。饱和温度控制的不同,则各反应的反应强度不同,煤气中H2、CO及CO2组分比例不同,各反应层煤炭消耗的比例也略有不同;氧化反应放热量的56.92%用于水煤气反应和CO还原反应,其余43.08%为反应余热,气化用煤气化反应活性越强,消耗的反应余热越少。  相似文献   

9.
朱茂电  胡静  刘绍英  王公应 《化学工程》2011,39(12):48-51,68
采用Benson和Joback基团贡献法对苄胺与碳酸二甲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体系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反应温度对苄胺与碳酸二甲酯甲基化反应和甲氧羰基化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373.15-453.15 K之间,甲基化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为自发过程,反应平衡常数K(O)...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氢氧化钠催化多聚甲醛与苯酚加成反应。研究了多聚甲醛加料方式、水浴温度、碱浓度和碱液加入量对反应剧烈程度和反应体系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显著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体系温度;与多聚甲醛分批次加入比较,一次性加入能阻止反应剧烈进行;随水浴温度增高,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在氢氧化钠量相同情况下,随碱浓度增大,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随碱液加入量增多,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对最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聚酯A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进行反应,合成了聚氨酯(PU)预聚体,再与3-N(苯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合成了硅烷封端聚氨酯热熔胶(SPUR)。通过化学分析法分别研究了PU预聚体和SPUR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聚酯A与TDI的预聚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Ea为33.82kJ/mol,75℃下反应速率常数k为0.00732g/(mol.min),反应末期由于粘度增大和支化反应,偏离了二级反应;PU预聚体与3-N(苯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反应也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0827g/(mol.min),反应速率快,可在室温下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2.
<正>《药物中间体化学(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以中间体为主线,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包括药物中间体合成设计、环合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酰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氨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卤化反应、手性药物中间体合成以及药物中间体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与检测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桐油和甲醇的预酯化反应的研究。反应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油摩尔比和体积空速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反应压力1.5 MPa,醇油摩尔比10:1,体积空速1 h~(-1)。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酯化率为94.5%,反应产物酸值由5.5 mg(KOH)·g~(-1)降为0.3 mg(KOH)·g~)-1)0。  相似文献   

14.
用择形催化剂XC-90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求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建立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段惠峰  吴倩  李佟茗 《广州化工》2011,39(20):39-42
使用性能较优的10Co18La/Al2O3催化剂进行乙醇重整制氢反应,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反应空速的影响,结合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乙醇转化率上升,氢气的选择性减小。反应空速增加时,反应速率加快,乙醇转化率下降,氢气的选择性增大。反应温度为500℃、反应空速为40 mL/(h.gcat.)时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酶的多功能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本文综述了脂肪酶催化碳-碳键形成反应进展,例如:Michael反应、Mannich反应、Knoevenagel反应、Diels-alder反应、Henry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在四元催化体系间歇釜式反应的基础上 ,本文对乙烯齐聚的连续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设计并安装了一套连续化反应装置 ,包括预反应器、反应器和闪蒸后处理装置。在连续化反应装置上 ,分别考察了催化剂进料速度、反应压力和催化剂浓度对乙烯齐聚连续化反应的影响 ,同时获得了连续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经过研究发现 ,该四元催化体系的间歇釜式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也同时是连续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齐聚反应的催化活性、C=4 -10 的选择性、1-C=4 -10 的线性选择性及产物分布等基本相同。实验证明 ,该连续化反应工艺流程可行 ,可作为未来工业化的模型装置。  相似文献   

18.
氟苯水杨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2,4 二氟苯胺为原料,经芳烃偶联反应、傅- 克酰化反应、拜耳- 维利格反应、水解反应、羧化反应来合成氟苯水杨酸这一工艺路线。得到了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偶联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0℃,酰化反应中n(三氯化铝)∶n (联苯) =2-6∶1,氧化反应应在惰性反应环境和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进行,过酸与芳酮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3-0∶1,惰性气体保护和惰性反应介质有利于羧化反应的进行。在新的工艺条件下单程总收率达到42-5% 。  相似文献   

19.
《化学工程》2017,(7):56-60
在500 m L的搅拌反应器中,固体草甘膦和固体碳酸钾直接反应合成草甘膦钾盐。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反应生成CO2的量,并考察了气体湿度、反应温度、物料比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含水率显著影响反应物之间的传质,该反应存在诱导期、加速期及降速期3个阶段。通气湿度增大,固相反应物含水率升高,反应诱导期缩短,反应更易进行,相同反应时间的反应转化率和平均反应速率增大。通气湿度过高,带湿能力下降,反应加速期产生的水分会导致产物结团,影响后续反应。在相同通气条件下,反应温度升高,平均反应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存在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反应体系中的水分流失加快,使固相中的含水率较低,反应速率反而下降。草甘膦与碳酸钾的摩尔比减小,相同质量的草甘膦与碳酸钾之间的接触机率增加,可以加快草甘膦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以超临界CO_2为反应介质,用过氧化氢作为氧源,使甲苯在反应釜内发生均相氧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蒸馏回收,得到未反应的甲苯和苯甲醛产品.CO_2循环利用。研究发现,反应的最优化条件为反应压力25MPa,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h,苯甲醛的收率为1.535%,过氧化氢与甲苯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2.5,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76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