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志安 《中氮肥》1989,(2):85-87
我厂低变触媒共用四炉,第一、二两炉触媒实际升温还原耗时150小时以上。为了缓解联碱装置能力扩大而合成氨能力不足的矛盾,特制定了低变触媒快速升温还原方案。一、低变触媒快速升温还原方案先用空气或无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钴钼系低变触媒活性下降原因及重新硫化机理的分析,沅江氮肥厂对低变触媒重新硫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取得的实际效果的介绍,证明了钴钼系低变触媒的重新硫化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是可行的,其技术具有工业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一种低变催化剂硫化的新方法:在分析了低变催化剂硫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生产工况条件,即采用中变炉出口高温中变气加CS_2和一部分半水煤气干气进行硫化的方法.该法可省去低变电炉,但可保证触媒还原后的活性,还可节省硫化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钢 《云南化工》2000,27(6):35-37
介绍CB-5低变催化剂在轴径向低变炉中的使用,并对CB-5低变触媒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化催化剂厂生产的CB-5低变触媒的性能达到了国外的同类型产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用高硫煤制气,硫化低变触媒的方法.文章对中变串低变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低变触媒的硫化操作等作了叙述.该厂投运两年多,低变气CO含量始终保持在小于1%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彪 《化肥工业》2001,28(1):40-41
介绍了低变触媒在不钝化的情况下更换第一、三层的方法,并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该方法既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又对还原态的第二层低变触媒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中变炉内加一层低变触媒,实现中串低的工程设计。投运后效益:中变气CO含量由2.5%提高到5%~7%;汽气比由原来的1.2降至0.7;吨氨节约蒸汽750kg;铜液循环量由每小时12m~3降至8m~3;每小时节电15.4kwh;碳化气中CO含量由3.3%降至1.5%;年利润达52.6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第一批引进的大型合成氨装置投产已近20年了,低变触媒使用寿命一般在3年左右。我厂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经过长期探索,第六炉低变触媒使用了近五年,创造了投产以来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青 《化肥工业》1998,25(6):50-51
中—低—低变换工艺具有操作简便、蒸汽耗量低、触媒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将中变串低变工艺改为中—低—低工艺后,满足了合成氨扩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秦超 《广东化工》2011,38(1):208-209,214
价绍了全低变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催化剂装填、使用情况,通过列举部分日常运行工艺数据,总结了全低变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蒸汽消耗低、热能回收利用好、CO变换率高等特点,同时还指出其运行过程所存在的腐蚀、触媒消耗高等问题,以期对全低变工艺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莲凤 《广东化工》2012,39(9):110-111
在国产铜系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基础上,进行了降低堆密度和副产甲醇量的研究,通过对制备催化剂技术路线的研究,选择了组成为铜、锌、铝氧化物的混合物,Cu/Zn为1.0~1.8时催化剂综合性能较好,考察了制备的低密度催化剂的活性、耐热性和甲醇的生成量,并与现有工业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低变催化剂性能达到了较先进的技术指标,能够在低水碳比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CO低温变换催化剂发展趋势 ,着重阐述了南化集团研究院研制开发的新型CO低温变换催化剂B2 0 7在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安阳化工集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次等温CO变换是合并传统的中低和低变为一次变换工艺,总结介绍在泸县化肥厂的生产实践经验,CB-2催化剂的优良性能,一次变换炉结构优化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锦天化低变还原系统技术懊丧有后的设计及运行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改造后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文效 《化肥设计》1997,35(1):11-14
介绍了国内刚开发的煤变压气化技术同已工业化的全低温变换技术配套制取原料气的新工艺在中小型氨厂,甲醇厂技改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型CO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情况。研制的LB205型低温变换催化剂在≤5.0 MPa、温度185~250 ℃、V(汽)/V(气)=0.2~0.6、干气空速1 000~4 000 h-1、干气中CO 体积分数2.5%~4.0%、CO2体积分数16%~19%和余量为H2+N2条件下,催化剂CO变换率≥95%,400 ℃耐热2 h后CO变换率≥93%。满足工厂对低变催化剂的要求,尤其适合在节能型合成氨厂的低汽/气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刘利平  马晓建 《化肥工业》2002,29(2):37-38,40
在目前的变换工艺中,全低变工艺是较为节能的工艺。利用夹点技术对全低变换热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得到的新网络流程不需要外供蒸汽。与第二换热网络相比,减少了设备台数,节省投资费用,目前使用的全低变工艺的能耗还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粒度催化反应装置,结合物理分析和化学手段,研究添加碱金属助剂对铜系低变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添加适量的碱金属氧化物助剂可以减少低汽气比条件下铜系低变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量,一定的添加量范围内,变换反应性能和甲醇副产物的生成量较稳定,但碱金属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苏炼 《中氮肥》2011,(5):9-12
主要介绍了天脊集团高平化工有限公司的全低变工艺及该工艺系统自开车以来的运行、改造情况,对变换炉出现的偏温现象及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桂玲  徐宏 《安徽化工》2006,32(6):32-34
采用原粒度催化反应装置,结合物理分析化学手段,研究了添加碱金属助剂对铜系低变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发现添加一定量的某种碱金属氧化物助剂,可以减少低汽气比条件下铜系低变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量。在一定的添加量范围内,其变换反应性能稳定,并且甲醇副产物的生成量也较稳定,但碱金属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