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30Cr2Ni4MoV钢具有较强的组织遗传性,在锻造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晶粒粗大的问题,采用双相区正火+调质的热处理方式可以消除粗晶并且有效改善锻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用12%Cr型耐热钢粗晶方钢进行了粗晶细化热处理工艺研究,用试验电炉对粗晶方钢分别进行了1 040℃×4 h退火、1 040℃×2 h退火、1 040℃×4 h正火、1 040℃×2 h正火热处理,并检查了金相组织和晶粒度。结果表明,该钢经过上述热处理后,晶粒度得到明显的细化,宏观粗晶可转变成4级以上水平。其中,1 040℃×4 h退火的热处理工艺最佳,宏观粗晶可转变成6级。  相似文献   

3.
为细化400MPa级超细晶粒钢的粗晶热影响区的晶粒,对其TIG焊接头进行了相变结束前的紧急水冷及焊后正火处理,研究了紧急水冷及焊后正火对热影响区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紧急水冷可使粗晶区宽度与空冷条件相比有所减小,但并不能使粗晶区晶粒细化。焊后一次正火可显著细化粗晶区有效粒径,但同时引起细晶区晶粒的粗化。水冷接头比空冷接头热影响区硬度高,正火后每种接头和母材硬度均大幅度降低。仅水冷接头一次正火后的热影响区硬度与原超细晶粒钢母材匹配良好。推荐采用焊后紧急水冷+一次正火工艺,因其可细化粗晶区的晶粒,并使整个热影响区硬度与原始母材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双峰晶粒结构的超低碳9Cr-ODS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通过OM、SEM、TEM、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碳9Cr-ODS钢经正火+回火后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粗、细晶分明的结构特征。细晶区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6μm,粗晶区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3μm。同时,基体中存在大量的位错结构,且纳米级氧化物数密度可达约1022m-3。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不会改变超低碳9Cr-ODS钢粗、细晶双峰晶粒结构特征。经热处理后,细晶区比粗晶区具有更高的硬度。随正火温度升高,粗、细晶区的显微硬度先上升后下降,且在1100℃正火时达到最高。正火温度一定,回火温度从700℃升高至800℃时,粗、细晶区的显微硬度先下降后上升。700和750℃回火时,组织得到回复,发生软化,温度越高硬度越低;而在800℃回火时,超低碳9Cr-ODS钢因发生部分奥氏体相变导致硬度提高。25℃拉伸实验结果与硬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随回火温度升高,超低碳9Cr-ODS钢的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延伸率则呈现相反趋势。700℃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超低碳9Cr...  相似文献   

5.
向小琴 《金属热处理》2019,44(10):122-124
以局部4级粗晶的大型17CrNiMo6钢锻造齿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扩散退火+等温正火处理,以改善其晶粒和组织不均匀。结果表明:采用1230℃保温20 h扩散退火+670℃等温正火可改善17CrNiMo6齿圈的晶粒和组织不均匀问题,扩散退火后形成的粗晶,通过后续的等温正火得到细化,说明17CrNiMo6材料的晶粒度没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6.
石油机械高端材料25Cr2Ni4MoV钢大型锻件中心易出现混晶和粗晶组织,致使其力学性能波动较大。本文研究了消除25Cr2Ni4MoV钢混晶及粗晶组织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25Cr2Ni4MoV钢的晶界遗传性严重程度高于其组织遗传性,即使原始奥氏体晶粒度为0级,也可以通过预处理加正火处理将其细化至6级,而通过锻造加合适的热处理可将其细化至9级,因而大大提高材料的强韧性。研究同时指出,要彻底消除25Cr2Ni4MoV钢的混晶组织及粗晶组织,关键要点在于控制好生产中的3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铸锻件粗晶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给出了应对的热处理工艺。分析表明,产生粗晶的实质原因是过热组织。契尔诺夫b点随着加热速率和钢种的变化而变化。消除粗晶有两种方法,一是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二是通过两次正火或退火产生的内因加工硬化破坏粗晶组织的遗传。为了提高生产率,一般使用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来消除粗晶,而对于锻件或铸件重量很大的工件,一般采用两次正火或退火来消除粗晶。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针对26Cr2Ni4MoV 钢发电机转子和低压汽轮机转子中心孔存在的混晶问题,探讨了热工工艺与晶粒度的关系。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锻造变形量越小,随后热处理细化晶粒越困难,所以转子中心变形量最好达到40%以上;对过热造成的粗晶,可通过两次正火来细化;锻后进行一次较高高温热处理,对随后热处理达到晶粒细化有利。本课题是针对我国目前大型发电机转子和低压汽轮机转子中心孔存在混晶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的。常用的钢种是26Cr2Ni4MoV。由于热加工工艺操作不合理,往往使转子的中心孔性能不稳定。为了探讨热工工艺与晶粒度的关系,对这种钢进行了各种工艺的模拟试验,分析产生混晶(个别粗晶)的原因,以求解决的途径。这对改善转子中心的晶粒度和降低脆性断口形貌转变温度(FATT)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早期报废的4Crl3钢饲料机环模失效原因进行了研究,对材料来源、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等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饲料机环模早期失效原因与钢锭原材料的组织、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有关。4Crl3钢组织存在不均匀分布的链状夹杂物,沿晶界析出网状碳化物以及晶粒异常粗大造成混晶,这些都严重降低了钢的断裂抗力。通过改进4Crl3钢处理工艺,改善了组织,提高了环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1Cr10Co6MoVNbN钢锻造棒材的粗晶问题,分析是精锻机锻打速度快,形变产生热量多,导致棒材产生过热组织,从而产生粗晶。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正火试验,确定正火温度为1050℃,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应对的正火工艺,处理后的棒材组织均匀,各项检验合格,满足交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