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坝气田天然气为高含硫过成熟干气,在采集输过程中容易形成水合物,而井筒、集输管线属于水合物形成的高发部位,一旦形成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此,开展元坝气田长兴组水合物生成及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小于20MPa下元坝气田长兴组含硫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温度随压力增加明显,压力高于20MPa时水合物生成温度增加相对平缓。即在低压情况下水合物形成温度对压力的变化越敏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温度随着甲醇和乙二醇在浓度增加逐步降低,压力较低时水合物生成温度较低,说叫甲醇和乙二醇对水合物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面集输管线中水合物堵塞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一旦在地面集输管线中形成就会造成阀门堵塞、管道停输等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气流组成、温度、压力和含水量是影响地面集输管线中水合物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气井产量、管线长度、油管直径等对水合物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水合物研究成果,并结合长庆气田某气藏生产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及防治措施,对地面集输管线中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生成条件及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天然气开采和集输的过程中,易产生水合物。在这开采和集输的过程中压力由于耗损而降低,并且压降导致天然气的温度持续降低。当压力以及温度达到相应的条件时,水合物将在管道中生成,导致管道阻塞,对气田集输系统产生不利作用。因此预测水合物的形成非常重要,对形成水合物的环境进行预测以及研究水合物防治技术,对气田集输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关键。结合油气生产系统提供稳定多相流模拟计算软件系统pipesim,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并开展了注醇和加热防治水合物工艺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延长气田969井区上、下古气藏合采集气工艺特点,计算分析集输管网天然气相态变化,水合物生成情况,管网水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下古气藏天然气不存在反凝析区,冬季需预防管线中水合物形成。结合实际对水力计算软件的适用性进行讨论,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牛地气田水合物防治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后堵塞井筒、管线、阀门及各种设备,给天然气的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危害,如何经济有效地防止水合物生成是很多油气田面临的问题。大牛地气田产水气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水合物问题,某些气井水合物堵塞相当严重。本文分析了大牛地气田水合物形成情况和水合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通过现场数据对甲醇和乙二醇进行对比,优选甲醇作为大牛地水合物抑制剂,并给出合理的抑制剂用量为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集输过程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册  刘欢  班久庆  吴迪 《当代化工》2016,(5):965-967
页岩气与集输过程中携带或产生的游离水,在适当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一旦生成,可能会堵塞集输管线或损坏生产设备,严重影响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酸性气体图、平衡常数法、波诺马列夫法和回归公式法预测页岩I区块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为预防页岩气集输过程中生成水合物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PIPESIM软件在大牛地气田注醇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为低压低产含水气田,单井管线在天然气采输过程中,容易因局部节流,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目前大牛地气田采取的是注甲醇防堵,而PIPESIM软件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气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水合物生成条件,从而指导最优化注醇量,即实现了防堵的目的,又可以节约成本。通过本论文的验证,得出了PIPESIM软件模拟调整注醇量适用于大牛地气田的气井。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开发采用高压集气方式,因为环境温度低,需要加注甲醇防止水合物影响生产。为了探索更为环保、高效的集气工艺,节约开发成本,为开发新区块做好技术储备,专门对高压集输和中低压集输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两种集气方式的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中低压集气方式投资更少,运行成本更低,更具备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气田集气过程中水合物的生成会影响集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常用的水合物防治方法有脱水、加热、降压以及注抑制剂。重点研究了应用较为广泛的加热法和注抑制剂法,介绍了两种工艺的具体特点、适应条件及其在各气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气田具体水合物防治工艺选择的建议,对指导现场水合物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凝析气田产出天然气中大都含饱和水蒸气、天然气凝液,在天然气地面系统生产过程中,因压力、温度等条件的变化,使其在管路或设备内形成水合物,不仅导致系统运行困难,天然气放空停产,而且影响下游用户的正常用气。本文针对凝析气田气井温度低、产水量大、采气管线温降大等问题,从水气比、能耗、加热负荷分析集输防冻工艺适应性,研究注醇节流、加热节流适用条件,有效防止采气管线冻堵,提升集输效率。气井防冻工艺技术的研究运用,为气田安全生产、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炼油厂气体样品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装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样品,对它们的正确分析是装置平稳运行的关键。根据生产实际,采用"三阀四柱双热导"分析方案,实现了在一台气相色谱仪上快速完成炼油厂气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尚明华 《广州化工》2014,(16):132-134
气体中夹带的微小液滴和油雾难以分离是天然气生产、输送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难题,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埕岛中心三号平台天然气处理橇块中的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说明采用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可以将气体中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脱除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煤制气采用间歇式固定床煤造气装置,制气过程主要包括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吹净五个阶段,其中吹风气无法使用,直接从烟囱放空。吹风气中φ(CO)为7%左右,以总吹风量为62000m^3/h计,则排放的CO有4340m^3/h(标准状况,下同),严重污染大气。尤其在气压低、大气风速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局部CO聚集,出现中毒事故,局部死角还存在爆炸危险。另外,吹风气中还含有一定量未燃尽的煤粉,也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4.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中气道截面对气体穿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柳和生  魏常武  周国发 《塑料》2004,33(3):15-19
将各种不同气道截面等效于圆形,引入形状因子来衡量它们偏离圆形的程度。利用moldflow软件对气体在不同构型气道内的穿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体穿透深度越大,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有利。但由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道截面偏离圆形越远,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熔体壁厚,因此在设计气道截面时,应合理选择形状因子以便获得恰当的气体穿透深度和熔体壁厚。最后还给出了气道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高含硫项目GSB站原料气分离器F-020701-3快开盲板密封发生泄漏的问题,通过检查分析其泄漏原因,确定了对密封面进行堆焊后机械加工的修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处理,最终完成了原料气分离器密封面修复,并通过了水压强度试验、气密试验的检验。为某高含硫项目设备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以色相色谱法,GDX-301和5A分子筛为固定相,热导检测器检测分析硫磺回收过程中H2S、SO2、COS、CS2、O2、N2等组分,并绘制了峰面积-百分含量较正曲线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张洁  王希闯 《安徽化工》2021,47(4):135-136
在我公司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系统中气体的氨含量进行测定,从而保证工艺的稳定和人员的安全.传统方法使用的是兰舒仪法,测定过程繁琐,对操作者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测定结果容易产生偏差,同时也会增大操作人员吸入氨气中毒的风险.采用装有PORAPAK-Q色谱柱、带有TCD热导检测器的安捷伦7890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准确,操作方便,更加环保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储集规模大,储层物性受岩相、喷发方式及火山口距离控制,不同火山机构的火山岩储层厚度和物性都存在差异。总体上松南气田为中低渗透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及气水关系比较复杂;在火山机构的不同部位布井时,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火山岩气藏除了在纵向上具有分层流动特征之外,在横向上还有分区流动的特征。我们认为松南气田是多断块(鼻)、多火山机构、多旋回期次、复式层状气藏。  相似文献   

19.
CO2是一种碳资源,有多种用途,目前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的CO2均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起着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气体回收是可行的,并提出了两种回收思路,将尾气CO2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吴渊  金金 《辽宁化工》2014,(9):1207-1209
天然气放空是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单位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天然气放空时间进行精确量化是管道运行单位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管道内天然气放空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将所得公式应用于某条管线两阀室间的放空作业,得出的结论对生产调度决策,气量调配,合理计划施工时间,组织事故抢修,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