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书讯     
《江苏建筑》2015,(1):71
<正>《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成套技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编者为李延和,从卫民,吕恒林,李树林。编者李延和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协选派首席专家,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现已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编写出版专著10部。本书首先依据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编写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基本方法,进而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其合作者的重点科研成果,介绍的抗震鉴定流程简明清晰,鉴定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9月1日DGJ 08-81-2015《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以下简称"上海规程")实施以来,对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宜依据该规程进行。而工程界运用较为广泛的PKPM-JDJG模块,则是依据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国家规范")编制,如何利用现有PKPM-JDJG模块,对既有建筑依据"上海规程"进行其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工程实例,利用现有PKPM-JDJG模块,通过调整"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对A类砌体房屋依据"上海规程"进行其抗震承载力分析,为类似工程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开展抗震加固工作的历史时期进行了划分,简要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抗震加固工作的特点。随着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的实施,我国亟待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房屋存量巨大,提出了我国分步骤实施现有建筑抗震与加固工作的设想,最后对指导我国开展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提出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安全》2008,23(9):I0001-I0001
四川出台震后国内首部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由省建设厅发布,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现有民用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抗震鉴定和加固目标应考虑建筑历史的抗震设防状况。  相似文献   

5.
对教学楼1工程,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与检测、分析计算等方式,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变用途或更新等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单跨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体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都对单跨框架结构做了相关规定。通过对广西区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简要探讨了该类结构的相关加固方法,提出了采用板墙或钢筋网砂浆面层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策略,为今后该类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戴国莹 《建筑科学》1995,(1):75-80,3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技术(一)──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基本要求戴国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编者按】随着新的烈度区划图的发布实施,以及从6度地震区开始进行抗震设防的要求,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的面更广,为此,本刊特约了主持新修编《建...  相似文献   

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相似文献   

9.
王东晶 《四川建材》2011,37(2):9-10
某砌体结构住宅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受相关单位委托,对该住宅楼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本文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该建筑物进行了检测与抗震鉴定,并给出相关加固与维修建议。本文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舍乙类建筑鉴定与加固抗震设防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抗震设防标准进展,探讨了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不同重要性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以及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目标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给出了既有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验算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搞好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量的抗震方法写入规范的国家。通过本文的比较与分析,希望对中国的抗震规范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建筑不再是人们仅仅用于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然而,近年来几次大地震的出现,引发了越来越的人们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关注。本文将分析建筑抗震的现状,展望未来抗震技术,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想要减少这种损失,需要发展抗震结构的建筑,减地震发生时带来的损失。而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它和普通的抗震结构比起来减震性能比较好,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建立起普通的抗震结构以及层间隔离结构然后进行动力特性以及地震相应的分析,通过比较了解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隔震体系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4.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的震害情况表明,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只设定以生命安全为目标的单一抗震设防标准,而且还应该确保地震时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从介绍日本抗震设计规范的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入手,重点介绍2000年开始实施的基于性能设计的法规,讨论其对地震力和输入地震波的特殊规定以及新验证方法的特点,为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近400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相同的地震基本烈度或相同的场地类别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特征周期Tg和衰减指数γ的取值范围较大。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等效特征周期的方法,使一般的设计软件能方便使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中隔震器对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隔震器对结构抗侧移刚度及自振频率的影响 ,通过求解结构在安装隔震器前后的地震输入能量 ,确定了隔震器对结构地震输入能量的降低机理和程度 ,为合理地设计隔震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性能设计方法与常规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常规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提出将性能设计理念与常规设计方法相结合,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晓凯 《山西建筑》2007,33(6):282-284
分析了桥梁震害及产生原因,着重介绍了拱桥的震害形式,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桥梁抗震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分析比较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从而为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宫惠峰 《工程质量》2004,(10):42-44
本文作者根据内蒙古8.16地震的实地调查及提供的大量各类建筑物破坏状况图片,经对典型房屋震害分析,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值得重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