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噪声污染难题,选择聚氨酯多孔材料为突破点,开展了植物油酸基聚酯多元醇、聚氨酯泡孔结构和吸声性能的研究,通过调控醇酸配比、催化剂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制备出相对分子质量1000~3000的聚酯多元醇,其酸值1 mg KOH/g,羟值50~60 mg KOH/g,开发吸声降噪聚氨酯多孔材料关键技术,制备了高效聚氨酯多孔材料,孔径在600~800μm范围,开孔率皆≥85%;高频吸声系数≥0.95,中低频吸声系数≥0.65,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多孔吸声材料中低频吸声效果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料的聚氨酯材料在红外光谱图上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在热重分析图上的分解温度即耐热性有较大的差别。红外光谱法是鉴定聚氨酯类型的有效方法,同时热重分析图表明了聚酯型比聚醚性聚氨酯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3.
弹性体增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结构;聚醚型聚氨酯较聚酯型聚氨酯增韧效果好;而丁腈橡胶较聚氨酯有更好的增韧效果。当加入10份端羧基丁腈橡胶时,冲击强度提高了150%,热变形温度只下降10℃,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  相似文献   

4.
<正>聚氨酯的稳定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尤其是其中的多元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含有聚酯链段的聚氨酯稳定性要远优于含聚醚链段的聚氨酯,应用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聚醚多元醇由于在后续发泡过程中内部温度偏高,其抗氧剂体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聚氨酯的稳定涉及聚氨酯生产厂家和多元醇生产厂家。随着近年来聚氨酯,尤其是聚氨酯软泡海绵应用领域的新要求,直接对聚氨酯软泡海  相似文献   

5.
韩君  贾明静 《聚氨酯》2011,(7):64-66
本文选择聚酯,聚醚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乳液。主要研究了温度对预聚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K0和活化能Ea,并比较了温度对聚酯聚醚混合型和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预聚反应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纯聚酯多元醇与IPDI反应的活化能为97.99KJ/mol,聚酯/聚醚混合型多元醇与IPDI反应的活化能为60.606KJ/mol,制备水性聚氨酯时聚酯/聚醚混合型预聚反应温度要低于聚酯型。  相似文献   

6.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PHA)和聚醚多元醇(PP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硬段,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不同配比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考察了各因素对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粘接强度、固化速度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发泡工艺制备了聚氨酯双层复合泡沫吸声材料,对其吸声性能进行了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并探讨了复合方式对泡沫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传递矩阵法来计算聚氨酯双层复合泡沫板材的吸声系数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双层复合聚氨酯板材较单层聚氨酯泡沫的吸声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弹性体的耐水性能主要决定于大分子二醇的骨架结构。聚醚和聚酯型聚氨酯虽则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但因为酯键或醚键的存在,对水解比较敏感,不能在水的环境中长期使用,聚酯型聚氨酯比聚醚型聚氨酯耐水性能更差。由于烯烃键的疏水性,聚丁二烯型聚氨酯有十分显著的耐水性能。由聚醚(或聚酯)与聚丁二烯体系并  相似文献   

9.
通过驻波管传递函数法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汽车顶棚用热塑性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吸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吸声系数随密度增加而提高;泡沫厚度对中低频区吸声性能影响较大,吸声系数随厚度增加而提高;高异氰酸酯指数情况下泡沫吸声性能较好;硅藻土的引入可有效提高泡沫的吸声性能;高回弹聚氨酯泡沫与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且高回弹聚氨酯泡沫为吸声面时吸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基阻燃聚酯多元醇替代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添加于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中,研究了该生物基阻燃聚酯多元醇的替代量,以及在煤矿中阻燃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基聚酯多元醇可替代部分石油基聚醚多元醇使用,当生物基聚酯多元醇在总聚醚多元醇体系中占40%~50%时,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高、尺寸稳定性良好、导热系数低且阻燃效果理想,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MT-113—1995标准,保证了煤矿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