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文忠  朱莉 《山西煤炭》2010,30(7):73-76
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硫化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控制硫化物污染是洁净煤技术的核心问题。作者分析总结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煤层中H2S成因的基础上,把二者的成因模式结合起来,认为;低硫煤、特低硫煤中黄铁矿的形成是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而与硫酸盐关系不大;我国煤中全硫含量及噻吩硫在煤中的比例.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煤的变质过程中,由不稳定的有机硫和黄铁矿等降解产生的硫化氢与有机质再次反应生成噻吩硫,而噻吩硫比较稳定,不易分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昭通晚二叠世煤中硫的成因,对深刻理解煤中各种成分硫的形成条件及赋存状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勘探报告资料对花秋勘查区煤中硫的赋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煤中硫总体较高,硫的形态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为主,其中16号煤层中有机硫明显偏高.有机硫高的原因与沉积盆地中活性铁离子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馨  冯启言  方婷  刘静静  刘桂建 《煤炭学报》2015,40(10):2451-2457
以滇东部分地区中-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 ICP-MS)对煤中铀进行测试,采用逐级提取实验分析了其中铀的赋存状态,研究了铀与形态硫、灰分、挥发分等煤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煤中铀的分布规律与赋存状态并分析了其富集成因。结果表明:滇东地区中-高硫煤中铀均值为4.47 μg/g,高硫煤中铀的含量要高于中硫煤,用浓集系数判别大部分煤样都属于铀富集型。煤中铀多以有机结合态为主。煤中铀的相对富集是成煤时期沉积环境的氧化环境以及部分煤样发生的铀矿化和海水的影响、沉积火山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葛涛  马祥梅 《煤炭技术》2018,(3):293-295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解析山西炼焦煤中碳、氧、氮和硫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炼焦煤中碳的主要赋存形式为芳构碳和脂构碳,醚基氧和羟基氧占煤中氧总量的近80%,氮绝大多数分布于煤分子结构单元的边缘,有机硫是炼焦煤中的主要硫形态,硫醇、硫醚占煤中有机硫含量的48.65%。  相似文献   

6.
煤中难选矿物质赋存状态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低温灰化和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对一些高硫高灰、低硫高灰难选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难选矿物质大多是原生的,并以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为主;受沉积环境的制约,难选矿物质具有区域性,除难选硫之外,西南晚二叠世煤中的难选矿物质主要是石英,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的难选矿物质主要是高岭石和伊利石;难选硫主要赋存于镜质组中;难选灰大多赋存于惰质组中;难选矿物质以粒度小、分散,与有机质结合紧密为其基本赋存特征;某些在微米~纳米级尺度上与有机质结合的矿物质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将来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我国煤中砷有硫化物态、有机态、砷酸盐态、硅酸盐态、水溶态。在对我国煤中砷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煤中砷的成因具有后期热液型、陆源碎屑型、同沉积海水型3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云波  姜波 《煤炭学报》2015,40(2):412-421
在对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硫含量精确测定和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煤显微结构和典型矿物观测与分析,探讨构造煤中硫的迁移富集机理。研究发现: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的硫含量变化较大,以有机硫和硫铁矿硫为主,可将其分为递增、平稳和复杂等3种类型;垂向上与区域煤层中硫的变化一致,平面上受西寺坡逆冲断层控制,由高应力区向低应力区的迁移规律明显;构造煤中的硫酸盐矿物以石膏较为常见,以粒状、片状、碎屑状和裂隙填充状分布于在脆性变形煤中,其形态与应力-应变环境相关;黄铁矿是硫铁矿硫的主要赋存矿物,依据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划分出4个形成阶段12种类型;有机硫随构造煤破坏程度增加而散失,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在改变煤体结构的同时为有机硫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分析认为,沉积作用控制了成岩阶段煤中硫的分布,成煤后的构造改造和变质变形则使煤中硫发生迁移,并在不同类型构造煤中产生分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品的分析测试数据,研究了萍乐坳陷带中西部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并对微量元素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中国煤相比,高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的元素有Ga、U、F、P、As;与世界煤相比,高于世界煤中的平均含量的元素有Ga、U、F、As;与地壳的平均含量相比,Ge、U、As等元素明显偏高,在煤中的富集系数EF1,且U元素有明显富集(EF为11.46);微量元素U、Cl、P以有机态及无机态赋存于煤中,Ga、F、Ge、As主要以无机态赋存于煤中,且F元素主要赋存于硫酸盐硫中,As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F、As元素含量高于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参考限定值,在使用过程中应加以防治;煤中有益微量元素Ge、Ga、U的平均含量远低于工业边界品位值,尚未具备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煤样的煤质分析、矿物组成分析、黄铁矿的宏观微观赋存特征观察以及硫的同位素分析测试,来研究陕北横山地区煤中黄铁矿的赋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煤中硫源复杂且多样,黄铁矿普遍存在于各煤层中,并且形成于不同的世代阶段。同时由于地壳热液运动对元素的迁移作用,使得该地区煤中无机硫含量明显增高,而煤层中含量最多的薄膜状黄铁矿为后生的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1.
对长城窝堡井田煤中砷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煤中砷含量较高,算术平均含量高达95.5mg/kg,远高于中国煤中砷的含量;砷与灰分之间关系不明显,砷主要赋存在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有机硫是导致煤中有机结合态砷存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葛涛  张明旭  闵凡飞 《煤炭学报》2015,40(7):1648-1653
在固定腔微波反应器中,分别使用不同频率的微波对3种炼焦煤开展脱硫试验,采用XPS分析方法解析微波辐照前后煤中有机硫赋存形态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利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平台计算煤中不同有机含硫结构化学键特性在微波作用后的变化,探寻微波作用下煤中有机硫的变化和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山西高硫炼焦煤中有机含硫组分包括硫醇(醚)、噻吩和(亚)砜,840 MHz和915 MHz频率微波辐照后,硫醇(醚)相对含量下降,噻吩相对含量升高,2 450 MH频率微波辐照后,有机含硫组分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模拟计算显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煤中C—S键长增大、键级减小,有机含硫分子偶极矩增大。说明频率为840 MHz和915 MHz的微波辐照能改变煤中有机硫的化学结构参数,进而影响煤中有机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13.
在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部分重金属元素会在环境中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均有一定危害。煤炭分选作为煤炭加工利用的前端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煤中大部分矸石,但是目前对分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研究较少。选用内蒙古低灰高硫煤样和高灰低硫煤样进行浮沉、浮选试验,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等测试方法研究重金属铅元素在煤中的赋存形式及分选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灰分煤样中重金属元素赋存形式差别较大,对分选中的富集与迁移规律影响显著。由逐级化学提取可知铅元素有机结合态含量较少,约为5%,整体表现出向矿物质中富集的趋势;浮沉试验中铅元素在2种煤中易于向较大密度1.6~1.8 g/cm3富集;浮选试验中铅元素趋于向尾煤中富集,且铅元素含量变化与灰分能够保持一致性。此外,低灰高硫煤尾煤中的铅与硫的含量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而在含有机硫较高的低硫煤中无此现象,表明铅受无机硫的影响较大。以上规律表明,通过分选可将煤中的大部分铅元素除去,进而提高煤的品质,降低煤中铅元素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沉积环境对煤层硫赋存与分布的影响,统计分析了福建龙永煤田高陂矿区无烟煤的硫分分布形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高陂矿区中井田可采煤层煤中硫的形成、赋存和分布有重大影响;其高硫煤样中的硫分以黄铁矿硫为主,经过洗选可大部分脱除。  相似文献   

15.
贵州织金地区的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该地区煤层多为无机硫(主要硫化铁),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潮坪相沉积环境.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织金地区煤中无机硫赋存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主要为草莓状黄铁矿,揭示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显微赋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煤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论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分析微波脱硫前后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煤中硫主要以噻吩类、砜(亚砜)类、硫醇(硫醚)以及硫酸盐类矿物质的形式存在,经过微波脱硫后煤的总硫及有机硫含量都出现下降。在所有含硫基团中噻吩类硫所占相对含量降低,由69.26%下降至18.10%;亚砜类硫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硫酸盐类硫相对含量显著增加,由8.58%上升至48.18%。煤中硫元素有向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煤炭学报》2000,25(Z1):174-181
应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几种煤中有机硫在脱硫过程中的存在形态.通过模型化合物中硫的2P层电子的XPS结合能,用来估算煤中硫的归属,如硫醇、硫醚有噻吩类硫;并研究了兖州煤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稳定组中含有大量的硫砜、硫醚含硫化合物;镜质组中硫砜、硫醚及脂肪族矿化物含量相当;惰性物中噻吩型硫约占有机硫的一半.应用硫分子特征光谱,设计了无火焰光化学检测仪,对4个煤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有机硫类型进行判定和定量,并有好的再现性.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脱硫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煤中的硫脱除,该技术对煤中硫的脱除率比化学、物理方法高,价格也较便宜。本文在分析了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后,就其脱硫原理、形式、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晋煤集团王台井田太原组15"煤的煤岩、煤质、化学工艺性质及灰熔聚煤气化工艺试验,得出了本区15#无烟煤具有"三高、四低"的特征,即煤层全硫含量高、灰分高、灰熔点高;可磨性指数低、对CO2的反应活性低、挥发分产率低、水分含量低;探讨了15#煤中硫的赋存状态、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及煤中硫的成因;指出了15#煤的洁净利用方向为灰熔聚煤气化工艺生产甲醇、二甲醚合成气.  相似文献   

20.
煤中有机硫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硫醇、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噻吩、亚砜和砜等,并归纳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煤抽提物及全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显微组分和超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的分布。讨论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