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明代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进行研究推考,探讨明代命妇褶裙形制特征。运用实验考古学、文献图像查阅、个案分析与多元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裙的出土背景、面料、形制、裙片拼缝方式、褶裥制式及数量、裙与上衣组配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为两片一腰样式的侧褶裙,裙片共用七幅料拼缝,裙两侧捏“四对四”抱合对褶,为明代较为典型的褶裙制式,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该裙与墓中出土短上衣组配,体现了弘治年间江南地区命妇着装的礼仪性与时尚性,代表了明中期命妇典型的生活着装配伍。  相似文献   

2.
发掘于常州的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丝织品上的纹样丰富多彩,有些从未见过。尤其是妇女裙襕上的纹样,独特神秘,这些纹样中有些纹样的名称、来历、用途及含义是什么?许多重要的文献如《中国纹样词典》《中国纹样全集》《中国图案大系》等都未见收录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纹样进行考证、解读,弄清楚这些纹样的名称、来历、用途及含义。  相似文献   

3.
史增敏 《西部皮革》2023,(4):145-147
明制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集各家之精华,在传统设计美学研究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马面裙的色彩、功能、纹样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明代马面裙的独特设计美学特征。马面裙不仅只是作为一种服饰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设计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山东邹城鲁荒王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服饰,其中一顶皮弁冠结构保存完整、部件齐全,为国内存世之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因出土皮弁数目有限、画像缺失,导致相关研究的体量及深度远不及其他服饰品类。本文以明代皮弁为例,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追溯其历史发展脉络,厘清历代皮弁与明朝皮弁在造型、装饰、文化属性上的继承关系,同时结合九缝皮弁、定陵皮弁等实物,细化研究内容,解读明代皮弁的物理形态与历史传承印记。进一步分析海内外古籍,从文化与功能层面释读皮弁冠对于强化皇权以及明廷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流变:自汉唐时期的流行围系之裙、到宋代出现有门襟的旋裙,再到明代形成固定马面褶的马面裙,清代又出现了褶裥独具特色的百褶裙、鱼鳞裙、阑干裙、月华裙、凤尾裙等名目的马面裙。通过相关裙的广泛调查,本文提炼出清代马面裙的结构定义与图像模型,并从结构、色彩等角度阐释了马面裙的马面、百褶、鱼鳞褶、凤尾等结构元素如何自由组合。进一步地,本文试图分析其中的五种设计元素以及相应的历史背景,并对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变化对马面裙形成、消失起到的影响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黑龙江金代齐国国王墓出土的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檐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文物原件的研究、测试及分析,制定合理的仿制工艺路线,探讨了绵谵裙的缝制工艺,最终科学地仿制了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檐裙。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是199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金代丝绸服饰,其中织金锦尤其令人注目。文章描述了文物的出土和清理过程,并根据文献记载,对部分丝绸服饰的色地、质料、用途等作了考证,认为原定名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黑龙江金代齐国国王墓出土的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文物原件的研究、测试及分析,制定合理的仿制工艺路线,探讨了绵襜裙的缝制工艺,最终科学地仿制了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纺织导报》2016,(11):119-121
马面裙是明清女性着装中典型的裙子款式,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生活史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理念,即轻视结构、重视装饰、含蓄自然、释放身体的禅宗美学思想,与西方重视结构、突出人体的立体裁剪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对于马面裙的形制结构及制作工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特色服饰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玉秋 《丝绸》2022,(12):177-177
系列作品是根据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服饰进行的形象复原。墓主李湘因其子李芳中进士而获赠文林郎七品散官之职。在复原作品中,男子头戴黑色纱帽,身穿香色云鹤团寿纹贴里,腰部为细密打褶工艺。女子梳■髻,插戴头面,内穿大红团鹤纹竖领大襟衫,双鹤花样胸背为印金工艺;外穿大红云鹤团寿纹圆领衫,胸背为环编绣獬豸花样。这组服饰配伍,呈现明代嘉靖时期的衣装风貌,并折射出明嘉靖后期的服饰僭越之风。  相似文献   

11.
祖倚丹  申凯旋  王瑾 《丝绸》2015,52(2):40-44
褶裥与分割线作为服装造型和装饰的重要手段,在明代服装中已经广泛运用。文章以孔府旧藏、定陵、南苑苇子坑、山东鲁王墓等地挖掘或留存的明代服装实物为例,分析了明代褶裥和分割线的应用特征。研究发现,明代的腰部褶裥、下摆分割线是传统装饰手法的延续和改进,而袖口褶裥、过肩分割线、腋部分割线、领口分割线等在运用部位、外观、功能性等方面具有时代创新性。褶裥和分割线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强了明代服装华丽新颖的审美特征,也在塑造服装廓型、增强合体性、利于人体活动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墓葬出土丝织品是研究古代丝绸技艺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证据。浙江湖州在明代中期已是中国丝绸的重点产区,除湖丝甲天下外,生产的丝绸品种也极其丰富。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是湖州地区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丝织品实物资料。本文对该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及所用面料进行重点考察,从服饰品类、丝织品种、丝绸纹样类别等角度开展了服饰形制研究、面料工艺分析与纹样复原研究,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墓出土的男女服饰种类齐全,丝织品种基本涵盖明代丝绸的典型品种,丝织品纹样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呈现出敦厚温柔的明代丝绸风貌,出土丝织品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杭嘉湖地区丝织品的技艺与服用特征,也为研究浙江地区的丝绸技艺与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由中国马面裙裁改设计的西式女裙,揭示西方中国风服饰中裁改再造中华传统服饰的设计方式,并将其置于时尚社会背景中,探究促成其设计形式的社会因素及其在西方再语境化后所呈现出的文化意义。研究表明,两件女裙是特定历史时期西方吸纳中国服饰艺术的产物,它们所展现的设计形式与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及彼时的时尚背景密切相关。其在跨文化语境中起到了塑造穿着者精英身份的作用,也是促进20世纪50年代西方时装回归女性化家庭形象的审美支持。  相似文献   

14.
蝶恋花纹起初在女裙中方兴未艾,至清代时期蔚然成风,针对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的情感隐喻文化展开探析。通过对考古简报、馆藏实物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追溯清代蝶恋花纹女裙蕴含的情意内涵。研究表明,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牵系古人情感化设计哲学和女子社会身份,产生同构影响,是其隐喻情意的原因。明代晚期喜闻乐见的市民文化蓬勃发展,促进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的兴盛,是其情意表达得以广泛传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恩施猫儿堡出土明代金银首饰一组二十余件,用材讲究、做工精细、式样丰富,是湖北明代藩王墓之外不多见的一批实物资料。遗憾的是并非科学发掘,因此缺失相关的信息,只是推测出土地点为一处土司家族墓地。仅就这批金饰本身来说,至少可以断定此非有力者莫办,或是官宦,或是富绅。鬓钗、挑心、满冠、花头簪子,正是明代女子头面一副的基本构成。选取的题材和式样,皆为明代中后期所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6.
以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为依据,从人体形态入手,结合服装造型因素,对女裙结构的分割线做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以人体结构、服装造型及外在装饰为目的线型,并指出女裙分割线的设计平衡点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融结构、造型与装饰三者于一体的线型。  相似文献   

17.
李倕墓出土的金冠及配饰结构复杂、装饰奢华、工艺技术高超,为历史所罕见的工艺精品,其中所应用的金珠焊缀工艺使饰品光彩熠熠,本文通过对李倕墓出土文物的金珠焊缀工艺的结构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推演其所应用的详细工艺流程,为研究同类工艺技法提供工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女裙斜裁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45°服装斜裁的方法,对平面裁剪中的女裙直裁原型进行三围转移,从而建立女裙斜裁模型。首先进行腰围转移,包括臀腰差转移和腰口起翘转移,其规格尺寸必须保持转移前后相等;其次进行臀围转移,则斜裁裙装中的臀围和原型中的臀围尺寸需相等或接近,且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次对裙摆围转移,需满足斜裁裙装中的裙摆围和原型中的裙摆围尺寸接近,且在同一水平线上。准确地进行腰围、臀围和裙摆围的三围斜向转移,是女裙斜裁模型建立以及款式设计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结合对二片型斜裙应用实例的分析,认为多数女裙斜裁款式的变化集中反映在裙片斜向分割数量多少以及裙摆造型设计上。  相似文献   

19.
展讯     
画罗织绣总如云:江苏泰州市博物馆藏明代服饰展时间:2023年3月16日一5月19日地点:常州博物馆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泰州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等文物60余件/组,包括补服、中衣、袄、裙、裤发馨、戒指等服装和饰品,铜镜、梳篦、耳挖等与服饰相关的生活用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明代服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为研究对象,对这批纺织品开展现场应急清理保护,经初步辨析,其材质均为丝,涉及织物种类包含纱、绮、罗、绫、绢、锦、斑布。其中,斑布是扎经染色技术的衍生品,是目前最早的具有明确出土背景信息的实证资料。可辨识的纺织装饰工艺有5种,分别为彩绘、泥金、刺绣、染缬、拼贴。对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的清理与保护,为了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纺织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