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宏平  谭平  叶昆 《建筑结构学报》2019,40(10):122-131
基础隔震结构在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随着GB 1803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引入了极罕遇地震作用,有必要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两自由度体系(简化模型)和多自由度体系(纤维模型)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统计结果,分析并比较了设计、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屈服承载力(即降低上部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和LRB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参数对整个LRB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降低抗震设防烈度的方式对隔震后的上部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并不可取;为了保证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LRB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和LRB隔震支座不发生破坏,应尽可能使用大直径和低橡胶剪切模量的LRB隔震支座;如何保证LRB基础隔震结构在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以及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办公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EPDA计算程序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补充计算分析,以保证该结构的关键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保持应有的工作性能,防止连体结构的连续倒塌.  相似文献   

3.
采用Etabs软件,以某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并采用midas/gen软件对该高层结构进行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该建筑结构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并验算了该高层建筑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变形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新型的耗能支撑。安装屈曲约束支撑(BRB)的框架结构可以减少设计配筋,增加结构抗侧刚度,那么按多遇地震设计后能否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自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安装BRB和不安装BRB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具体体现在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变形和结构耗能。选取某5层框架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还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但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已大于1/50。BRB框架结构在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50,且相比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显著减小,结构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说明BRB结构的耗能能力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赵楠 《建筑结构》2012,(7):41-44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工程特点,对该复杂结构设定抗震性能目标,并针对性能目标提出抗震措施及抗震构造措施。考虑结构材料的非线性,采用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对关键部位进行罕遇地震下承载力及耗能专项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满足规范要求,关键部位可以实现罕遇地震下不屈服的要求,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某小学教学楼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纵横向布置粘滞流体阻尼器。采用YJK软件和SAP2000软件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粘滞流体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性能;该减震方案可以满足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目标;多遇地震作用下粘滞流体阻尼器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比,罕遇地震作用下粘滞流体阻尼器继续为结构耗能;规范算法和能量对比法均能计算粘滞流体阻尼器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附加阻尼比,且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王静辉  王广部  刘清 《建筑科学》2020,36(7):115-122
针对深科技城A座超高层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承载力突变、其他不规则超限项,结构进行风洞试验与规范风荷载作用下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化设计,采用动力弹塑性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作用下,构件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通过对高层框剪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讨论了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变形与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程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一典型框架-核心筒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原结构和装设伸臂减震层结构分别进行7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双向动力时程分析。在总阻尼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对比设置1至4道刚性伸臂减震层时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减震性能;分析了罕遇地震下伸臂减震层对结构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遇、罕遇地震下伸臂减震层减小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顶层位移等地震响应;伸臂减震层设置在结构的中部偏上时减震效果更为显著,减震层对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损伤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通熔盛大厦办公楼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是否满足大震下的抗震性能目标,寻找结构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同时,评价结构在大震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主要构件的损伤和屈服情况,并对损伤程度做出性能评价,以指导结构设计。此分析过程分为施工过程计算、振型及周期计算、弹塑性时程分析三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地震波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能满足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地增加,且越来越多的建筑高度和复杂程度超出规范规定的限值.分析超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程度是一个极具意义的研究课题.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研究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小震弹性分析、时程分析、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大震弹塑性分析,从而确保结构符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6层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使用两种不同的加载工况来研究结构性能;结果表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一栋超高层办公楼为例,介绍了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耗能装置耗能目标,将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概念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传统抗震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布置了BRB、软钢连梁、伸臂阻尼及阻尼墙等耗能装置,并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主要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更换构件及黏滞阻尼构件充分耗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残余层间位移角及结构的损伤,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震后可恢复性能;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可达到“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显式积分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对一栋高度约312m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进行了罕遏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以了解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行为。结果表明,基于显式积分动力分析法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是保证结构大震不倒的有效方法,本工程采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一栋超高层办公楼为例,介绍了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耗能装置耗能目标,将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概念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传统抗震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布置了BRB、软钢连梁、伸臂阻尼及阻尼墙等耗能装置,并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主要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更换构件及黏滞阻尼构件充分耗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残余层间位移角及结构的损伤,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震后可恢复性能;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可达到“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金域擎天项目是由2栋塔楼及裙房组成的超限高层建筑,为多塔、高位悬挑、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小震弹性计算、关键构件的中震及大震的不屈服验算、以及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提出相应的超限设计措施,使结构能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许楚平 《重庆建筑》2016,(10):23-26
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结构隔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隔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隔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
深圳证交所大楼为一体型复杂的超限高层,底部裙房为大悬臂结构,距地面高度36m。为了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MIDAS和ETABS软件对结构在常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介绍了计算参数的选取、墙柱的损伤和结构的位移时程。结果表明,结构能够实现"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根据结构的薄弱位置,给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钢结构C5区为双层网壳结构,结构形式复杂,杆件众多,其抗震性能是设计与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对C5区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进行了自振模态分析,初步了解了其动力特性。然后,根据规范合理选择地震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模型在8度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杆件内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C5区的自振频率分布十分密集,振型以竖向振动为主且对称出现;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整体杆件地震内力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上弦及下弦杆件的地震内力系数稍大,受地震作用影响较大;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上、下弦极少数杆件的应力进入塑性范围,其余杆件的应力均处于弹性范围内,整体塑性发展程度较弱;在8度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剪重比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总体来说,结构在8度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实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水准要求,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隔震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长玉 《山西建筑》2008,34(8):107-108
以某7层隔震框架结构为例,以El-centro波和Taft波为激励,采用动态时程分析对该框架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后,能够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