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口日益密集,造成土地资源紧张和能耗增加。文章以改善城市公墓(陵园)这一特定场所,提高土地使用率,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阐述了墓区文化氛围的塑造和环境艺术的提升带来的挑战。并从公墓规划,将朝着土地低消耗为目标,进一步表明"陵园公园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海源 《山西建筑》2014,(21):216-217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现代陵园公墓的规划理念,阐述了陵园规划重视风水、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并介绍了其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组景的布置及特点,为陵园墓地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为确保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公墓、老山骨灰堂、福田公墓的祭扫消防安全,连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消防救援支队严格落实墓区消防工作要求,开展系列消防安全服务指导工作。"八宝山革命公墓都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很多建筑是木质结构,稍不留意,火灾隐患就会悄然滋生。"消防监督员李伟介绍。因此,支队持续每日深入陵园墓地,重点对墓区消防设施、办公区电线线路完好情况、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员工培训是否到位等  相似文献   

4.
李瀛  庄忆 《云南建筑》2012,(3):54-58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我国.殡葬习俗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至今。在传统公墓的基础上.现代公墓不仅要避免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提倡公墓园林化并且继续传承展现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青龙艺术陵园为例,在生态优先的情况下,科学的规划。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设计理念、原则、功能结构、景观节点、绿化设计等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2014,(1):80-89
莱克伍德公墓已有142年的历史,如今它正面临着一个考验:如何在这个肃穆的、有重大意义的场景中创造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21世纪空间。而公墓陵园项目则巧妙、可持续、优雅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公墓的景观覆盖了朝南坡上2/3的楼房,公墓建筑展开似一幅广阔、宁静的风景画,画上有一片宁静的反思池,成林的本地树种,以及冥想室——突出现代风格的设计,与公墓的历史环境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不可忽视墓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与园林的结合,可以称之为墓园。古代所谓陵园和公墓都是国君专用的,庶人安得共之?现代则是陵园供烈士用,公墓供干部和群众用。墓园是一个中性的词儿,于诸色人等无不相宜。现代的中国,对墓园文化似乎不甚经心,这是时代风尚所决安的,不能怪建筑学界和园林学界。于是乎,有两个极端并存:一是以革命为宗旨的薄葬,可以薄到骨灰撒尽,形迹灭绝的境界;二是以金钱的主宰的厚葬,可以厚到尚在年富力强之时就备办了号为超级豪华而实为超级庸俗的墓园的地步。对前者,可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陵园位于上海虹桥南路,陵园路(原名张虹路)西,规划用地约10公顷。陵园是在原上海万国公墓的基础上扩建发展的。万国公墓中心区乃宋庆龄同志的父亲宋公耀如和母亲倪太夫人的陵墓。墓区占地约800平方米。1981年2月陪伴宋庆龄同志数十年的李燕娥同志病逝,按照宋庆龄的意见,将李燕娥的骨灰安葬在宋公夫妇墓穴的一侧。宋庆龄同志当时  相似文献   

8.
张敏 《中国园林》2009,25(8):67-71
目前我国陵园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普遍存在过多过乱、"排排坐""白化"和"集中白化"现象.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目前陵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追思""传承""更新""休闲""生态"几个方面为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提出陵园景观及其功能的多元化理念.以厦门文圃陵园景观设计为例,从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对陵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深刻地发掘和释放景观元素,将陵园建设成集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相似文献   

9.
李澍  张青萍 《园林》2019,(6):67-71
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之麓,与九华山十大景点之一的六泉口相邻,占地约3.4hm^2,现虽有少量景点或建筑因老旧而被更替,但其主要格局与组织手法依然明朗,规矩而不失潇洒,尽显佛寺陵园的雄伟规整.本文基于风景园林有机生成理论,根据原场地的"本底资源"与"文化内涵"来体现人文有机的"佛化自然",对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的有机生成过程进行逻辑演绎与科学解释.在理论指导下,文章通过对场地中轴布局的探析,寻"龙脉",深入场地内涵,共同领略佛国圣地陵园格局的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灭火器瓶体锈蚀、油漆严重脱落,请及时更换。""楼道堆放杂物,不仅影响疏散逃生,还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的源头,请立即整改。"连日来,浙江省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清明节及春季火灾特点,对公墓、陵园、寺庙等祭祀场所、文物古建筑、旅游风景区等开展集中检查行动。期间,消防监督人员按照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要设备"三个必查"的原则,主要对各场所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整好用、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是否符合规范、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等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发现的隐患,能  相似文献   

11.
沈卓彦 《园林》2016,(4):46-49
正清明节将至,想必有不少人赶往墓园纪念先人,然而墓园并不一定是我们所看到的肃穆的样子,它其实可以像花园一样,甚至比花园更美丽。本文介绍的并非如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维也纳的中央陵园、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等有众多名人安葬的墓园,而是一些有着先进设计理念以及独特绿化景观的普通墓园,但同样很美。  相似文献   

12.
公墓园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兆量 《规划师》2003,19(1):93-95
园林化是我国公墓建设必由之路。在欧美,公墓是园林的一个类型,著名的公墓是旅游胜地。王蒙说过:“也许你想不到,在我们的1996年欧洲之旅中,一种温馨的经验,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1]目前我国多数公墓的形象阴森简陋,既是精神文化资源的浪费,也是土地环境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理论,对具有安置亡灵、进行祭祀和缅怀等特殊功能的陵园建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现象学分析;从分析陵园建筑的场所特征入手,对陵园建筑的场所空间的构成和体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陵园建筑场所空间的建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阐释,从陵园建筑的场地、建筑细部和光等因素对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烘托中分析了陵园建筑场所的内涵,诠释出蕴含其中的场所精神,为陵园建筑的设计、真实的构建场所以及营造其场所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殡葬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体现的是人类千百年来对于"精神不灭"的追求.城市公墓建筑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宗教、信仰、观念、伦理等精神层面的一种物质化形态典型表现.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墓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概括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公墓园林化的改革模式,进而就园林化改革的原则以及手法,建议性地提出了公园化的最终发展方向和趋势.园林化公墓改革模式不仅兼顾社会历史风俗又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保证了公众对于殡葬风俗的情结需求,也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郭湧  武廷海  王学荣 《风景园林》2017,24(11):29-34
以秦始皇陵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契机,应用Autodesk Civil 3D和Infra Works等软件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建实验,探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模型融合汉中区域、陵区范围和陵园范围3个尺度的地形数据,模拟秦始皇陵园所处的地理景观,对陵园"规画"研究的结论加以验证。实验在陵园数字地面模型基础上想象复原秦陵封土和地宫的空间关系,通过封土和地宫工程中土方挖填方量的估算,验证应用LIM模型场地信息管理功能辅助"规画"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3月12日,河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季防火行动。在此次行动中,河北总队将对“清剿火患”战役期间没有完成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等进行集中排查整治。为做好清明节期间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总队提前部署,全面启动“燕赵春雷”1号行动,对全省范围内的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墓、陵园及其周边施工工地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排查消除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关乎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传统墓园作为祭祀殡葬的场所也要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而朝着更生态节约、科技智能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河北雄安新区公益性公墓及殡仪馆项目为例,将绿色可持续设计理念与技术贯穿其中,并且结合千年大计这一主题,助力新区建设,不仅在建筑设计上融入被动式建筑技术,也在殡葬方式改革上做了突破,首次将绿色生态地下立体陵园、智慧公墓、BIM、5G等技术综合应用其中。从绿色、科技、人文三个方面,探索现代墓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题目是对设计方法的反思。我自认为能够抓住博物馆、图书馆、诊所和爱情旅馆的设计原则和建筑属性,却被墓地这个功能难住了,所以我选了这个题目。我搜寻了一些墓地和陵园的图片,以便形成整体的认识。用这些图片,我尝试了解不同国家墓地的肌理和顶视图,看它们的分布情况。通过研究我发现公墓区与城市网格比例的失调。世界人口每天都在增长,城市蔓延导致空白地减少,但同时,公墓所占的土地却  相似文献   

19.
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几方面为现代陵园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比较现代的观点,指出一个好的墓园就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陵园建设是"社会亲和力"营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公墓功能定位的思考,从传统公墓的得与失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经济与文化的新型功能定位,以此提高公墓使用价值,进而改善公墓在城市规划中不被重视的现状。对公墓的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将公墓与城市旅游或农业园林相结合,为公墓在城市中的存在形式提出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