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4月1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南京重点治理72条河道,实行八大水体水质提升工程,到年底将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南京市政府提出,今年要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全面启动消除劣V类水体行动。前两年,南京已完成了150条黑臭河道整治。这次的  相似文献   

2.
王雪松  李骏  张鸽 《江苏水利》2020,(8):6-9,14
研究了采用石墨烯光催化技术治理常州城区黑臭河道长沟河主要水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污染物降解的时效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劣V类黑臭水体采用光催化技术治理后,主要指标DO、NH_3-N、COD、TP分别在第7天、第77天、第4天、第21天消除劣Ⅴ类;水质稳定后,DO、SD平均提升率分别为1 008.8%、297.8%,NH_3-N、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2%、60.5%,TP平均下降率为82.5%,水质类别提升至Ⅳ类,水体感官得到较大提升,水生态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地评价和判断安徽省淮安市淮安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文章对淮安区的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淮安市淮安区河流、排沟水体可分为三类,分别为黑臭水体(占62.0%)、劣Ⅴ类水体(占29.9%)、Ⅳ类水体(占8.1%)。(2)淮安区湖泊、池塘水质中黑臭水体水域面积占总面积34.6%,劣Ⅴ类水体占总面积0.3%,Ⅴ类水体占总面积0.1%,Ⅳ类水体占总面积65.0%。本研究着重从淮安市淮安区水资源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可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淮安市淮安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瑾  谭晓林 《水资源保护》2016,32(S1):63-67
为解决严峻的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达到“水十条”的治理目标,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以广州市马涌黑臭水体治理为试点工程,采取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理。结果表明,治理后马涌水体的NH3N、DO、透明度、TP和COD等参数有了明显改善,黑臭底泥消减了27cm,马涌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水十条",同年上海市制定并发布《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水十条"和推进实施方案,2016年底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本市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对上海市黑臭河道判定标准、黑臭原因、主要措施及验收标准等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  相似文献   

6.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水环境治理特别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35个城市调研、《城市市政设施统计年鉴》和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中实现长制久清的风险从工程整治和管理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设施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是导致水体黑臭反复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管网、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标准、系统推进雨水面源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成为了近年社会各方越来越关注的一项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对水污染防治行动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各项工作目标,其中也涉及了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具体来看,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是一门系统学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  相似文献   

8.
关注     
<正>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4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计划明确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网络上屡次发起的"寻找可以游泳的河流""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充分反映了民众对于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的强烈愿望。而今年以来,国家治理水污染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增强,令人振奋。上半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日前,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则可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具  相似文献   

10.
黑臭水体给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带来较多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整治工程艰巨,但对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水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自2017年起,江苏省常熟市积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获得有效提升。本文以常熟市山湖苑河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为例,基于水体黑臭成因,重点对黑臭水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进行跟踪分析,探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式,为今后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大江东位于萧山区东部,是杭州市的副中心之一。区内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平原河网水质汛期基本为Ⅳ类~劣Ⅴ类,非汛期水质为Ⅴ类~劣Ⅴ类,总体为劣Ⅴ类水体。为提升区块水环境治理,从钱塘江一工段取水改善区域水质,分析一工段的引水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为大江东后期水质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清远市澜水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田和养殖业,根据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和水质监测结果评价该河段水质为劣Ⅴ类水,为季节性轻度黑臭。采取以生态修复为主,结合控源截污、引水活水等措施解决水体的黑臭问题,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自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等为指导,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整治技术方案,综合采取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广大人民群众赞誉。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可望实现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进入2020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关键时期,为打赢、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提出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各地采取有效、对路、符合实际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黑臭的核心问题。"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是针对污水收集系统,就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污水直排、清污不分、排水管道旱天满管流、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管道积泥多等问题。实现污水不进河、清水不进管、溢流少污染,支撑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指导思想下,以南京市鼓楼区河西北部河道整治为例,首先介绍了该区域内的水系现状,然后因地制宜的阐述了治理的思路和具体对策,为其他城市的河道水环境整治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雨污分流不彻底、初期雨水污染负荷高,以及河道积淤积污严重、底泥清淤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以深圳市大山陂水典型黑臭河段为例开展示范,创建沿河雨水、污水精准截排新模式,原位应急压黑压臭污染底泥。示范工程实施后大山陂水沿河截污率提升至99%以上,降雨持续期进入河道水体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标准,底泥投加药剂后1月内基本保持控制黑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生态环境厅2019年1月印发《广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攻坚战目标。2018年底,南宁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t/d以上,除南宁市以外其余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90%以上;2019年底,各设区市建成区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黑臭水体是近年来百姓反映颇为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日前,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制定包括排查、识别、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在内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业内一致认为,《指南》的意义在于,使得城市水体黑臭问题的整治,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单独主导、主要从技术指标角度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京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17年对全市建成区内150余条黑臭河道进行了整治。文章基于近年来参与的黑臭河道整治工作,系统阐述了南京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对策,并对案例河道整治前后水质连续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臭水体已得到全面控制,其治理经验可为相似城市的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在上海市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区域河网动力弱、入河污染负荷强,周边河道小涞港于2017年刚脱离黑臭,亟需提升区域水环境。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运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水环境提升方案研究。针对进博会及周边区域水质差、水体浑浊、水动力弱等问题,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畅流等措施,新建3座装配式溢流堰,形成三级水位和活水循环的水网动力格局,促进了进博会区域循环净水-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运行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小涞港透明度大于1.5 m,重点区大于1.2 m,主要水质指标由Ⅴ~劣Ⅴ类提升至Ⅱ~Ⅲ类。运行评估结果表明,控源截污对水质提升起主要作用,贡献占比73%;活水畅流与生态修复对水质提升贡献占比分别为15%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