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电站锅炉吹灰器运行现状及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站锅炉受热面吹灰设备主要为蒸汽吹灰器、声波公灰器以及燃汽脉冲吹灰器,一般在锅炉炉膛布置短行程蒸汽吹灰器,在对流受热面布置伸缩式、固定旋转式蒸汽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在空气预热器受热面布置伸缩式蒸汽吹灰器或燃气脉冲吹灰器。对三种常用锅炉吹灰设备运行现状及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比较,以期能对电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危害和定时定量顺序吹灰方式不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锅炉不同受热面积灰结渣的监测方法,包括炉膛水冷壁灰污监测中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法、热流计法、水冷壁背火侧温差法及基于声学测温的炉膛局部污染监测方法,采用洁净因子的对流及半对流半辐射受热面灰污监测技术,以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灰污监测技术。论述了智能算法在锅炉吹灰优化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国外大型公司吹灰优化的产品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正逐渐成为当今的主力机组,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大,对机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电厂现有的DCS采集系统,对锅炉各主要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结渣、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计算。通过建立优化吹灰模型,研制出“锅炉智能吹灰优化系统”,实时计算和分析锅炉的受热面的运行状态和被污染程度及受热面磨损程度,用以实施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及优化吹灰指导。对锅炉实施受热面污染监测后,排烟温度降低了0.9822℃,煤耗降低了0.19g/(kW·h)。  相似文献   

4.
针对锅炉受热面积灰污染而造成锅炉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下降的问题,以华北某电厂600MW机组“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其各受热面进行间隔1h连续2次吹灰试验,以确定各受热面污染率的上、下限,利用开发的基于锅炉运行热力参数的在线计算系统对试验过程中各受热面污染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当对流受热面在较长时间内不吹扫时,不会产生粘结性很强的积灰,对下一次除灰效果影响较小;对于试验结果确定的吹灰效果不佳的受热面,采用降低吹灰频率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开发的受热面污染监测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祝欣慰  孙保民  杜旭  贾斌 《热力发电》2012,41(9):99-102,7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某300 MW机组锅炉,通过引入清洁系数F表征锅炉受热面的积灰结渣状况,并针对不同吸热方式的受热面,如高、低温对流受热面,水冷壁等分别讨论了清洁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模型以及在线数据预处理模型.对低温过热器和RN01吹灰器附近水冷壁区域的灰污曲线实际分析表明,吹灰后受热面清洁因子有较大增加,但吹灰停止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受热面污染的增加,清洁因子又逐渐恢复至正常值.受热面清洁系数的变化与锅炉实际吹灰情况相吻合,表明该污染监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反映受热面的实际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6.
燃煤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沉积对传热熵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火电站燃煤锅炉运行中受热面污染沉积使传热过程不可逆程度增大,熵产增加,能量品质下降。文中建立了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熵产计算模型,并针对一台大型电站锅炉,结合现场采集的实时运行数据,利用建立的熵产模型计算了各对流受热面在不同污染状态下(吹灰操作前后)的传热熵产,分析了不同受热面污染对熵产的影响规律。计算与分析表明,对于所计算的锅炉,与其他受热面相比,吹灰操作对降低省煤器和低温过热器传热熵产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330 MW机组锅炉受热面污染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邹县电厂330 MW 2号机组锅炉上进行了各个受热面吹灰试验,利用开发的基于锅炉运行热力参数的在线计算系统对试验过程中各受热面污染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表明,在线监测系统能有效反映各受热面的污染状况,吹灰对各个受热面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电站锅炉受热面污染监测的研究,主要针对锅炉炉膛辐射受热面结渣的问题,采用炉膛清洁因子作为灰污监测模型,基于声学测温技术直接测量炉膛出口烟温,并且通过热力计算和结渣分析,建立炉膛出口烟温、炉膛清洁因子、结渣状态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清洁因子的数值判断炉膛结渣状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炉膛清洁因子模型能够达到有效的炉膛结渣实时监测,作为判定指标帮助实现电站锅炉的吹灰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1 000 MW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优化吹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已有的分散控制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以锅炉整体及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采用试验的方法,对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各主要对流受热面进行优化吹灰试验研究,并建立测量模型和优化吹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优化吹灰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对流受热面污染程度的实时在线监测,指导吹灰运行操作,实现按需吹灰,能够有效地减少锅炉各对流受热面的吹灰磨损,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蒸汽耗损和排烟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电厂500 MW机组塔式锅炉因受热面积灰污染而造成塌灰灭火、锅炉效率下降和局部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建立了锅炉受热面污染状态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各级受热面实时污染状况的在线监测。在机组稳定负荷下,进行了受热面的吹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结合吹灰系统的运行状况,确定了锅炉各主要受热面的污染特性,据此提出了改造声波吹灰器、优化现有蒸汽吹灰器的运行方式等方案。实施后,吹灰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600 MW机组锅炉吹灰器优化投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0MW机组锅炉为对象,统计分析排烟温度与锅炉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吹灰对锅炉效率和锅炉经济性的作用大小。计算得到一台600MW机组锅炉仅由投运尾部受热面吹灰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而节约开支约247万元/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漳泽发电厂4台原苏制锅炉调节受热面、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超温变形、爆管、泄漏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炉内燃烧组织不佳、燃烧中心上移、沿炉膛宽度和高度存在较大的热偏差、炉膛出口折焰角太小、高温受热面积灰严重、制粉系统三次风连接管路不合理等是造成高温受热面超温爆管主要原因。通过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减小沿炉膛出口宽度方向的热偏差,并对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后,有效地解决了受热面超温泄漏的发生,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改燃易结渣的神木煤时,如何防止结渣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防结渣的理论,对锅炉选型特点以及运行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行之有效的锅炉设计技术及高水平的运行措施,如炉膛热负荷参数和出口烟温的精确选择与合理控制,可以确保在燃烧神木煤时,炉膛及对流受热面不结渣,可保证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得出结论:该锅炉可以燃用神木煤。  相似文献   

14.
锅炉运行性能与烟气含氧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某电厂200MW机组燃煤锅炉在200MW、180MW与160MW运行工况下炉膛出口烟气含氧量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烟气含氧量对电站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应的最优运行氧量分别为3.6%、3.8%、4.5%,此结果可供电站锅炉经济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相变换热器应用于电站锅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复合相变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器,可以控制低温受热面金属不发生低温腐蚀,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该技术可用于各种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窑炉、注气炉、加热炉等换热设备,目前复合相变换热器应用于工业锅炉和循环流化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1-3],而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还很少有报道,结合某330 MW电站锅炉尾部加装复合相变换热器的运行情况,对复合相变换热器应用于电站锅炉的运行情况及优缺点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热损失的重要指标,其受到机组负荷、煤种(煤质)、燃烧系统控制参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难以用1个线性的数学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锅炉的历史运行数据和入炉煤种数据,分别采用3种非线性工具即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对锅炉排烟温度进行建模,同时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并结合遗传算法对前2种算法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对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支持向量机法的泛化能力较高且收敛速度快。鉴于煤质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利用支持向量机法在考虑煤质因素情况下对排烟温度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考虑煤质后排烟温度建模预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樊泉桂  樊增权 《热力发电》2005,34(11):54-56
根据几台锅炉的实测数据推算不同煤质对不同受热面的实际灰污系数和各种受热面的实际传热系数.推算结果表明,不同煤质对受热面灰污特性的影响程度相差较大,其对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比较明显.所列举煤质对受热面灰污系数的影响与国外某些现行标准的推荐值有时相差较大,需要锅炉试验、设计、运行中积累数据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马志杰  丁艳军 《热力发电》2012,41(5):18-21,26
在分析炉膛燃烧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掺配煤燃烧特征的锅炉运行热效率模型,其包括炉膛一维燃烧模型、对流受热面集总参数模型和锅炉热效率计算模型。对某电厂超临界600MW机组锅炉进行的仿真计算表明,随着煤质因子Fz的增大,飞灰含碳量减少,排烟温度上升,锅炉热效率降低;飞灰含碳量和排烟温度仿真值与实际运行值较吻合,该锅炉热效率工程模型预测趋势准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二次再热锅炉的分室热力计算模型,并通过炉内高温受热面的对流传热量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计算式进行修正,以国内某660 MW二次再热锅炉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分别研究了摆动燃烧器、烟气挡板调节及烟气再循环对主汽温、一次和二次再热汽温的影响,得到了3种蒸汽的温度随不同调温方式变化的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主汽温对烟气再循环率的变化较敏感,烟气再循环率每增加1%,主汽温降低0.8℃;再热蒸汽温度对烟气挡板调节较敏感,前烟井挡板开度每增加1%,一次再热蒸汽温度上升1℃,二次再热蒸汽温度降低1.7℃。  相似文献   

20.
600 MW燃煤锅炉受热面变蒸汽压力吹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锅炉受热面积灰污染导致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下降。在华北某电厂1号机组锅炉上利用开发的基于锅炉运行热力参数的在线计算系统对受热面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行了受热面变蒸汽压力吹灰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实时监测结果优化了监测模型。分析表明,在线监测系统能有效反映各受热面的污染状况,不同蒸汽压力下吹灰对受热面污染特性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