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了含有N.O.卤素等给电子试剂作为MoCl_2(OC_8H_(17))_2(i-Bu)_2AlOPh体系第三组分,对丁二烯聚合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发现烯丙基卤可以大幅度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对分子量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三种烯丙基卤对分子量的调节效果是:烯丙基溴>烯丙基碘>烯丙基氯。卤代二乙基铝影响效果与烯丙基卤不同,在本体系起链终止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以MoCl_3(i-OC_5H_(11))_2—(i-Bu)_2AlO为引发体系,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研究了烯丙基溴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烯丙基溴用量较大的范围内,对丁二烯的聚合速度及聚合的表观活化能几乎没有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却随烯丙基溴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烯丙基溴的调聚作用十分明显,是钼系聚丁二烯理想的分子量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配位阴离子聚合方法,考察三种烯丙基卤(简称X)对丁二烯(Bd)聚合的影响。催化体系为 (简称Mo—Al体系),以加氢汽油为聚合溶剂。实验结果表明,X对Bd聚合具有明显的调聚作用,分子量随X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烯丙基溴(简称Br)和烯丙基氯(简称Cl)几乎不减慢聚合反应速率,烯丙基碘(简称Ⅰ)却导致速率下降;X的种类和用量均不影响产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链中1,2—链节含量稳定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4.
超高分子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特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催化剂、链转移剂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与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当pH值为6.8,催化剂用量为0.05%,链转移剂为0.01%,引发剂用量为0.4%,在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聚合产品分子量高达8900万,产品溶解性能好,20min内可以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5.
影响稀土顺丁橡胶分子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顺丁橡胶是轮胎胎面胶及胎侧胶的重要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到不同等级的聚丁二烯产品.影响顺丁橡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有:聚合温度;单体与催化剂的比例;助催化剂用量与主催化剂的比例;分子量调节剂.笔者在归纳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对比了不同催化体系对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对二元和三元催化体系中助催化剂用量的影响进行了着重论述.提出了控制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并对比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钼系催化剂催化合成 1 ,2 -聚丁二烯研究的历史及概况 ,重点阐述了钼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 (包括催化剂的用量及配比、聚合条件、杂质等 )、活性中心模型、聚合机理及聚合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钼系催化剂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将9-苯基-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酮{2-phenyl-5,5-bis(hydroxyl-methyl)-trimethylene,PTC}与三亚甲基碳酸酯(trimethylene carbonate,TMC)进行微波开环共聚反应,合成碳酸酯共聚物;并探讨单体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微波聚合功率、微波聚合温度,及微波辐照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80℃,微波辐照功率为50 W,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最大,且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及聚合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在能获得轴向流型的聚合反应釜中,烯丙基葡聚糖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可以悬浮聚合,形成分布较窄的珠状亲水层析凝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d(OR)_3—A1(i—Bu)_3一A1Et_2Cl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动力学和所得聚异戊二烯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本体系的有效利用率为6%左右。在Al(i—Bu)_3用量较高时,主要发生活性中心向A1的链转移;在A1/Nd≤20,聚合温度低于室温条件下可获得“活的”聚合物。聚合物分子量高、分布宽,主要受A1(i—Bu)_3用量和聚合温度影响。分子量分布宽与其GPC图呈双峰有关。催化剂的相分离实验表明,体系中有两种不同的活性种存在:高活性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固相活性种和低活性生成低分子的可溶性活性种。聚异戊二烯的顺1,4—链节含量在95%左右,其余为3,4—链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釜球磨新制备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载钛量的MgCl2/TiCl4催化剂,并与三乙基铝(Al(Et)3)结合,催化丙烯聚合,获得了具有新颖结构的聚丙烯材料。考察了MgCl2/TiCl4催化剂中载钛量对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载钛量为0.8%(wt)的MgCl2/TiCl4催化剂,聚合活性最大。同时还从聚合机理上对这些影响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加料顺序,陈化方式,陈化条件,对Fe(naph)_2—Al(i—Bu)_3——CH_2=CHCl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按Bd+Fe+Cl+Al的加料顺序配制的催化剂的活性高于其它加料顺序;陈化方法不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WCl_6—C_(10)H_(21)OH为主催化剂,Al(i-Bu)_3为助催化剂,CH_3COOC_2H_5为助溶剂,研究了CH_3COOC_2H_5的添加量和改变C_(10)H_(21)OH/WCl_6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H_3COOC_2H_5可使WCl_6在C_(10)H_(21)OH/WCl_6较低的条件下溶于加氢汽油;降低C_(10)H_(21)OH/WCl_6,聚合反应诱导期变短、适宜Al/W降低、催化活性提高,可得分子量较大、1,2—链节含量较高的聚丁二烯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以MoO_2Cl_2为主催化剂,(i-Bu)_2AlO为助催化剂,加氢汽油为溶剂,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催化合成1,2—聚丁二烯的活性,并就聚合条件与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O_2Cl_2以乙酸乙酯作增溶剂时,该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Mo/Bd=2×10~(-4)。50℃下聚合5小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在100万以上,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左右,1,2—链节含量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常规固定床流动体系,对甲烷氧化偶联合成乙烯、乙烷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较好地解决了以前存在的催化剂易失活及不适合催化较高分压的甲烷反应气问题。使用2克该催化剂,在常压、1103K,CH_4:O_2:N_2=20:8:20ml/min 的反应条件下,连续反应32小时后,C_2产率和选择率仍分别保持在31.4%和81.1%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1,4-丁二醇作为沉淀剂,析出溶解于四氢呋喃(THF)中的MgCl2,制备得到具有新型结构的MgCl2/THF/HO(CH2)4OH化合物.该化合物经过三乙基铝(TEA)处理得到MgCl2·nTHF·mAl(OR)3载体,负载TiCl4后得到了高活性的Ti-Mg催化剂.采用X 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核磁共振(NMR)和氮气吸附法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得的载体呈现δ-MgCl2晶型,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钛质量分数(5.79%).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较高,每克Ti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压力下可制得聚乙烯47.38 kg,即47.38 kg·g-1·h-1·10-5Pa-1,且具有缓慢衰减型动力学曲线.聚合产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MWD= 9.02).加氢后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MWD= 6.81),但随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溶剂中,铁体系胶相催化剂[Fe(naph)_2-A1(i--Bu)_3:-CH_3, = CHCH_2CI〕单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从中得出环烷酸亚与三异丁基铝离子对的作用是形成胶粒的基本反应。在胶粒表面被三异丁基铝还原成低价的铁离子是活性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单体丁二烯能使电导率降低说明活性中心是正离子性的;发现氯丙烯一部分与三异丁基铝作用、生成氯化异丁基铝,另一部分直接参与形成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探索异戊二烯在三异丙氧基钕—三异丁基铝—卤代烷基铝三元催化体系作用下的一般聚合规律并对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本催化体系可获得分子量分布较宽,顺—1,4结构含量93%左右,其余为3,4结构的聚异戊二烯。实验证明:催化剂组分间的反应顺序以 A1+Nd+X的活性最高;较高温度下,催化剂高浓度陈化是提高其催化活性的方法之一,催化剂组分的配比以 X/Nd 为3左右,Al/Nd 约为50时活性最佳,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负载型镍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负载型镍催化剂在CH4与CO转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研究了Ni(naph)_2—Al(i—Bu)_2OG_4H_9—BF_3·OEt_2体系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对丁二烯的聚合行为,考察了不同Al/Ni、Al/B、Ni/Bd及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的影响,并结合磁化半法对体系中Ni的价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i(naph)_2—Al(i—Bu)_2OC_4H_9—BF_3·OFt_2体系对丁二烯聚合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体系中镍主要以Ni(Ⅰ)形式存在。并发现,在Ni(naph)_2、Al(i—Bu)_3二元陈化液中加入C_4H_9OH(C_4H_9OH/Al的变化范围为0—1.2)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固体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有CH4、CO2、H2S、NH3、H2及多种微量气体。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城镇每年产生垃圾约394万t,人畜禽粪尿每年约为380万吨,整个三峡库区每年填埋垃圾平均产生的甲烷气的量为2.9亿kg,人畜禽粪尿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量为2.3亿kg,甲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仅次于二氧化碳,其他气体除了对产生区域有较大影响外,由于量小(二氧化碳除外),对整个大气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