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楂核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山楂核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与抗坏血酸、芦丁对比,利用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Fe3+法测定山楂核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楂核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为1∶25(每克山楂核加入25 m L提取剂,下同),加入体积分数50%的乙醇,在60℃下用250 W超声辅助提取40 min,山楂核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7.89%。经过纯化的山楂核总黄酮提取物对·OH和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力且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强于芦丁而弱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2.
山楂核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活化剂,山楂核渣为前驱体,采用普通活化和超临界活化法来制备活性炭,并用77K氮气吸附表征所获得样品的孔结构。结果表明,山楂核渣可以用来制备活性炭,所得活性炭以微孔为主。山楂核渣也可以采用超临界水进行活化,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山楂核热解特性及其产物分布规律,在不同升温速率及不同热解终温条件下对山楂核粉末进行热重分析,并用自制小型固定床热解炉对山楂核粉末进行了热解实验,考察了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对山楂核热解的三相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焦油产率影响不大,对热解气和焦炭产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焦炭产率降低,而热解气产量增加。同一热解终温条件下,随着升温速率由5℃/min增加到10℃/min,焦油产率增加(热解终温600℃时,增加量约6个百分点),焦炭和热解气产率降低,并且热解终温越大,升温速率对焦油产率影响越大;同时,提高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3)
利用UHPLC-Q ExactiveOrbitrap-MS技术检测山楂叶、山楂肉、山楂核化学成分,考察山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色谱使用Waters ACQUITY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以0.1%甲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离子化方式,正负离子切换模式采集。结果在山楂叶、山楂肉、山楂核中共鉴定了19种化学成分,其中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较多,山楂肉中有机酸类成分较多,而山楂核中指认的成分较少,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其不同入药部位发挥不同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的干馏香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核干馏制得干馏香料,一种是水溶性烟熏香味料,另一种为油溶性山楂核焦油,两者均具有独特的焦熏香气味和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在食品、饲料和医药保健品等方面有实用价值,是我国一种重要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利用氯化镧对山楂核生物炭改性,研究得出最佳改性质量浓度为11 mg/L,最佳改性pH值为13.00,并采用XRD、FTIR以及比表面对其表征,结果表明镧以La(OH)3的形式负载在山楂核生物炭上,改性后的BET比表面积变小;对镧改性生物炭的除磷性能研究表明在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400 mg/L、pH值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高强度的木塑复合材料(WPC),本研究以山楂核为增强体、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三种不同的聚乙烯(PE)为基体,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三种WPC(HLC、HHC、HUC)。并利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同步热分析仪(STA)对三种WPC进行力学性能与热性能的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楂核/HDPE复合材料(HHC)的力学性能最好,弯曲强度可达47.24 MPa,拉伸强度可达38.44 MPa,储能模量可达2 631.2 MPa;山楂核的加入有利于PE基体的熔融稳定性与早期结晶,但是会降低PE基体的热稳定性。该研究可为制备高强度的WPC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专利申请号:94104207.3公开号:1101071专利名称:织物护理组合物本发明公开了香料粒子,它含有分散于一定的水不溶性聚合物载体中的香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含这些香料的洗涤和调理组合物。该香料粒子便于保存和保护易于降解或在储存和苛刻洗涤条件下易于损失的香料。此外,该香料粒子还便于将各种各样的香料转移至织物或其它表面。专利申请号:93115174.0公开号:1102206专利名称:食用烟熏香料的提取方法本发明是一种从山楂核中提取食用烟熏香料的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该方法采用山楂核干馏,取其100~150℃恒温下的烟熏蒸汽冷凝过程,其要点是冷…  相似文献   

9.
采用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山楂核中黄铜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每50 g原料加入75%乙醇75 m L,萃取时间为90 min,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25 MPa,黄酮提取率为3.308%。  相似文献   

10.
金高娃  章飞芳  薛兴亚  徐青  梁鑫淼 《精细化工》2006,23(8):760-761,770
为了促进山楂及山楂核在药物、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改良脂肪酸甲酯化法检测出山楂果肉中的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花生酸及山嵛酸。用CSASS软件进行峰识别及确定峰面积,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种脂肪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分析测定了河北、安徽、山东、吉林、辽宁5个产地山楂药材中的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各产地去核山楂药材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9.10%、61.18%、63.08%、59.76%、60.76%。对河北、安徽、辽宁3个产地山楂核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其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89.80%、61.59%、79.55%,均高于同一产地去核山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中国石油的炼油化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相比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炼油化工技术还有一些差距,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炼油化工技术在不同业务环节的技术创新有着各自的特点,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强调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在贴近市场的情况下,设立本土化技术中心,重视炼油化工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其有明显的上下游技术集成开发趋势。主要分析了国际大石油公司炼油化工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出了提升中国炼油化工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于力 《化工科技》2005,13(2):1-6
以科学的发展现,从5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炼油和化工园区的重要意义,以翔实的数据重点讨论了我国炼化企业及化工园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建设布局合理的炼油和化工园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化妆品工业2003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几大化妆品生产企业,对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中国化妆品工业的生产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纳智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6,66(4):17-18,26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柄山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长柄山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肉桂酸甲酯,相对含量达到挥发油总量的94.54%.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龙618区块是一个常规稠油区块,针对该区块原油粘度高,常规注水开发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室内岩心实验,研究化学剂用量及注入时机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驱采出程度随化学剂用量(PV)增加而变大,当化学剂用量大于0.6 PV后,采出程度上升幅度变缓;水驱转注化学剂的时间越早,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不同温度下3万相对分子质量的PES膜超滤对中药油水复杂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探索中药油水复杂体系在有机膜分离过程中的微观表现。以某中药制药企业采用水蒸气蒸馏工艺所收集的含油水体为实验体系,测定不同温度下膜分离前后各药液的pH值、电导率、盐度、浊度、粘度等指标。研究发现膜分离前后各药液的pH值、电导率、浊度、粘度等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温度对物化参数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3万相对分子质量的PES膜可改变中药油水体系物理化学参数,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的油水分离显示出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波条件塑料包装化学物质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广泛应用食品于食品包装中,并且常常会在塑料包装加工过程中添加许多化学添加剂以提高其性能,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就微波条件下塑料包装化学物质的迁移进行了研究,采用500,700,900W三个不同加热功率下分别对食品模拟物三种食用油(橄榄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迁移率进行实验。以期对预防塑料包装危害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7,(4):13-17
采用GC/MS联用法研究了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灰毛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WILEY、NIST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并鉴定出7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反-(-)-2(10)-蒎烯-3-醇乙酸酯、(+)-柠檬烯、L-香芹醇、异香芹醇、左旋-β-蒎烯、β-蒎烯、桃金娘烯醇、L-香芹酮等,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0.88%,其结果为该植物挥发油的生理活性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叙述了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和应用方面的最新发展,介绍了六种现有的合成方法,简要说明其结构特点以及吸油特性。六种合成方法包括:单烯—双烯化学交联,溶剂致孔的单烯—双烯化学交联,官能团化学交联,辐射化学交联,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的结构特点是:高分子之间形成一种三维的交联网状结构,材料内部具有一定微孔结构。由于树脂分子内的亲油基链段和油分子的溶剂化作用,高吸油性树脂发生膨润。吸油过程由分子扩散控制和Flory-Huggins方程控制两部分组成。适度交联,适当减小粒径可提高树脂的吸油速度。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在三废处理、芳香剂、杀虫剂、诱鱼剂基材,纸张添加剂、渔网防污剂基材,合成树脂的改性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生姜精油、浸膏和油树脂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姜油的得率和成分差异,用气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乙醇浸提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姜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姜油得率和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姜油得率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4.67%)、乙醇浸提法(3.75%)和水蒸气蒸馏法(0.95%)。从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中鉴定出68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芳香性气味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下同,63.46%)和单萜类化合物(34.91%);从乙醇浸提所得浸膏中鉴定出41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辛辣味的姜辣素类化合物(86.41%),其中主要为6-姜酚(16.86%)、6-姜烯酚(16.58%)、姜油酮(17.68%);从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油树脂中鉴定出77种成分,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和非挥发性的姜辣素类化合物分别占总质量的59.31%和40.69%,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和强烈的辛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