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鱼山头村新村庄规划设计为例,全面、重点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探索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国情下结合小村情,因地制宜地开展新村庄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旨在为经济发达地区新旧对话下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做些探索与铺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住宅情况调查,分析了自建国起至21世纪农村住宅形式的变化,总结了新农村住宅形式变迁的原因以及住宅变迁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了新衣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发展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剖析了绿色生态技术的层次性,指出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要素,分析研究影响住宅设计的各种因素,从绿色化、节约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多方面探讨我国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的方法,以实现小城镇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付潇 《山西建筑》2012,38(6):9-1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手,以生态住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发展为研究方向,就如何解决生态住宅建设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原则,从而创造出健康舒适且高效节能的住宅。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平谷区将军关新农村绿色住宅设计为例,根据新农村建设和绿色住宅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研究出节能减排技术与住宅设计形式以及周边环境完美结合的新思路,以实现新农村住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地区新农村住宅多属砖混结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室内热环境恶劣。通过该地区新农村住宅实地实验测试以及外围护结构能耗指标理论计算,分析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新农村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3种方案,并对现有住宅和节能设计3种方案用De ST-h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节能住宅设计方案在节能效果、经济、技术和生态方面都能达到新农村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5,(5):80-81
本文研究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住宅发展的基本情况,归纳出农村住宅发展中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钢结构低层住宅的优势,展望新农村住宅向钢结构模式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中阐述了生态视域下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实际分析了生态视域下新农村住宅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农村住宅用能调查,统计分析了新农村住宅的基本围护结构及功能分区等信息,了解住户主观热舒适评价,调查家庭能耗设备的拥有量及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夏热冬冷地区新农村住宅进行能耗模拟,得到住宅基本能耗及能耗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住户对农宅的通风、采光评价较高,而保暖、遮阳评价较低;随着新农村家电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目前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将PC住宅用于新农村民居建造。同时,分别从结构系统选择、构件功能、环保性等方面阐述了PC住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PC住宅设计施工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PC农村住宅建造的流程和达到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胡纹  何虹熳 《室内设计》2014,(2):106-111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耕作半径出现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出行耕作产生了影响.而在山地条件下,耕作半径的变化对农民出行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区太公山(万兴)绿色农业休闲园区规划作为实例,首先推演出它的合理耕作半径为1000m;然后采用合理耕作半径对现有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并对优化产生的差异进行讨论;最后探讨如何完善耕作半径在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铮  杨锦辉 《山西建筑》2010,36(7):39-40
分析了广西民居的地域性及民居特征,探讨了广西民居保护与新农村规划建设,指出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本地地域特征的民居,民居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发扬,新农村建设须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杨敏 《中外建筑》2013,(12):136-137
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应该同步进行,让亿万农民也可以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走上一条工业、农业共同发展、同步推进的发展道路。新农村住宅建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本文从新农村住宅建筑的空间构成与功能分析、新农村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要点、新农村住宅的时代特征分析等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孙丹  林琳 《山西建筑》2011,37(1):13-14
针对东北农村的一些特点,分析了在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建设中所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乡村居住环境的整治、农村应宅建筑的整治建设及彩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指导东北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住区是现代人居发展最典型、最普通的聚居环境。城市住区生态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成为新中国城市住区发展的缩影,研究曹杨新村住区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从环境提升、建筑节能、能源优化和资源再用等四个方面分析并总结曹杨新村生态修复的各种策略,期望对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建造角色以屋主人与工匠为主,在过去的民居建造活动中,他们是拥有决定权和实施权的建造主体,也是传统建造方式的传承者,更是缓解嬗变的社会环境破坏传统民居连续演变的缓冲剂,但这一状态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当代地方政府作为新角色介入乡村民居建设而发生变化,民居建造方式的演变轨迹也随之改变。论文以保存完整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清水河镇雨布鲁村300多年间4次建设高峰中产生的石构民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田野研究、民居测绘、工匠访谈还原不同年代石构民居的建造与演变,分析建造角色在其中的衍化,并探究环境嬗变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晓红  殷幼锐 《新建筑》2014,(3):108-111
基于对农村自建房的实地调查,了解城乡居民住房的不同需求,由下至上总结经验,把握农村居民的居住特征,进而结合浙江海宁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住宅设计的基本策略,并探讨了其住宅的可能形式。最终让农村住宅设计有的放矢,使“人性化设计”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林怡琳 《山西建筑》2007,33(29):37-38
分析了城中村外部公共空间整治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深圳市城中村外部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中村改造中外部公共空间的塑造原则与方法,以期为未来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谢超 《南方建筑》2017,(4):86-9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的城中村案例南通市“城东村”为例,通过采用实地勘察、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对城东村的整体居住形态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以期从城市建筑的角度,分别从规划层面、建筑层面与空间环境层面出发,对其居住形态特征作出总结归纳,为城中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