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相似文献   

2.
在呼玛河中游的4个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专业判断的方法预测塔林西水电站建成、库区蓄水后水生生物的演替趋势,并估算了水库鱼产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洮河齐家坪水电站河段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的监测结果,对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殖放流、过鱼设施建设等多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1年对大伙房水库6个采样站(点)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调查,共发现藻类8门、174种,底栖动物34种。结合大伙房水库建库以来的水生生物监测资料,分析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演替规律。水质生态学评价表明,大伙房水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2级。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典型河段底栖动物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水生生物生境需求的物理栖息地模型被认为是评估河流流量变化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可信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选取长江干流含有河漫滩的监利江段为实例,建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物理栖息地模型,计算变化流量下栖息地适宜面积的时间序列,并据此进行生态流量决策。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底栖动物最敏感的环境参数是流速,适宜范围为0~0.2 m/s;其次是水深,适宜范围为0~6 m。在考虑敏感环境参数的前提下,得出监利江段底栖动物的最佳生态流量为20 000 m3/s。三峡大坝蓄水后枯水期和平水期底栖动物适宜面积的低值部分减小,丰水期适宜面积增加。为了保护底栖动物栖息地,建议三峡大坝在防洪蓄水的同时能兼顾底栖动物的生态流量需求,调节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流量,让监利江段接近4000 m3/s,丰水期接近20 000 m3/s。在枯水年增大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流量,平水年增大枯水期的流量,丰水年减少丰水期的流量。本研究方法可以供长江其他河段目标物种的生态流量决策和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梯级水库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种群在河流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月)采样处理和计量鉴定,对我国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干流的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多样性、均匀度在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共检测出底栖动物2门4纲22种,各物种丰度在0~236个/m~2之间,生物量在0.27~31.5g/m~2之间;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较大;丰、枯水量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显著,受枯水期水库蓄水大幅度改变水流连通性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种类沿程变化幅度大于丰水期;与温带河流不同,南渡江干流大多数底栖动物种类在冬季仍能较好繁殖,枯水期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7.
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中梯形透空丁坝示范应用工程,建立泥沙运动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梯形透空丁坝周围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栖息密度,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揭示梯形透空丁坝局部冲淤演变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床面泥沙在梯形透空丁坝坝前淤积,以中值粒径0~0.25 mm的沙质底质为主,有利于双壳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的穴居;坝内空腔和坝后床面相对稳定,以中值粒径0~0.1 mm的浮泥底质为主,为摇蚊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营造了适宜的索饵场和缓流生境;梯形透空丁坝局部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且多样,梯形透空丁坝能为不同的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适宜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8.
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环境宋宪国(济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1前言水体受到污染,必然引起水生生物生态结构的改变。应用生物评价水质,目前多认为以底栖动物较优,因其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本身移动能力差,能客观地反映环境的变化。我们于1994~1955年的枯水期(5...  相似文献   

9.
以渭河流域为对象,基于77个点位的水生态采样和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流域干支流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3种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特征,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了渭河流域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并对3种生物类群进行评价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基于3种生物类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3种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其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评价结果最好,其次为着生藻类,鱼类健康评价结果最差。综合来看,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大体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趋势。对于渭河流域,影响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环境因子各有不同。通过系统全面地调查分析渭河流域不同生物类群的群落结构,可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渭河系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与黄河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11—2013年在渭河流域进行了4次野外采样调查,共布设采样点77个,采集鱼类、底栖动物、着生藻类和水环境因子等信息,分析了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并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渭河流域共采集到鱼类51种,底栖动物116种,着生藻类248种,影响渭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海拔,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河宽、电导率和硬度,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河宽。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健康状况优于鱼类,超过80%的采样点处于一般以上健康水平;3种生物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整体趋势相同,渭河干流上游和右岸支流、泾河源头以及北洛河中游支流健康状况较好,渭河中游和下游地区、泾河大部分区域以及北洛河上游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它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加速进行,自上游至汶川河段,实行六级梯级开发方案.但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开发混乱,水土流失严重,缺乏骨干调节水库以及水库功能单一等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加强流域总体规划,注重流域综合开发,建立河流梯级调度中心,强制保证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最低流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龙先进 《水力发电》2007,33(4):7-10
龙滩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综合开发的巨型龙头工程。该电站建成后,为红水河流域实行梯级联合运行创造了条件,并在梯级联合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红水河流域的水电站群实行梯级联合调度,可以充分利用流域的水能资源,可使红水河梯级电站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争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虎跳峡水电站开发建设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勇  于火青  赵增海 《水力发电》2004,30(6):3-5,12
虎跳峡水电站是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的龙头电站,该电站的开发建设对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大大提高下游梯级电站的电力效益,从根本上改善西南、华中、华南地区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在滇中调水和长江流域整体防洪规划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泽州县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共开发水电站14处,总装机容量3.5万kW,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缓减了该县南部山区供电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文中介绍了该县水电站机组安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建筑物达不到设计标准或因年久失修,机电设备陈旧老化,运行管理技术落后,交通不畅影响防洪抢险等,根据电站技术改造工作实践,提出了做好水电站技术改造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正孔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正安县安场镇正江村,为芙蓉江左岸一级支流三江河干流上水电梯级规划的第六级电站,距正安县城22 km,距县安场镇11 km。正孔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30 km2,厂址布置在河道右岸距离大坝下游250 m处,距上游已建的瓮溪水电站厂址约9.4 km,距下游已建的螺丝塘水电站坝址约2.9 km。现右岸距离河床约100 m高差处有简易公路通往,交通条件一般。该水电站为混合式电站,主要任务是水力发电。文章对电站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选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家河梯级水电站坐落在河栏镇张家村,位于青凤寺张家沟河上,电站利用引兰入汤工程的引水流量发电,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水能资源。张家河梯级水电站的建设提高了兰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缓解了地方电网的矛盾,提高了地方电网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技术角度分析,水电站的建设利大弊小;从环境角度看,水电站的修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中,电站上下游水位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优化枢纽平面布置,发掘有限的水利资源成为径流式电站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四川省某水电站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了电站尾水渠及上游进水口布置,有效地增加了电站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景德镇电厂排水电站设计和模型试验系统地阐述了火电厂排水电站水力计算的特点原理和方法,可供同类电站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工程的大量修建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洄游鱼类如中华鲟、圆口铜鱼等,洄游通道的阻隔导致其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为了解决鱼类的过坝问题,科研工作者对众多过鱼设施进行了研究。其中,集运鱼船作为一种活动过鱼设施,能够弥补固定过鱼设施的不足,在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及水电站保护鱼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了介绍,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为上游金沙江河段的水能资源开发创了条件。向家坝、溪洛渡两电站为金沙江开发的第一期工程,坚持流域综合规划、梯级开发、滚动发展、水电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