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5G应用的高带宽、低延时、高密度部署对算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给现有云计算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挑战。未来云计算数据中心将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分化出边缘数据中心。为了解决IT设备等的处理器芯片功耗急剧攀升带来的散热问题,有效提升边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将对现有通信机房进行改造并引入浸没式液冷系统。文章通过评估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系统PUE测试及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验证了在单机柜负载超过7kW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中引入液冷技术能够两年内回收改造成本,同时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业务承载能力。浸没式液冷系统将成为未来边缘数据中心降本增效的利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中的能耗逐年增高,风冷散热难以满足其对PUE控制目标的要求,因此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中的服务器、通信设备有必要采用液冷技术进行散热节能,以降低PUE、控制设备的温度,同时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光模块是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网络通信设备的核心配件之一。分析了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应用浸没式和喷淋式液冷系统对光模块产生的影响,针对光模块是否需要改进封装方式的问题,对液冷光模块有效的封装方式、密封技术、技术要求以及对应的测试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管控及“双碳”目标的压力下,液冷技术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绿色、节能、低碳的一种制冷技术。冷却液是液冷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冷却介质,结合液冷技术应用方式,介绍了冷却液种类及对应的物性参数技术要求,通过该研究意在促进液冷技术在信息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单机架功率密度快速提升.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而液冷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数据中心散热提供了更多可能.冷板式液冷作为数据中心液冷的重要形式之一,凭借实际应用改造较少、技术成熟度较高等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对冷板式液冷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明晰产业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车凯 《通信世界》2023,(14):13-15
<正>液冷在数据中心行业属于热点技术,但并不是新技术。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较晚,2018年才被收录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三版)中,其定义为“使用流动液体将计算机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计算机外,以保证计算机工作在安全温度范围内的一种冷却方法。”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分为一次冷却(IT设备冷却)和二次冷却(热量散热过程),通常提到的液冷都用于一次冷却过程,而二次冷却过程多采用传统风冷模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数据中心IT设备的发展趋势,综述房间级空调、行级空调、背板空调以及液冷等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的运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即解决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和降低冷却系统能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案例分析新风和深层湖水、江水直接冷却的自然冷却技术,并阐明合理利用自然冷源是未来数据中心绿色运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成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本文针对数据中心能耗占比较高的空调系统,提出了“液冷为主、风冷为辅”的双通道冷却系统架构,通过建立基于热传导技术的低热阻高效率导热通道,实现大部分热量的高效传导、自然冷却,同时大幅减少制冷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展了浸没式液冷技术在储能电池方面的仿真研究,并结合基础传热理论,对比分析了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在电池冷却过程中的不同效果。结论为氟化液冷却效果最好,硅油次之。储能电池1C放电且进出液温差为2°C时,冷却液可以将电池表面平均温升控制在3°C~4°C,且电池组表面温差在5°C以下,体现出优秀的温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数据中心高功率服务器CPU的散热问题,液冷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业界新一轮热点。论文通过实测液冷服务器能耗数据得出:液冷相比于风冷更具优势,能有效驱散高热密度服务器热量,降低风机功耗,大幅提高CPU性能,降低系统PUE,成为行业内绿色数据中心的重要发展趋势。此外,通过探讨三种新型液冷服务器提供芯片级制冷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液冷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为后续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行性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据中心机房散热制冷需求,从制冷技术原理、气流分配特性、制冷技术优缺点三个方面,对房级、行级、机柜级和服务器级液冷制冷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房级制冷系统更加适合中小功率数据中心;行级制冷系统适合新建数据中心;机柜级制冷系统适合消除局部热点故障;服务器级液冷技术具有最高的节能前景,是数据中心制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多芯片组件的热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热控制在多芯片组件(MCM)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有关的热问题,通过在封装中改善内部热传导路径以及改进外部冷却技术而得到解决。笔者对若干著名实用系统的热设计作了比较分析,回顾了20多年来MCM热控制技术的发展,并对直接浸液冷却、空气冷却和液冷式冷却等技术的优势、限制及其发展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印铁 《光电技术应用》2002,(4):33-34,32
通过对大功耗电子设备冷却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几种液冷机箱结构,对其优缺点和液冷机箱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液冷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是国家实施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底座。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数据中心作为耗能大户能效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低碳建设和运行成为信息通信行业研究的最新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高效直流电源系统等创新应用技术的原理及实践效果,同时展望全预制化电力模块及液冷等前沿技术,共同探索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新技术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功耗电子设备冷却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几种液冷机箱结构,对其优缺点和液冷机箱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液冷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年代先后回顾了应用于 IBM 中型和大型主机计算机中的冷却技术的发展。叙述了组件冷却技术以及导致热传导模块的组件冷却技术的发展。讨论了气冷系统技术及其提高型——强迫气冷与气——液混合冷却形式。还将通过冷却盘和冷却配给设备的发展讨论水冷系统,最后以目前在 IBM 中直接浸液冷却应用的简洁描述作为全文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英特尔决定采用193nm ArF浸没式光刻技术研发32nm工艺。2007年2月IBM决定在22nm节点上抛弃EUV光刻技术,采用193nm ArF浸没式光刻技术。对于32nm/22nm工艺,193nm ArF浸没式光刻技术优于EUV光刻技术,并将成为主流光刻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3nm浸没式光刻技术发展现状及今后难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之后,浸没式技术迅速成为光刻技术中的新宠.因为此种技术的原理清晰及配合现有的光刻技术变动不大,获得了人们的极大赞赏.  相似文献   

18.
自然冷却技术是数据中心最有效的节能技术,各自然冷却技术的节能效果与全年自然冷却时长息息相关,同种自然冷却技术,一般全年自然冷却时间越长,节能效果越好。干冷器自然冷却是干旱地区数据中心常用的自然冷却技术,通过对干冷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分析,确定自然冷却切换点,并统计全国各气象站点全年室外逐时气象参数,确定各气象站点干冷器自然冷却方式的全年完全自然冷却时长,并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得到全国各地区该种自然冷却方式的全年自然冷却时长分布图。从分布图上能直观看出全年该种自然冷却全国各地区自然冷却时长,从而为数据中心业主和设计师提供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样化算力对于服务器散热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对服务器散热问题进行解析之后,给出了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服务器散热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质是否相变的角度对常用的散热技术重新进行梳理与分类;对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技术规模商用受限的核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与介绍;对常用的无源两相散热技术的问题和使用前景进行概述。最后,提出推动跨层级的合作会更有效的应对服务器散热挑战。  相似文献   

20.
谢丽娜  王超 《通信世界》2023,(14):11-12
<正>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算力赋能场景日新月异。伴随着ChatGPT迅速“破圈”,AI驱动算力呈指数级增长,使得数据资源的计算、存储和应用需求快速扩张,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高密度、高算力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数据中心也面临着高能效的发展要求,利用风冷散热的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与节能降碳的双重需求,先进的液冷技术为数据中心带来了全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