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分解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时煅烧二氧化钛(P25)纳米微粒的结构特性,并研究了罗丹明B溶液的悬浮体系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活性,分析了晶粒尺寸、晶相组分和溶液pH值等诸多因素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相组分、晶粒尺寸和溶液的pH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氧化钛悬浮体系的光催化效能.发现在煅烧温度为400℃,pH为6.0,光照2h时催化效果达93.48%。  相似文献   

2.
何方    冯菊红    葛燕丽    胡学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4):353-358
以硝酸钡、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粉末,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12、煅烧温度为1 300 ℃和煅烧时间为4 h.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Co2Z型铁氧体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铁氧体质量为0.10 g、溶液pH=12、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铁氧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9.49%,最大吸附量为9.181 mg/g. 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金(Ⅲ)-罗丹明B-碘化钾水溶液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液的pH值、碘化钾-抗坏血酸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荧光剂用量和外加干扰离子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溶液pH=4.0和固定抗坏血酸用量的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随Au(Ⅲ)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据此确定了测定Au(Ⅲ)的一种方法。Au(Ⅲ)含量在0—160ng/10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比该体系采用吸光光度法时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报导了一种具有广泛缓冲性质的溶液体系,通过对HAc和NH4Ac组成的水溶液体系的缓冲性质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发现该体系具有广泛pH范围的缓冲性能,缓冲范围为pH=3.5~11。对其在络合滴定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30℃下,以NazWO4和Pb(N03)2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备PbW04晶体。考察Pb(NO3)2溶液的pH值对PbW04的晶型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RD、Raman和SEM等表征,发现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分别得到了梭状和八面体状的四方晶相PbW04晶体,而在中性溶液中,得到单斜晶相PbWO4纳米带,表明pH值显著影响Pb—WO4的晶型和形貌。室温下,以300m为激发波长研究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发现碱性条件下得到的四方相Pb—WO4八面体具有最强的绿发光带,表明PbW04的荧光性质受其晶型和形貌影响。  相似文献   

6.
荆树皮栲胶氧化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荆树皮栲胶及其氧化降酶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反应的规律,测定了反应的pH及沉淀量。结果表明:(1)荆树皮栲胶降解产物与铬(Ⅲ)的络合性质不同于原荆树皮栲胶,降解程度不同,产物的络合反应性质有一定的差异;(2)高度氧化降解产物与铬(Ⅲ)在pH2-12范围内不产生沉淀,形成抗一定碱性的溶液;适度降解的产物与铬(Ⅲ)络合后产生沉淀,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反应温度的提高,沉淀量增加;(3)在相同温度下,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络合反应pH值有增大的趋势,且氧化降解程度越高,pH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配体,分别与SmCl3、EuCl3在水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合成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用电导率法研究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物料投放比为PVA:Sm3+=4∶1,PVA:Eu3+=6∶1,该反应在非碱性溶液中搅拌2 h为最佳.荧光光谱显示: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都在286 nm左右产生荧光,其荧光主要表现为配体的特征荧光,金属离子对其起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制备云母珠光颜料的较佳条件为:pH值控制在2-2.5之间,反应温度90℃,钛盐质量分数10%,搅拌速率200 r/min,水解反应时间3 h,导晶促进剂质量分数为SnCl4(mol)/TiCl4(mol)=10%,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3 h.采用上述条件制备出的云母珠光颜料白度及珠光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用廉价的TiCl4作原料,采用简单易行的沉淀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20nm的锐铁矿型纳米TiO2粉体,确定了最佳煅烧温度为500℃.XRD结果表明,400℃煅烧后的产物为锐铁矿型纳米TiO2,在600℃煅烧后的产物仍保持锐铁矿晶型,而在700℃煅烧后的产物才开始出现金红石型TiO2,但粉体的主要晶型仍为锐铁矿型.  相似文献   

10.
汽轮机油泄漏进入凝结水系统会对精处理混床树脂造成污染,对此,给出汽轮机油对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系列试验结果.试验内容包括:在20,30,40℃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汽轮机油(30,50,100,300,500,1 000,2 000,5 000,10 000 mg/L)浸泡阴树脂,检测其工作交换容量变化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复苏处理,比较再生后的复苏效果.在浸泡时间(6,12,24 h)、浸泡温度及浸泡液pH值(7,8,9)变化时考察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复苏液时的复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油浓度增大、溶液pH值降低及浸泡时间加长,使得阴树脂污染加重、复苏程度降低.复苏液10%NaCl+2%NaOH+3%Na3PO4+0.2%OP-10具有较好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Tris—HCl缓冲溶液作为研究介质,在pH=6.75的环境下,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探讨了苏木素(HE)和铒(Ⅲ)形成的配合物Er(Ⅲ)(HE),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并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求得金属与配体的结合比为1:3,Er(Ⅲ)(HE),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为F25℃=1.87×10^4L/mol。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探测了Er(Ⅲ)(HE),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发现配合物能使AO-DNA体系发生动态荧光猝灭,Er(Ⅲ)(HE),配合物与AO对鲱鱼精DNA具有嵌插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Al(Ⅲ)对荧光试剂土霉素的荧光增强,建立了测定微量Al(Ⅲ)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4.4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426.0nm和496.0nm,土霉素荧光强度与Al(Ⅲ)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Al(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0×10^-6-3.00×^10^-4)mol/L,检出限为1.21×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Al(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pH 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阿魏酸与痕量亚硝酸根反应,使得阿魏酸在激发波长358.0nm,发射波长为450.0nm条件下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其相对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荧光熄灭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0×10(-6)~8.00×10~(-3)mol/L,检出限为3.47×10~(-7)mol/L.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回收率在96.7%~104.5%.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光谱对比法,研究了Eu^3+在偏苯三甲酸(TLA)为配体的水溶液中的荧光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3的水溶液中,偏苯三甲酸的敏化可使Eu^3+荧光强度提高3个数量级;有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时,稀土La^3+能使Eu^3+-TLA体系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大约2个数量级。采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模式解释了该体系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共发光机理。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当Eu^3+浓度在6.7×10^-8-5.0×10^-6mol/L的范围内时,其浓度与Eu^3+-La^3+-TLA-TritonX-106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且Eu^3+在该体系中的检出限达到了8.0×10^-9mol/L。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在Na2HPO3-NaH2PO3缓冲溶液(pH=7.4,298 K)中三种不同头基的Bola表面活性剂Bola(Me)、Bola(Et)、Bola(Pr)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结构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初步阐明了Bola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结合机理. 结果表明:三种Bola表面活性剂均对BSA的荧光强度有静态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主要影响BSA的色氨酸(Trp)残基;表面活性剂头基的烷基链越长,Stern-Volmer?猝灭常数越大,表明具有较长头基烷基链的表面活性剂与BS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Cr(Ⅵ)对固定于聚氯乙烯(PVC)膜中的新试剂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有可逆荧光猝灭作用,研制成测定Cr(Ⅵ)浓度的光化学敏感膜.敏感膜最佳组成为50 mg PVC粉、100 mg癸二酸二异辛脂(DOS)和3.0 mg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DAC).在pH=9.6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测定Cr(Ⅵ),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9.0×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响应时间小于1 min.敏感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逆性和选择性,除Fe(Ⅲ)严重干扰外,其它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敏感膜制成的光化学传感器来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的含量,回收率为97.6%-108.0%,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绿原酸具有很强的荧光,Fe(Ⅲ)对绿原酸有荧光熄灭作用.基于此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Fe(Ⅲ)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选择最大激发/发射波长(338.0 nm/420.0 nm),Fe(Ⅲ)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Fe(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20×10-7-1.00×10-4)mol/L,检出限为CL=9.30×10-8 mol/L.本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用于实际样品中Fe(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铈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铈改性的介孔材料Ce-SO^2-1-SBA-15采用XRD、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测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保持载体SBA-15高度有序的介孔二维六角孔道结构。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了改性介孔材料表面pH为1.8,属于固体酸。用0.1mol/L的硫酸高铈浸渍SBA-15,焙烧温度为300℃焙烧时间3h,通过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考察催化剂Ce-SBA-15的制备,酯化率为95.7%。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从腐殖酸的浓度、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3方面分析了红壤腐殖酸的光谱特性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和溶液pH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较大,荧光量子产率为2.1%~2.5%,荧光指数为1.0~1.2.红壤腐殖酸对Cu^2+的络合能力比Cd^2+强,其平均络合比分别为1:1.22和3.2:1,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6和1.5×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