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单跨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体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都对单跨框架结构做了相关规定。通过对广西区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简要探讨了该类结构的相关加固方法,提出了采用板墙或钢筋网砂浆面层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策略,为今后该类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的软件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新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在PKPM结构设计软件基础上,通过补充输入鉴定加固相关信息,如后续使用年限、构件实测强度、加固方案等,说明对现有建筑鉴定加固设计的软件实现方法。软件不仅能对现有建筑做第二级鉴定,同时也可对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多种方式(图形、文本、计算书)输出。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9月1日DGJ 08-81-2015《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以下简称"上海规程")实施以来,对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宜依据该规程进行。而工程界运用较为广泛的PKPM-JDJG模块,则是依据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国家规范")编制,如何利用现有PKPM-JDJG模块,对既有建筑依据"上海规程"进行其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工程实例,利用现有PKPM-JDJG模块,通过调整"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对A类砌体房屋依据"上海规程"进行其抗震承载力分析,为类似工程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的历史,论述了目前我国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已于2009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为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标准,从标准的适用范围、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分级鉴定方法与综合抗震能力评定、抗震鉴定结论这几个方面,对新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得到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开展了多轮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本文在梳理抗震鉴定依据标准规范及其演变基础上,以2018年苏州某县级市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的实例,对以往校舍建筑主要抗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类似项目检测鉴定工作提出建议。并针对涉及抗震鉴定的新标准GB 55021-2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中的规定,对合同评审阶段鉴定依据(抗震设防类别、烈度、后续使用年限)的确认提出了建议,方便类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超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规定层数的多层砖房教学楼的抗震加固方案进行了探讨,根据既安全又经济的抗震设防原则,介绍了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探讨了多层砌体教学楼抗震加固为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房屋的有关计算方法与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的编制质量,介绍了中欧双方的建筑规范体系,并从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目标、认知水平、量化分析方法以及加固改造等角度对中欧标准做出阐释和对比。通过分析现行GB 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以及中欧双方标准的异同点,对《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砌体结构章节的编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王东晶 《四川建材》2011,37(2):9-10
某砌体结构住宅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受相关单位委托,对该住宅楼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本文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该建筑物进行了检测与抗震鉴定,并给出相关加固与维修建议。本文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相关规定——包括地震作用的计算、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主要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基准面积率的由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研究了我国既有多层砌体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后针对我国不同时期建造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特点提出了有计划分步骤的抗震加固建议,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安全》2008,23(9):I0001-I0001
四川出台震后国内首部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由省建设厅发布,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现有民用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抗震鉴定和加固目标应考虑建筑历史的抗震设防状况。  相似文献   

13.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志胜 《建筑知识》2013,(10):77-77,85
据全国中小学教学楼抗震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我国多数中小学教学楼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处理。针对多层砌体教学楼抗震加固问题,若多层砖结构教学楼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规定的层数高,那么此类教学楼的加固应采取改变结构体系的抗震加固方案。本文着重讨论抗震加固为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板墙组合结构的相关问题及纵横向墙体的抗震加固方案,以期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楼的安全性与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抗震设防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在结构体系、底部墙体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比较薄弱。本文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底层刚度薄弱等结构特点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针对该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讨论了该类房屋鉴定标准及主要技术要点,总结了加大构件截面及增设支撑等加固方法。在连云港某小区底部框架抗震砖墙住宅楼加固设计之前,为了对该住宅楼进行科学的现状评价,本文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新提出的两级鉴定办法,对该住宅楼进行了抗震鉴定,全面展示了两级鉴定过程,提出并论证了加固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加固设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戴国莹 《建筑科学》1995,(1):75-80,3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技术(一)──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基本要求戴国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编者按】随着新的烈度区划图的发布实施,以及从6度地震区开始进行抗震设防的要求,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的面更广,为此,本刊特约了主持新修编《建...  相似文献   

17.
根据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建筑抗震鉴定与修复指南》,简单介绍了欧洲既有建筑结构抗震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目标、结构评估信息、认知水平的概念、量化分析方法等.并与我国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两者的异同点,供我国广大既有建筑抗震评估工作者参...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现有老旧建筑数量巨大,这些房屋或是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是未达到应有的设防标准,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对这些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对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房屋进行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我国自1 9 6 8年邢台地震后首先在京津地区开展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试点工作,距今正好5 0年,回顾和总结我国5 0年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对于我  相似文献   

19.
对教学楼1工程,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与检测、分析计算等方式,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变用途或更新等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清  许锦燕  刘湘  江波 《建筑结构》2020,50(12):116-120
通过低强度砂浆砌体的抗震加固工程实例,依据现行加固规范《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 11/689—2016)相关规定及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低强度砂浆砌体加固,提出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比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具有更好的适宜性及经济性;同时结合相关试验及规范,计算分析了水平钢筋、新增混凝土强度和原砌体砂浆强度变化对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抗剪承载力与原砌体抗剪承载力比值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设计计算、构造措施提出了控制抗剪承载力增强系数和加强接触面粘结力的构造要求。低强度砂浆砌体结构加固应优先选择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时,墙体抗震承载力增强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应补充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