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Petrel软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井间内插和井外推测来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直罗探区长81为例,选用随机建模、相控建模、趋势面约束建模三种方法分别建立孔隙度模型。相互比较后认为趋势面约束法建模保证了孔隙度模型与孔隙度平面图的匹配关系,无论在平面还是剖面上都表现出了数据的随机分布特征与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因此,本工区使用该方法做的模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岩性气藏建模,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和沉积相研究成果,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两次控制和约束,削弱随机建模方法上的局限,减小井间模拟的多解性。此研究的特点是:应用地震资料和沉积相作为约束,并以它作为趋势控制岩性展布。经过新井验证,建立的储层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钻井资料较少的莺歌海盆地某气田采用流体相控属性建模,利用叠前纵横波速度比反演预测储层含气性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流体相模型:用流体相模型进行间接相控,建立了用波阻抗约束的随机模拟孔隙度模型,解决了浅层气藏由于受含气效应影响导致模拟的气层孔隙度偏高而难以正确反映储层物性分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求得连通因子平面分布,勾出孔隙度分隔带,解释了研究区压力和气体类型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4.
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要科学布署井位并制定合理的气藏开发方案,就必须弄清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储层特征研究,认为沉积微相是磨溪气田嘉二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相控建模是依据沉积相在时、空域的展布特征对沉积储层随机建模进行约束,所建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因此,利用单井各储层段沉积相分析成果并结合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了各储层段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又进一步结合单井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相控的前提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各储层段三维属性模型。实钻资料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相控建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Markov链模型随机模拟储层岩相空间展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Markov链模型应用于储层建模来获取二维或三维的储层岩相展布图像是近年来储层随机建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应用该模型时,须将一维的Markov链模型拓展到二维、三维,同时要对侧向转移概率矩阵的估算和顶层初始化这2个关键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对二维和三维的空间Markov链模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依据Walther相序定律从岩相状态之间的转移记数矩阵入手,来估算侧向转移概率矩阵的方法,并对顶层初始化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索。在相关原理及技术细节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Markov链模型进行二维储层岩相空间分布随机模拟的具体算法。二维空间Markov链模型的实际算例表明,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地震约束相建模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以委内瑞拉F油田Z油藏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测井资料约束地震数据,建立纵高分辨的三维地球地震波阻抗模型,再用随机反演地震三维数据体和井资料约束随机相建模过程,大大降低了相模型的不确定性;相控建模产生一系列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实现,在网格粗化后进行了流线模拟,优选出忠实于生产动态资料的实现。经流线模拟与注水动态比较,相控建模-岩石物理参数建模-网格粗化-快速优选(流线模拟)一体化建模产生的岩石物理参数模型与地质,测井,地震,动静态资料比较吻合,图3参3(周丽清摘)。  相似文献   

7.
沉积相建模是储层建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建立沉积相模型。传统的建模方法需要利用各种参数对变量的空间结构信息进行刻画,如变差函数、数据样式等,在模拟中再现这种空间结构。利用生成对抗神经网络方法(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建模采用了不同的策略,通过对大量图像(模型)的学习,生成与学习样本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模型。基于单一图像生成对抗神经网络方法(Sin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based on single image)对传统的GAN方法进行改进,仅需一张图像进行训练就能够生成高度相似的图像。以N气田2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图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型,并与经典的基于样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Simpat)对比可以看出,SinGAN方法与训练图像刻画的沉积微相空间结构更相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绥中36-1油田I期为例,首先,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与建模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依据单井微相的解释成果,结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平面的组合关系,编制各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三维沉积微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最后,采用相控加孔隙度协模拟的方法建立渗透率三维模型。老井及新钻调整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于成岩作用较强的碳酸盐岩油藏,沉积相约束下的储层建模方法已不适用。为此,提出了基于岩石类型约束的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应用取心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数据,采用Winland R35方法,划分油藏岩石类型,建立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通过取心井建立测井曲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以测井曲线为纽带预测未取心井的岩石类型;并通过序贯指示模拟预测井间岩石类型,建立三维岩石类型模型。基于岩石类型和地震波阻抗数据体协同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再利用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渗关系确定渗透率,建立渗透率模型。经过抽稀验证,地质模型精度较高。这种方法对于埋藏较深、成岩作用较强的碳酸盐岩油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苏德尔特油田贝14区块的兴安岭群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物源方向为南及东南。依据测井相特征和沉积相模式,在井震联合建立的构造模型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兴安岭群的沉积微相模型,然后按沉积微相类型分别设置变差函数,采用序贯高斯法对孔隙度参数进行模拟。后验精度分析表明相控储层属性建模降低了随机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沉积微相规律性差,地质建模难度大。参考其他随机性地质建模方法,优选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综合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优势,提出了"井-震-地质统计学规律"的综合一体化随机性地质建模思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s48-17-64区块,基于前期地质认识和密井网砂体解剖,以盒8下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作为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三维地震资料为软约束体,离散化测井数据为硬数据体,井震结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不断完钻的气井验证地质模型,二次建模。经过验证,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度高,降低了随机建模离散化问题,在开发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宏  王蓓蕾  王成俊 《岩性油气藏》2011,23(4):110-114,132
延长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具有储层描述资料少、精度低、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特点。文中采用"两步法"相控随机建模技术,以密井网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分析、生产动态等已知信息,先建立相控岩相模型,再以此为约束条件进行孔、渗属性建模,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以延长油田BLC油区为例,应用"两步法"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符合该油区实际生产状态的低渗透砂岩地质模型,为区块合理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精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按照储层相控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征了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表明了不同的沉积相区其储层性质和特征有明显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比较符合储层发育规律和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通过研究发现,相控非均质性为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相控随机水淹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确定性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进行储层水淹参数模拟,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调整挖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海底扇水道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由于其成因机制复杂,导致岩石相类型多样,储层孔、渗分布复杂且相关性差,这给其储层参数建模带来一定的困难。以西非A油田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海底扇水道储层特征及其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在常规的“相控协同”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海底扇水道储层的“多级相控约束,多重属性协同”的储层参数建模新思路。与常规的相控建模相比,该思路在孔隙度建模中不是单纯的“沉积相控”,而是在相构型建模约束下建立储集相模型,并以储集相模型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考虑到深水水道砂体整体孔、渗关系差,但不同岩石相的孔、渗关系较好,故在渗透率建模中增加了“岩石相控”;同时,在常规的协同建模的基础上,该思路还增加了地震属性协同建立储集相模型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机建模在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储层描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特点,利用井点内外信息随机性概念,通盘处理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岩心数据,合理整合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中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解释、测井数据、岩心分析、生产动态等已知信息进行建模,优选出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主槽控制的油气储层特征及其规模和范围,为该区砾岩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