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采用油酸钠、六偏磷酸钠对长石矿进行湿法提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捕收剂-酸浸法复合除铁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酸浸除铁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酸浸除铁效果优于盐酸,其最佳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70%、酸浸温度80℃、酸浸时间12 h、液固比2∶1。除铁时优先考虑硫酸酸浸,捕收剂-酸浸复合除铁工艺中,丁基黄药-酸浸除铁率为66.7%,丁基黑药-酸浸除铁率可达69.4%。复合提纯工艺之后,长石结晶度减小,表明长石的晶体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含富铟铁酸锌锌浸渣中铟的微波强化酸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酸浸很难高效浸出富铟铁酸锌中的铟,为了探索提高铟浸出率的低耗、高效工艺,以广西柳州锌品厂含富铟铁酸锌的锌浸渣为对象,进行了微波助浸工艺及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直接酸浸工艺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其铟浸出率明显高于常规酸浸和微波预处理+常规酸浸工艺,与微波预处理+微波酸浸工艺的铟浸出率十分接近;搅拌速度、硫酸初始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铟浸出率均有显著影响;在搅拌速度为550 r/min、硫酸初始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10 mL/g、浸出温度为75℃、浸出时间为90 min情况下,对锌浸渣进行微波直接酸浸铟,铟浸出率可达77.0%,较常规酸浸铟浸出率高19.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介绍了地浸采铀工艺特点,从浸出工艺方法与矿床的"适宜匹配"、浸出工艺的"减量化"技术、微生物浸铀及铀铼综合回收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举措及应用成果,总结出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具有"低消耗、高利用、综合回收"的循环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微波酸浸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硅藻土酸浸提纯的工艺要求和微波作用的特点,将微波技术引入硅藻土提纯,提出了硅藻土微波预处理提纯工艺和微波酸浸提纯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可强化硅藻土的酸浸提纯。  相似文献   

5.
地下破碎浸铀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铀矿试验总结和试验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整理成“地下玻碎浸铀工艺试验”一文。介绍矿体地质、破碎方法、浸铀工艺、以及效果评价。最后得出了“地下破碎浸铀工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浸工艺在铀矿冶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宗芳  阳奕汉  赖永春 《铀矿冶》2007,26(4):180-184
从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浸工艺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地浸开采效果的因素,论述了地浸工艺对铀矿开采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并对地浸工艺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膨润土循环活化酸浸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膨润土采用活化酸浸工艺,研究了浸出液中初始铝含量对酸浸工艺的影响,提出了循环活化酸浸工艺新流程,并以铵明矾形式顺收酸浸母液及洗液中的铝,铝回收率达90%以上,回收铝后的滤液可返回酸浸;与不循环工艺流程相比,可节省酸量30% ̄35%,且无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回收锌浸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了弱酸渣酸浸减量化研究,减量后的渣进回转窑处理,酸浸混合液采用锌精矿还原处理-铁粉置换沉铜-锌焙砂预中和-氧化锌粉中和沉铟工艺来分离回收有价金属。采用酸浸工艺和回转窑工艺联合处理锌浸渣,可减少入窑渣量,降低能耗。结果表明,锌浸渣经酸浸可减量50%以上,锌粉中和沉铟工艺可实现锌回收率大于90%,铜回收率大于99%,沉铟后液铟小于5 mg/L。减量后的渣可富集铅、银等金属,该渣送回转窑挥发处理,产出的氧化锌烟尘可用于中和沉铟,中和过程既可使氧化锌中的锌预先浸出,又可进一步富集铟。该工艺可实现锌浸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分布式原地浸出采铀工艺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阐述了新疆某地浸铀矿山采用酸法和中性浸出2种不同浸铀工艺时,卫星厂的载铀饱和树脂在中心厂的铀回收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当卫星厂与中心厂都采用酸法浸铀工艺时,"分散吸附"提供的硫酸铀酰型饱和树脂可直接进入中心厂集中处理;当卫星厂采用中性或碱法浸铀工艺,中心厂采用酸法浸铀工艺时,"分散吸附"提供的碳酸铀酰型饱和树脂经"酸化"转化为硫酸铀酰型载铀树脂后,可进入中心厂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铁帽型金矿氧化矿石堆浸方案比较结果。对现场实际堆浸工艺、细粒堆浸工艺及细粒预浸—助浸工艺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认为后者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地质条件、认为不同地质因素都影响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实施。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但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采矿床,有必要对以前勘探的矿床进行开采前的重新评价工作,或在新勘探这类矿床时按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所需的地质条件来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超声波解堵增渗技术作为一种针对近井地带堵塞的新型环保解堵增渗技术已经应用在油水井解堵增产领域及煤矿瓦斯治理领域。而铀矿地浸矿山开采的近井地带堵塞与石油领域不同,一般具有埋深浅、地质较为疏松、井筒尺寸小的特点,所以大功率超声波技术应用在铀矿地浸矿山领域需要进行优化、改进及针对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大功率超声波在铀矿的传播特性制定合理的超声波参数,根据参数设计研发适用于铀矿地浸矿山的小型化、大功率超声波设备,并对该新型大功率超声波设备在铀矿地浸矿山进行试验与应用,分析大功率超声波技术对地浸矿山的影响,为下一步推广大功率超声波技术在铀矿地浸矿山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地浸铀矿山生产过程中,铀的浸出速度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服务年限。矿山生产采区往往存在严重的拖尾现象,为提高地浸铀矿山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影响铀浸出速度的因素,提出了控制铀浸出速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浸采铀具有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环境友好等优点,其占世界天然铀总产量的份额逐渐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铀资源状况与天然铀生产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叙述了铀矿山的酸法地浸生产工艺。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国,地浸矿山是其天然铀的主要来源。国内在6个省份已探明50多个铀矿床,可地浸铀资源占世界总量的89%。18个地浸矿山正在开采,2012年总产铀量达到20900t。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适合新疆某砂岩铀矿床的地浸采铀工艺,在室内开展了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和碳酸氢盐溶液作为浸出剂的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好,硫酸、碳酸氢盐搅拌浸出均取得了较好的溶浸效果;酸法搅拌浸出,硫酸浓度为2.79 g/L时,铀浸出率达87.65%,铀浓度峰值199.5 mg/L;硫酸浓度为7.04g/L时,铀浸出率达95.06%,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50.20mg/L;碳酸氢盐搅拌浸出,HCO3-浓度为5.07g/L时,铀浸出率达83.17%,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13.46mg/L,浸出液中的Ca2+、Mg2+含量仅30~40mg/L,浸出的Ca2+、Mg2+再次沉淀。综合考虑溶浸工艺对矿层孔隙堵塞的风险、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该矿床在地浸采铀条件试验中采用低酸浸出工艺,硫酸酸度建议为2~3g/L。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终场采场残留液在地浸采铀中的利用,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了酸法地浸终采残留液对砂岩铀矿含矿岩芯的浸出条件和浸出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1)该砂岩岩芯适合酸法浸出;2)残留液对该矿在自然粒径下的最佳浸出条件:固液质量体积比为1∶8 g/mL,浸出时间为48 h,双氧水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铀浸出率为77.36%。残留液的铀浸出动力学研究(反应活化能Ea=27.519 kJ/mol)结果表明,残留液对该铀矿的浸出过程主要受混合控制。该研究可为终场残留液在地浸采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提高地浸采铀渗透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影响原地浸出采铀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的矿石进行了柱浸实验,初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含矿层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矿层的渗透系数,尤其对低渗透性矿石可使其渗透系数增高30%~40%以上。这对提高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50年时间里,我国铀矿开采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目前逐步起到在铀矿采冶领域领跑的作用。文中系统梳理了铀矿常规开采、堆浸、原地爆破浸出及地浸等采铀技术,并评述了其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目前铀矿开采的主流技术-地浸采铀技术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铀矿植物、土壤及地下水微生物等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铀矿地下水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育耐重金属离子及耐低酸微生物菌群是铀矿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铀矿床地浸开采水文地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浸采铀现场试验,分析了抽水、注水、水位恢复、抽注水试验结果及其对地浸采铀设计和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浸采铀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介绍我国地浸铀矿山生产和试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