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测量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结合动电位扫描测量304不锈钢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结果表明,电位扫描速率为0.3~6 mV/s时,其对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以及滞后环的大小的影响较小。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的点蚀电位表明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着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实时、原位监测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3.5%氯化钠溶液阳极极化过程中的表面动态变化;用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阳极极化后试样表面腐蚀点进行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特征研究;发现极化过程中激光干涉图上出现的亮斑是由不锈钢表面点蚀产物扩散造成的.结果表明,采用ESPI技术可以对1Cr18Ni9Ti不锈钢点腐蚀过程进行原位、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动态连续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15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和缝隙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30℃的3.5%NaCl溶液中,C15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均高于对比材料316L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C15不锈钢缝隙试验用试样在施加0.8V(SCE)恒电位条件下不发生腐蚀。  相似文献   

4.
用失重法和恒电位极化法研究了45#碳钢、1Cr18Ni9Ti、304不锈钢和Ni-P合金镀层在含S介质中的腐蚀性.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S2-浓度变化对4种材料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影响较小,1Cr18Ni9Ti和304不锈钢的极化曲线相似,为典型的阴、阳极控制的电化学腐蚀过程,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相近;Ni-P合金镀层出现了钝化区;45#碳钢出现了阳极控制的扩散过程.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增大,1Cr18Ni9Ti和304不锈钢的极化率变大,Ni-P合金镀层的钝化性能减弱, 1Cr18Ni9Ti、304不锈钢和Ni-P合金镀层均是含S介质中的耐蚀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浸泡初期(0h~48h),电化学噪声电位、电流在测量时间范围内漂移较小,电位谱功率(PSDV)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电化学阻抗谱在低频下出现感抗特征,表明研究电极表面发生钝化膜破裂与修复的交替过程,即出现了亚稳态蚀点。浸泡中期(48h~60h),电化学噪声出现尖峰波动,谱功率曲线的斜率产生突变,电化学阻抗谱的低频感抗特征消失,表明研究电极表面的亚稳态蚀点转化为稳定蚀点。扫描电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浸泡60h后研究电极表面出现明显蚀点。  相似文献   

6.
0Cr18Ni9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对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0Cr18Ni9不锈钢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试样表面形成的纳米品组织进行了检验.对试样表面进行了点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用扫描电镜对点蚀试样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试样表面层形成平均尺寸约20 nm的纳米晶组织,表面纳米化可以明显改善0Cr18Ni9不锈钢样品在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特性,大大提高其抗氯离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在含SO2-4稀HCl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1Cr18Ni9Ti和316L在含硫 酸盐(SO2-4)的稀H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SO2-4 能显著抑制1Cr18Ni9Ti的点蚀,而对316L的腐蚀有加速作用并降低其钝化性能。电化学阻抗 谱测量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保护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魏欣  董俊华  佟健  郑志  柯伟 《金属学报》2012,(4):502-507
通过循环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对Cr26Mo1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Cr26Mo1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钝化膜阻抗降低.Cr26Mo1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和性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改变.Cr26Mo1不锈钢发生点蚀的孕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点蚀敏感性增加,已发生点蚀的试样不能够自修复.  相似文献   

9.
魏欣  董俊华  佟健  郑志  柯伟 《金属学报》2012,(5):502-507
通过循环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对Cr26Mol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Cr26Mol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钝化膜阻抗降低.Cr26Mol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和性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改变.Cr26Mol不锈钢发生点蚀的孕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点蚀敏感性增加,已发生点蚀的试样不能够自修复.  相似文献   

10.
用草酸电解实验结合金相观察以及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0Cr18Ni9Ti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和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单一固溶处理后试样具有较好的耐点蚀性,稳定化处理后虽然具有很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但是耐点蚀性较差.同时,采用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发现固溶处理后试样表面钝化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改性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离子体改性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雷明凯,袁力江,孔常静,张仲麟(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4)电子回族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具有高电子密度和离化率,低放电粒子溅射率及无极放电设计等优点[1-2],为金属钝化膜的改性提供了有效和...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SRB及Cl-对1Cr18Ni9Ti不锈钢腐蚀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失重法、微生物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在不同Cl-含量的土壤中 ,硫酸盐还原菌对 1Cr18Ni9Ti不锈钢腐蚀的影响规律 .13 6d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Cl-含量土壤中SRB菌量在2 3 0 0 0~ 3 5 0 0 0 (个 /克土 )之间 ,Cl-的加入并没有显著影响SRB的生长 ,随着Cl-的加入土壤中SRB的菌量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大 ,不锈钢腐蚀电位负偏移 ,而且在接菌土壤中的腐蚀电位比在灭菌土壤中负移幅度更大 ;不锈钢在灭菌土壤中没有发生点蚀现象 ,而在接菌土壤中发生了严重的点蚀 ,最大点蚀深度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这说明在土壤中SRB及Cl-的共同作用下 ,增大了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 .不锈钢在灭菌土壤中的阻抗图谱表现为一个半径很大的容抗弧 ,而在接菌土壤中的阻抗图表现为两个时间常数的双容抗弧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0Cr18Ni9Ti不锈钢孔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0Cr18Ni9Ti不锈钢对孔蚀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所得到的均匀组织具有良好的耐孔蚀性 ,而敏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组织对孔蚀最敏感。稳定化处理虽然抑制了晶间腐蚀的倾向 ,但对耐孔蚀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对0Cr18Ni9Ti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草酸电解结合组织观察、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直流焊、脉冲焊和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对0Cr18Ni9Ti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和耐点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焊比直流焊对晶间腐蚀的不利影响更大;固溶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焊后材料的耐晶间腐蚀以及耐点蚀性,并增大钝化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磁控溅射Ni CrZr薄膜,提高其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用Ni Cr(原子比80:20)复合靶和纯Zr靶制备了不同Zr含量的Ni CrZr薄膜。采用XRD、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Gamry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分析了Ni Cr Zr薄膜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厚度以及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随着Zr靶功率的增加,薄膜中Zr含量不断增加,薄膜的组织结构不断细化,表面粗糙度由4.91 nm减小到了2.79 nm。薄膜主要由Cr3Ni2、Cr1.2Ni0.8Zr、Cr2Zr、CrO3、Ni Cr O4和ZrO2相组成,表明薄膜容易在空气中氧化。此外,随着Zr含量的增加,与316L基体相比,Ni Cr Zr薄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减小,腐蚀电位增大。当Zr原子分数为24.73%时,NiCrZr薄膜可以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钝化膜,从而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13.10nA/cm2,与316L基体相比减小了95%。结论 Zr含量的增加可以使薄膜变得更加细密,有效阻隔电解质与基体的接触,从而提高涂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伍远辉  罗宿星  勾华  孙成 《腐蚀与防护》2012,(5):378-380,451
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组分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土壤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组分对1Cr18Ni9Ti不锈钢腐蚀行为影响显著。随着SO42-与NO3-浓度比的减小,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减小,说明硫酸型酸雨对本体系的腐蚀性明显强于硝酸型酸雨。不锈钢的电化学阻抗谱表现为双容抗弧,其腐蚀过程主要受氧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