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概念设计是砖混住宅的重要抗震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抗震能力,要求建筑平面、立面规则简单、对称,但由于功能和美观上的需要,建筑形式与结构抗震要求是有矛盾的,文章论述了不同建筑形式的平面,竖向及局部抗震布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某建筑体型及构件布置不规则的建筑为例,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结构设计选型中的应用,并利用有限元结构设计软件分析了建筑体型及构件布置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参数的影响,给出了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结构设计选型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合理选取因素集与权重集能指导设计方案阶段的结构选型工作。建筑体型及构件布置不规则性对结构自振周期、层间位移角、侧向刚度等结构设计参数有显著影响,除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外,还应参照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相关要求,选定合理的性能目标和设计指标,以达到安全和经济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明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是否加入了对抗震要求的考虑,会直接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造成影响。建筑要实现抗震能力,需要结构设计同建筑设计的共同配合和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文中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抗震设计问题。并结合震害,提出了建筑的竖向和平面布置中刚度与质量分布均匀、建筑体型简单对称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优秀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结构设计同建筑设计相互配合,共同考虑抗震设计,所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强 《山西建筑》2003,29(2):21-22
论述了不同建筑形式的平面,竖向和局部抗震布置及措施,解决了建筑形式与结构抗震要求上美观与功能的矛盾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能力,指出抗震概念设计是砖混结构住宅的重要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万全红 《云南建材》2011,(17):64-64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方面探讨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主楼结构高度254.4m,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从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设计等方面对超高层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超高层建筑竖向构件设计中的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弧形墙体设计以及徐变、收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最后提出了使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竖向构件徐变、收缩效应落实到结构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探房屋建筑的结构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凤钦 《山西建筑》2010,36(14):59-60
根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结合地震情况,从场地选择、结构高宽比、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结构体系布置及结构构件等方面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设计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淄博医药产业创新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高度为142.2m,为超高层建筑。结构存在竖向体型收进,导致结构竖向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减弱了体型收进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对体型收进位置的结构构件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结合建筑特点及结构超限情况,确定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阐述了核心筒位置剪力墙布置等设计问题。对建筑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戴国莹 《建筑科学》2002,18(6):57-62
新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不仅有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还增加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包括适用范围、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和验算的基本要求,以及建筑非结构和建筑附属设备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我国89抗震规范主要对出屋面女儿墙、长悬臂附属构件(雨篷等)等附属于结构的构件抗震计算做了规定;并对围护墙、隔墙、装饰贴面、吊顶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明确要求非结构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以满足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它与隔震、消能减震一起,初步构成了基于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抗震的角度探讨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相椟  黄良波 《山西建筑》2009,35(31):68-69
简要阐述了震后主要结构形式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并从建筑体型要求,强柱弱梁,竖向地震破坏,构造要求以及学校、医院与农村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对今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从中式建筑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体型的中式建筑竖向受力体系的布置,屋面结构中梁板设计的注意要点以及斗拱等构件的受力设计及施工工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中式建筑的受力进行论述,并对建于山区的中式建筑的地基处理提出建议,总结出钢筋混凝土应用于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结构抗侧力刚度分布在建筑平面内不对称、沿竖向不连续而引发震害,采用刚度调整元件对不合理的结构刚度分布进行合理化调整,以实现既不改变原设计建筑结构布置及使用功能又使原设计完全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准则及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病房楼结构设计 ,详细介绍了建筑物沉降不均匀和竖向体型不规则及抗震剪力墙合理布置等问题的处理以及相关措施 ;介绍了医院建筑的特点以及对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了地震时建筑坍塌的原因,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针对框架建筑设计时的抗震要求,提出了建筑框架设计中应加强的几个抗震问题:注重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意识、加强底层与过度层抗震能力、强化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从而达到建筑抗震目的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以期对建筑设计师有所帮助与启迪,达到消除抗震设计隐患.  相似文献   

17.
退台式建筑可以塑造丰富的立面体型,用于超高层建筑有助于满足日照要求。同时,退台式超高层建筑也给结构带来挑战,包括竖向构件收进、塔楼出现偏心以及刚度突变等。对退台式超高层建筑的外框柱和核心筒的不同收进方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受力特点。退台式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出现偏心问题,分析竖向荷载下偏心引起的倾覆力矩和水平变形,结果表明偏心引起的效应不可忽略。对退台处的结构刚度变化及其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指出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小刚度突变,并对退台处抗侧结构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8.
闫晓爱 《山西建筑》2010,36(22):63-64
针对建筑抗震工作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性,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提高抗震性能的几项措施,以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程宝龙  魏强  钟亚军 《建筑技术》2012,43(5):419-422
结合青川中学实例,在建筑场地的规划选址、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非结构构件的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阐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杭州市钱江新城华润-新鸿基住宅项目主体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并在着重分析上部结构的抗震超限设计和抗风设计,以及跨地铁桩筏基础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对复杂体型的建筑方案应充分考虑方案的规则性,追求合理布置结构平面,减少平面扭转影响.在大跨桩筏基础设计时,应合理取值单桩刚度.可供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