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H钢厂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新钢包温度场进行研究,进而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钢包从烘烤至周转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预热烘烤对新钢包热状态及钢水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钢包预热烘烤25 h虽然达到红包状态,且包壁温度趋于热饱和,但是包底仍有蓄热升温空间,周转后钢包造成钢水的最大温降约10℃;预热烘烤55 h后,钢包整体趋于热饱和,周转后钢包造成钢水温降不到1℃,因此可知理想的预热烘烤时间为55 h,为炼钢厂钢包烘烤制度及出钢温度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LF炉的温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宝钢电炉炼钢厂LF炉之温度行为。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钢包在不同状态下钢水的降温速率与钢水浸泡时间及钢水温度的回归关系,考察了不同通电级数下钢水的升温速率及相应的加热效率,获得了加入渣料、铁合金及喂线时的温降系数,给出基于温度分析的LF炉合适的工艺过程曲线。这些回归关系及各种特征数据的获得,将有助于掌握此座LF炉的性能特点,并据此测定出更为合理的LF炉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薄带连铸使用的钢包,结合其工序运转情况,建立了钢包及钢水的耦合传热模型。传热模型详细分析了预热、装钢、静置、吹氩及浇铸时钢包内衬温度的变化情况。在该模型中,利用变形几何(移动网格)技术考察了钢水液位下降过程中钢水对内衬传热的变化。此外,钢包吹氩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氩气吸热和吹开表面形成裸露圆时形成的散热情况。在对比参数中,考虑了不同预热温度、转炉出钢温度、吹氩量、浇铸时间下,钢包内钢水及包衬的变化情况。从结果来看,吹氩量对温降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直径的出钢口决定转炉出钢流场的分布,从而影响出钢过程的钢水温降,而钢水温降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以及炼钢生产节奏。为掌握出钢过程中的温降规律以及设计合理的出钢口参数,利用Ansys软件包建立三维转炉及钢包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到200 t转炉在不同尺寸出钢口下的出钢流场数据,进而针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注流,研究出钢口尺寸及钢包内壁温度对注流温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钢水注流的温降与注流比表面积成正比;另外在出钢早期,内壁温度每提升100 K,注流温降平均减小0.4~0.7 K。后续将继续开展出钢过程中钢包及合金辅料对钢水温降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转炉出钢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不同直径的出钢口决定转炉出钢流场的分布,从而影响出钢过程的钢水温降,而钢水温降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以及炼钢生产节奏。为掌握出钢过程中的温降规律以及设计合理的出钢口参数,利用Ansys软件包建立三维转炉及钢包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到200 t转炉在不同尺寸出钢口下的出钢流场数据,进而针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注流,研究出钢口尺寸及钢包内壁温度对注流温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钢水注流的温降与注流比表面积成正比;另外在出钢早期,内壁温度每提升100 K,注流温降平均减小0.4~0.7 K。后续将继续开展出钢过程中钢包及合金辅料对钢水温降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转炉出钢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1 试验条件及目的冶炼设备为北满特钢30tEBT电弧炉与40tLF/VD精炼炉。工艺流程为:电炉熔化、氧化→偏心炉底出钢→钢包合金化→进LF炉→升温及精调成分→进VD炉→出炉、浇注。全系统的优化是根本目的,而系统内各单元的优化是服务系统优化的[1],把LF、VD看成系统中的单元,寻求合理的工艺参数,改善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对过程作系统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2 逐步回归分析与模型的建立LF/VD主要功能是通过吹氩、精炼渣精炼、真空等手段获得纯净钢水。钢中氧含量是影响轴承钢疲劳寿命的最重要因素[2]。…  相似文献   

7.
《炼钢》2012,28(5)
在分析出钢温度和过程温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稳定出钢时间、完善合金料烘烤制度、钢包全程加盖、提高钢包周转率及低温快铸等措施,转炉平均出钢温度已稳定控制在1635℃以下,出钢时间为2.4min。出钢至钢包底吹氩处理、钢包周转过程及浇铸过程钢水温降分别降低20、11.1和25.9℃;钢包内衬烘烤温度由820℃上升至1020℃。转炉寿命达到近24000炉,石灰等消耗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8.
涟钢20t转炉出钢过程钢流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涟钢20t氧气顶吹转炉的出钢温度,出钢过程钢水温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速率等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的因素,建立了出钢过程钢水温度变化数学教学,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出钢温度,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内衬温度可显著减少出钢过程钢水温降。  相似文献   

9.
60t钢包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测钢水入包前包衬的温度分布,并由传热模型计算,得出大冶特钢60t钢包内表面预热温度为500℃和900℃的钢包,两者钢水温降相差约50℃,前20min内钢液温度几乎呈直线下降,35min左右钢包衬蓄热基本达饱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攀钢在连铸机开展1.8m/min高速连铸改造的温度控制实践,采取了钢包保温,钢包预热LF工位钢包炉加热和废坯降温调节钢包钢水温度,中间包保温控制浇注过程浊除等措施,连铸钢水出钢温度比原来降低10~15℃,取得中间包钢水过热度≤25℃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