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落实创新教育战略.需要大力进行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在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要大力进行先进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创新教育氛围;致力于基地建设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倡导现代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创造能力;致力于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塑造.创新技能的训练.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革命呼之欲出,社会进步需要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工程创新人才。由于我国的工程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大量工程人才对国家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为了深化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为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我们通过反思现行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推进工程创新教育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认为工程创新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理工科高校自身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并且符合大学生的创造性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全方位建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工程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从创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本科培养目标内涵、建立“3+3+2”培养模式、实施“课群建设计划”、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西安工业学院创新本科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本科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环节进行改革与舣的探索,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新能力,为研究型大学或具备良好科研基础的理工科大学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实践、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军工高教研究》2006,(3):19-23
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999年开始,我校着手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模式。2000年至2001年我校普遍开展了“新世纪教育思想大讨论”,发动全校师生员工,举办了座谈会、论坛等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研讨会,共同研究探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工业化的总体目标和我校承担的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培养人才的使命,总结我校60多年来坚持的“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继承我校本科生培养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提出我校21世纪“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学完善“六大体系”,建设“十大工程”,于2002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出台《新世纪教改工程计划》,提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配套建设创新型设计型实验工程。  相似文献   

6.
发挥工科专业教育作用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延洪  罗键 《四川兵工学报》2010,31(1):144-145,150
以焊接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教育特点,指出工科专业教育功能是搭建在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应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桥梁功能作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术集成的能力,面对实际问题再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能力.最后给出了典型案例,供广大焊接专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学生在美国正规的(不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大学教室里学习时,他们将面临着新的讲授语言的方法.本文着重论述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它对美国语言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新影响.为了说明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本文重点论述了一种语言能力:阅读.并且阐明了典型的大学本科水平的阅读课程是如何讲授的.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大学阅读课程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被要求学习这些课程,以便掌握所学课程中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开设“力学建模”实践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开设“力学建模”实践课的意义,介绍了开设“力学建模”实践课的试点情况,并对“力学建模”实践课进行了分析、总结。说明通过“力学建模”实践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目前航空宇航动力装置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现状,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者将商业CFD软件引入到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研究科研项目中某些较复杂的计算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以及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索指导方式,提升了本科生毕业设计培养的质量与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世纪化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育必须与化学的迅猛发展相适应。新世纪化学教育应理论与实验并重,贯彻绿色化学理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化学课程教学,重视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合法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并给出了构建和偕社会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与建议,即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新“灌输”的内容与模式,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十几年来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被研究、深化,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指南,如果能够较好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在实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兵工学报》2006,27(5):816-816
为了加强军品科技人员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兵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由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同组织的“Held教授讲学班”于7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参加此次讲学班代表共38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兵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科研人员,部分军方代表和其他国防科技的相关单位代表也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14.
《四川兵工学报》2010,(10):F0004-F0004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512程”和“211512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建设,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经在有关齿轮机床、分度转台、锥齿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几何量误差精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7):F0003-F0003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建设,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经在有关齿轮机床、分度转台、锥齿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几何量误差精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11):F0004-F0004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建设,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经在有关齿轮机床、分度转台、锥齿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几何量误差精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四川兵工学报》2011,(4):1-F0002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建设,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经在有关齿轮机床、分度转台、锥齿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几何量误差精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天利焊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与包头市科技开发院共同组建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研发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内蒙古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9.
包头市天利焊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与包头市科技开发院共同组建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研发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内蒙古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高校都在忙一件事:迎接本科评估。大家所做的事,圈内的话叫做“补”,即把一切没有的、不合格的东西补上。据说,仅就学校的自查而言,在本科教学上该要补的东西相当多,主要集中在教师对考试和判卷的随意上,比如考卷上没有小分,卷面成绩与成绩表不符,考试出题随意,难以涵盖教材内容等等。笔者认为,本科教学,真正的问题不是考试,也不是目前本科评估重点检查的教学程序上的种种问题,而是教学本身。考试本来就是教学的附属品,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凡是从事过文科教学的人都知道,通过考试,其实是很难发现学生的优劣的,真正有才华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难与切磋,通过师生对疑难问题的共同探求才能发现。学生真正在乎的,也恰是老师能教给他们什么。然而,以今天的本科教学规则以及目前的教学评估而言,恰是这样的教学才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因为在所有评估的指标里,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放在最优的评价一栏里面。事实上,现行的本科教学规则和管理,跟现在进行的评估是配套的,原义就是要把教学各个环节管得越死越好,每门课要有大纲,有教案,要填写教学进度表,每个步骤都要有检查,有记录,连考试出题,老师怎么打分都要检查,实际上是将教学环节分解为一个个的量化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只是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和教师的惰性,这些监管的指标才没有真正实现,才需要在评估前临时抱佛脚的恶“补”一一即大规模造假。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的本科教育?如果我们要的仅仅是一个规范的教学过程,规范的教学形式,合乎规矩的教学内容,那么,尽可以由教育部来组织整合各门课程的统编教材,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软件,上课的时候,由技术人员在各个教室里放就是了;考试也完全可以做到机器操作,机器判卷,教师基本上可以不用了。然而,我们的大学,教的是人,教人的人也是人,不是机器。充分发挥教师的个陛,才能赋予学生以创造性,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中规中矩的书呆子.大学如果真的要想搞好本科教学,其实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那就是保证教书的人都是人才,而且这些人只要做了这份工作,就必须站在讲台上,不能动不动就去做第二职业,走穴,开公司。至于教师怎么教,怎么考,本是教师的自主权,学校如果认为某个教师不行,解聘他就是,完全用不着一头扎到本该由教师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替人家当家作主,更用不着由教育部来一竿子插到底。这样做的结果,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我们的本科教育丧失了创造性。教育如果丧失了创造性,整个国家的创新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